中国电影回望:行业新机、类型发展与想象力消费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_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国电影虽难免于“遇冷”和曲折,依然载负着希望与活力稳步前行。一方面,现实主义影片强势回归并持续拓进;另一方面,科幻/幻想类型电影有了崭新的突破,想象力消费时代到来。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影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
  在此背景下,2019年12月12日下午,中国电影2019高峰论坛暨“中国影视蓝皮书2019”出版座谈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培文创意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由《电影评介》《文艺论坛》联合协办。与会专家有影视学者张德祥、易凯、张卫、王一川、张颐武、刘汉文、赵卫防、吴冠平、刘军、陈奇佳、陈阳、高小立、戴清、左衡、刘藩、李立等。会议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锋院长代表主办方,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范志忠院长、北大培文高秀芹总裁作为合作方代表分别致辞。
  学术论坛由陈旭光教授与范志忠教授主持。与会嘉宾从艺术与美学、工业与产业、文化与社会等角度积极回眸2019年度的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分析当下中国影视的创作局面与产业现象,对中国影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一、寒冬不“寒”:类型发展与行业新机
  首先,2018年的“寒冬论”被重新提出并再次爬梳。专家们普遍认为,在2019年,中国影视的“寒冬”虽然并未彻底结束,但仍然出现了诸多亮点,如科幻片的兴起、类型的多元化。这些亮点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活力和希望。因此,要客观看待此次“寒冬”,不必过度悲观,也不宜盲目乐观,应该对未来保持期待。
  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注意到,即使在“寒冬”的背景下,2019年的中国电影也至少有三大热点——科幻片、主题电影和动画片。其中,主题电影的创作类型化更是到了一个新高潮,好作品集中涌现,极大地鼓舞了电影界。另外,科幻片《流浪地球》、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也令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电视剧亦成果丰硕,一是类型持续推进,年代剧、爱情剧、家庭伦理剧、悬疑剧都有很突出的收获,二是对人物精神维度的挖掘达到了新的程度。
  在国家广电总局刘汉文研究员看来,2019年,中国电影更有着可喜的发展。首先,主旋律创作的创新与突破,带来了新的变化;其次,金鸡电影节恢复一年一评,起到了行业示范效用;第三,电影理论研究以刊物为阵地,受到了更多重视,体现出一种良性发展征兆。
  北京电影学院吴冠平教授则从中国电影的争议性入手,透视行业的变化。他认为产业化带来技术的进步,技术又带来艺术实现的可能性,这是电影活力的重要来源。對电影内容,他也进行了再审视,认为中国电影的思维、技术和氛围已足够构成坚实的创作基础,推动电影发展。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左衡副研究员以电影节为观察点,关注到电影行业与外界的进一步联动。他指出,今年以来,电影节越来越多,各地都在想办法把电影工业与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进行勾连,用电影撬动地域发展。足见更多的力量进入了电影圈,中国电影并未彻底跌入“寒冬”,我们应该备好行头、整装待发。
  中国电视艺委会副秘书长易凯副研究员的论点集中在行业发展保护话题上。他指出,当下的影视制作行业仍存在困难,电影从业者应该对此多加呵护,多一些现实关照和人文关怀。此外,他还看到网络剧的发展势头,认为网络剧与电视剧有很大的不同,应对网络剧加以重视。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藩副研究员以冷静的论述对“寒冬”和行业发展作了总结。他认为,行业固然在发展,但“寒冬”的续存也是客观事实,大量资源集中在少数热点上,行业内的资源分配并不均衡。要应对“寒冬”,在保持信心的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行业的资本分配应更加优化、行业关注点应更加多元化。
  二、电影工业升级、工业美学建构与中国电影学派
  2019年,随着中国电影的工业升级和工业体系的进一步成熟,具有中国味道、中国美学、中国追求的影片获得了更多接受。不断发展的叙事样态与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灵活衔接,表现出生活的质感与精神的意志,中国风味的艺术精神与美学品格日渐凸显。这呼应了中国电影工业美学和中国电影学派一以贯之的建构努力。在电影工业美学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学派的创作特色,也鲜明呈现出来。这些作品合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趋势,为2020年的春节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电影学院刘军研究员认为,与往年相比,2019年中国电影的“中国性”更为明显,中国电影学派的力量全面爆发。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科幻片《流浪地球》、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都从不同侧面回应了中国电影学派的理念。他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指出主流大片与短片集群的创作方式相结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得到了大众的接受,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他相信在2020年,将有更多的年轻导演和制片人涌现出来,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陈阳教授指出,应该重新估量中国电影学派,认识其优点,也承认其局限性。他以香港导演与内地合作的影片为例(如《红海行动》《攀登者》《中国机长》),指出其镜头本身的凝缩力和爆发力,或可为中国电影学派提供不一样的启示。他以《我不是药神》为例,认为中国电影学派还应该注意对叙事结构的整体把握和镜头内部的戏剧性。
