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质量的好坏及安全性与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息息相关。由于地基基础属于隐蔽性工程,如果在施工时没有控制好质量,一旦竣工完成后则难以检查出来,则会导致整体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要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管理,需要严格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在地基施工中,应该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特点,制订适宜的施工技术方案,以保证施工质量,为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问题;质量;技术要点
地基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结构,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于建筑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基需要承载地上建筑的所有荷载,并且还要受到来自地下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提升,保证地基的施工质量,为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地基质量不合格而出现的建筑裂缝以及塌陷等问题比较常见,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下就建筑地基施工的问题及技术控制要点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一、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可能出现的问题
1、墙体开裂。建筑物建成以后一般都会出现一定的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这种现象在软弱地基基础上尤其明显。小的沉降在建筑物控制范围以内,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则会使得结构上部发生开裂。在多层砖混结构中,由于砖砌体及灰缝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当结构地基基础发生不军训沉降时则会使得墙体上产生较明显的斜裂缝或者踏步式的裂缝,这在房屋的窗洞四角位置尤为明显。若房屋中部沉降大于端部,则结构低层窗口会出现面向中部沉降较大的对角斜裂缝。
2、 地基基础断裂或拱起。当地基基础的沉降差过大,或者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会使得地基基础的断裂。
3、建筑物下沉过大。当结构所处地基土较为软弱且地基基础设计不当或计算有误,则会导致整座结构下沉过大,使得结构室外水倒灌,建筑物无法使用。
4、地基土液化失效。地震来临的时候,饱和砂土或者粘土受到地震作用,土中空隙被水填满,空隙水压力迅速增加,土的有效应力迅速降低,当有效应力降低为零的时候,土就失去抗剪能力,土粒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地表缝隙中开始出现喷水冒砂,基础开始沉降甚至失稳,建筑物开始倾斜或破坏。
二、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基础标高偏差。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差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2、基础轴线位移。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3、基础防潮层失效。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
三、地基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地基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部分,勘察阶段,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这是影响到地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1、勘察阶段。在进行地基设计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对其地质水文状况,气候条件以及周围构筑物的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取证,然后结合实际条件制订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但是在实际执行时,很多的勘察单位工作不认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要求进行细致的勘察,孔深不到位,或者是抄袭相邻相邻的地质报告,种种行为导致勘察结果的不准确性,不利于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设计阶段。设计是施工的基础,在施工阶段都是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执行的,所以设计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设计单位对于地基的沉降量没有进行合理的计算,在沉降缝方面没有进行合适的设置,或者是对于基础的钢度没有合理设置,导致基础钢度不足,在后期使用中会出现沉降或者塌陷等现象。
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决定地基施工质量的关键阶段,也是地基成型的主要环节,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会对整个建筑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没有严格把关,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 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不高,所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砂浆的强度偏低、灰缝不够饱满,断砖应用的不够合理,严重影响到地基的施工质量。
四、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含夯实法、换土法及注浆加固法等。
2、建筑地基施工,首先应进行测量定位环节,由施工单位依据试夯确立夯点布置图并进行逐一测放环节。同时在强夯开始之前应用推土机进行两次预压,以确保场地平整。接着应对场地的工程进行细化测量,确定夯点的布位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的确定点。倘若地基地下水位 偏高,则应在地基表面铺设半米至两米厚的中度或较粗的砂石垫层,也可采用令地下水位有效降低的方式,严防地基开挖设备的下降,并有效抑制强夯过程中产生孔隙导致的水压上升。在进行分段施工环节,应按照由边缘到中央的夯实方向,由一边发展向另一边。每次夯实完成一遍后,应再次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在放线定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次的夯击施工。該施工技术的加固顺序应遵循先深后浅、先对深层土进行加固,而后依次进行中层土及表层土的加固夯实,当整体完成一遍后再次履行一遍低能量的满夯施工,如有条件还可用小锤进行二次锤击施工。
3、在夯击过程中应按照事先实验确定的相关强夯标准参数科学进行,落锤的平稳以及夯位的准确性,对坑内出现的积水应及时予以排除。当夯击地段中含有水量较大时,则应先进行砂石的铺设后再进行夯击。在每夯击完成一次后,应用新土或就地取材用周围土将夯击处填平后再进行后续的夯击施工。在注浆施工环节,首先应对施工现场的钻孔情况进行深入实地的勘察记录,同时在硅化加固涂层之上应预留厚度为一米的不加固层,有效防止浆液的上冒现象,且在必要时还应进行夯填素土或采用打灰土层的施工方式。在浇灌浆液的环节应将其压力 控制在0.2至0.4兆帕及0.8至1兆帕范围之内。同时,在涂层加固环节中一般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流程,倘若土层渗透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则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方式进行。而当相信土层拥有不同的土质时,应对具有较大渗透系数的土层先进行加固,并应定期抽查浆液中的配比及其主要性能指标是否合理、注资施工的顺序是否科学 、注浆孔径、孔位、孔深及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值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标准。另外应在孔位平面图中编好相关号码的已完成注浆孔位进行细化标记,注明其钻孔施工的确切日期,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漏孔灌注的现象。倘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基表面或位于附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施工,并全面核查引起该现象的成因,有效调整注浆参数,确保地基施工各项环节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建筑的质量。而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与整个建筑的楼高,建设用途以及设计风格等都有重要的联系,地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于建筑地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建筑地基施式技术控制要点,旨在提高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安乐.建筑工程中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建材,2009(03).