  三、质量提升、类型成熟与想象力消费
  即使处于“寒冬”的阴影下,2019年,中国电影的质量仍在稳步提升。一些类型电影进入了成熟期,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保持着稳健的推进力,现实主义强势回归。科幻玄幻类、悬疑惊悚犯罪等类型电影的勃兴,则促进了类型的多样化,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电影的想象力空间,并迅速把握住互联网背景下受众年轻化的市场脉息,预示了一个“想象力消费”时代的即将到来。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张卫副会长注意到,在票房超过10亿元的前20部电影中,出现了新的共同趋势,即在突破传统的同时又依存传统,开拓非现实主义与遵循现实主义并驾齐驱。这一新趋势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复杂的融合性,也凸显出某种观影/审美共同体。而艺术探索方面,尤其是主流大片的艺术探索,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丰富与进步。   中国艺术研究院赵卫防研究员聚焦新主流大片。认为在2019年,新主流大片真正成为电影创作的主体,这是中国电影美学转型的重要表现。而其他类型片(如《少年的你》《飞驰人生》)也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现实主义质素。与之相对的是,2019年的艺术片表现不够出色,没有标志性和现象级的作品出现,尚需更多总结及探索。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从影视格局入手,指出中国电影结构与美国电影结构有相似性,电视剧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继而以“走出去”为参照系,认为目前电视剧“向外走”的情况比电影要好;而未来影视的发展还依赖于想象力的解放。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研究员延续了这一话题,认为40集模式的电视剧已跟不上时代变化,需要重新定位,寻找合适的形式与受众。相比起来,电影的情况好得多,但仍存在叙事单一、艺术幼稚等问题,仍需改进。
  《文艺报》高小立编审总结了近年影视发展的六大特征:体制优势;主流价值观与商业诉求的握手言和;题材、类型的拓展;小人物视角;青年导演的发力;作品的文学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助于影片质量提升。她认为2019年的爆款电影和电视劇还是比较多的,行业的变化只是转型过程中的洗牌,因此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传媒大学戴清教授指出,电视剧的发展处在一个历史节点上。2019年是以管理促进创作质量的重要年份,其中,主流审美意识形态的强化趋势尤为明显。功能、体验、体裁、题材是今年视频发展和叙事样式的着力点,指向的都是作品的质量。而质量的跨越式提升是影视发展的关键。
  陈旭光对2019年中国电影的质量提升与类型成熟进行了总结。他认为2019年中国电影行业是经历“冷冬“之后的“裸泳“和新常态,对现实问题的直面折射出中国崛起的文化自信,尤其是科幻/幻想类型影片的突破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体现着中国超验精神、超现实美学的影片引领了想象力消费,标志着想象力消费时代的到来。
  总的说来,2019年,中国电影的创作格局更加多元化,主旋律礼赞、日常生活、科幻想象、校园霸凌,都在银幕上得以呈现。电视剧的发展则验证了“举国之大力”的特点,用高小立的话来说,我们要利用好这种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扬文艺批评精神。嘉宾们指出:中国电影已具有成熟的业态,部分类型电影的创作已经成熟并达到新的高潮,“中国性”在影片中获得了全方位表现,中国电影学派与学术研究新力量都有可喜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国电影持有乐观的态度,更应在“寒冬”的过渡期继续沉淀,潜心打造优质项目,培养并储备优质人才,为中国电影黄金期的到来蓄积能量。
  嘉宾们还各抒己见,对蓝皮书的定位、投放、内容和意义展开了全方位的解析,高度评价蓝皮书在业界的示范效应。陈奇佳认为蓝皮书具有权威性、引领性和资料性,希望能增加专题性讨论。大家认为本套蓝皮书对研究对象的选取严格可靠,对材料的把控收放自如,对文本的评述准确到位,具有“史家眼光,列传定位”(左衡语)。
  《中国电影蓝皮书》《中国电视剧蓝皮书》是近年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年度“影响力影视剧”案例报告,广受业界好评并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学会奖”一等奖。蓝皮书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两校学生初选的基础上,经由国内五十位知名影视学者、评论家投票选出年度中国电影、电视剧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各十部,继而以此二十部作品为个案,深入剖析中国电影、电视剧行业年度重要现象,从中归纳中国影视产业创作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见证并推助中国影视创作的“质量提升”、影视产业的“升级换代”。
  据中国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2019年的内地电影票房已突破600亿。《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票房口碑双赢。这或可说明,经历了2018年的拐点与寒冬后,2019年的影视行业并未气馁,而是继续紧随产业调整的步伐,在艰难的考验中积极调整自身,以实现质量与市场的双向升级。在此之时,中国电影高峰论坛的举办与中国影视蓝皮书2019的出版,无疑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梳理,它对于中国影视的意义,还将在今后的历史中进一步显明。
  【作者简介】
其他文献
一、 语言对性别身份的建构  影片《我不是潘金莲》描述的是一个农村妇女为了纠正前夫冤枉自己的一句话历经了十年的漫漫上访路的心酸故事。影片的核心和线索围绕着饰演李雪莲背信弃义的前夫秦玉河的李宗翰一句诘问展开:“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区区的片言只语何以有蝴蝶效应的能量撬动几十个人的人生和整个行政系统呢?这要从语言对性别身份的建构说起。  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的选择,选择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
摘 要: 《弟子规》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对个人的操守有着深远的影响,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弟子规》 高校辅导员工作 必要性 学习方法    “90后”目前已普遍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大都有极为优裕的物质条件,多为独生子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在适应性、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在应试教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运用规范性的、启发性的、审美性的、趣味性的、富有情感性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语言 锤炼语言    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流出知识的溪流。”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智慧发展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
摘 要: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著《安娜·卡列宁娜》中,康斯坦丁·列文作为一个探索者的形象出现,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列文的探索是由自身道德完善的要求,以及对社会、阶级现状的担忧所引起的;其次,列文的探索充满着矛盾与局限性,才致使他在探索实践中频频陷入困境;最后,作品将列文的探索最终投向精神层面,用宗教道德解决人物的精神困境,将社会问题变为一个抽象的道德问题,从现实意义来说,他的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本文借小班化的教学优势,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以提高小班化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小班化
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网速的提升,不同于电视广播及电影,短视频凭借其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用户参与度强的特点,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和报道方式,重新洗牌媒体格局,逐渐成为媒体融合的助推器。传统媒体如何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进行媒体创新融合,成为中国媒体行业转型之路的重要一步。文章基于短视频《四川观察》抖音账号的特点,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
摘 要: 低重心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的主要模式,而低重心管理的主要形式则是年级管理,它是学校各项制度及任务落实的保证。本文从年级管理的主要职能入手,分析了在工作中落实年级协调与服务的重要性。  关键词: 年级管理 学校 年级组    年级管理,是学校实施有效管理和实现能级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搞好这一管理,能使学校“政令畅通”,信息反馈及时,措施、政策落实及时,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有利于学校
摘 要: 简·奥斯汀所著六部小说,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考验,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但是批判也从未停止过。人们批判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思想狭隘,男权思想严重;批判她的作品题材琐碎,过于单一化。本文通过审视奥斯汀的社会背景,从思想、题材等方面,探索其作品所创造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女性主义文学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
摘 要: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永州八记》堪称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柳宗元仕途失意后的思想和心态,阐述《永州八记》的内容和情感及其体现出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柳宗元《永州八记》 山水游记 美学特征    一  中唐散文家及诗人柳宗元的文学,特别是他被流放到永州以后的文学,是和他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为当时是受贬谪的罪人,所以柳宗元不是以原来形态,而是以曲折隐蔽的
摘 要: 教师流动不合理的单向流动,影响了各校间师资的均衡,鉴于此我国部分省市制定了教师流动制度,和日本教师轮岗制相比较,制度完善程度有待提高,实施尚不规范。参照我国实际情况和日本轮岗制度,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和薪酬制度,加强对教师流动的宣传和学校自身建设以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定能促进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  关键词: 教师流动 流动制度 师资均衡     教育均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