[2]安明.强夯法在大块石高填 方地基中应用【J】.施工技术.2009(10).
[3]韩新利.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2.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问题;质量;技术要点
地基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结构,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于建筑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基需要承载地上建筑的所有荷载,并且还要受到来自地下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提升,保证地基的施工质量,为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地基质量不合格而出现的建筑裂缝以及塌陷等问题比较常见,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下就建筑地基施工的问题及技术控制要点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一、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可能出现的问题
1、墙体开裂。建筑物建成以后一般都会出现一定的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这种现象在软弱地基基础上尤其明显。小的沉降在建筑物控制范围以内,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则会使得结构上部发生开裂。在多层砖混结构中,由于砖砌体及灰缝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当结构地基基础发生不军训沉降时则会使得墙体上产生较明显的斜裂缝或者踏步式的裂缝,这在房屋的窗洞四角位置尤为明显。若房屋中部沉降大于端部,则结构低层窗口会出现面向中部沉降较大的对角斜裂缝。
2、 地基基础断裂或拱起。当地基基础的沉降差过大,或者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会使得地基基础的断裂。
3、建筑物下沉过大。当结构所处地基土较为软弱且地基基础设计不当或计算有误,则会导致整座结构下沉过大,使得结构室外水倒灌,建筑物无法使用。
4、地基土液化失效。地震来临的时候,饱和砂土或者粘土受到地震作用,土中空隙被水填满,空隙水压力迅速增加,土的有效应力迅速降低,当有效应力降低为零的时候,土就失去抗剪能力,土粒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地表缝隙中开始出现喷水冒砂,基础开始沉降甚至失稳,建筑物开始倾斜或破坏。
二、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基础标高偏差。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差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2、基础轴线位移。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3、基础防潮层失效。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
三、地基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地基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部分,勘察阶段,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这是影响到地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1、勘察阶段。在进行地基设计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对其地质水文状况,气候条件以及周围构筑物的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取证,然后结合实际条件制订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但是在实际执行时,很多的勘察单位工作不认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要求进行细致的勘察,孔深不到位,或者是抄袭相邻相邻的地质报告,种种行为导致勘察结果的不准确性,不利于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设计阶段。设计是施工的基础,在施工阶段都是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执行的,所以设计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设计单位对于地基的沉降量没有进行合理的计算,在沉降缝方面没有进行合适的设置,或者是对于基础的钢度没有合理设置,导致基础钢度不足,在后期使用中会出现沉降或者塌陷等现象。
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决定地基施工质量的关键阶段,也是地基成型的主要环节,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会对整个建筑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没有严格把关,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 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不高,所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砂浆的强度偏低、灰缝不够饱满,断砖应用的不够合理,严重影响到地基的施工质量。
四、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含夯实法、换土法及注浆加固法等。
2、建筑地基施工,首先应进行测量定位环节,由施工单位依据试夯确立夯点布置图并进行逐一测放环节。同时在强夯开始之前应用推土机进行两次预压,以确保场地平整。接着应对场地的工程进行细化测量,确定夯点的布位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的确定点。倘若地基地下水位 偏高,则应在地基表面铺设半米至两米厚的中度或较粗的砂石垫层,也可采用令地下水位有效降低的方式,严防地基开挖设备的下降,并有效抑制强夯过程中产生孔隙导致的水压上升。在进行分段施工环节,应按照由边缘到中央的夯实方向,由一边发展向另一边。每次夯实完成一遍后,应再次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在放线定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次的夯击施工。該施工技术的加固顺序应遵循先深后浅、先对深层土进行加固,而后依次进行中层土及表层土的加固夯实,当整体完成一遍后再次履行一遍低能量的满夯施工,如有条件还可用小锤进行二次锤击施工。
3、在夯击过程中应按照事先实验确定的相关强夯标准参数科学进行,落锤的平稳以及夯位的准确性,对坑内出现的积水应及时予以排除。当夯击地段中含有水量较大时,则应先进行砂石的铺设后再进行夯击。在每夯击完成一次后,应用新土或就地取材用周围土将夯击处填平后再进行后续的夯击施工。在注浆施工环节,首先应对施工现场的钻孔情况进行深入实地的勘察记录,同时在硅化加固涂层之上应预留厚度为一米的不加固层,有效防止浆液的上冒现象,且在必要时还应进行夯填素土或采用打灰土层的施工方式。在浇灌浆液的环节应将其压力 控制在0.2至0.4兆帕及0.8至1兆帕范围之内。同时,在涂层加固环节中一般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流程,倘若土层渗透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则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方式进行。而当相信土层拥有不同的土质时,应对具有较大渗透系数的土层先进行加固,并应定期抽查浆液中的配比及其主要性能指标是否合理、注资施工的顺序是否科学 、注浆孔径、孔位、孔深及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值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标准。另外应在孔位平面图中编好相关号码的已完成注浆孔位进行细化标记,注明其钻孔施工的确切日期,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漏孔灌注的现象。倘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基表面或位于附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施工,并全面核查引起该现象的成因,有效调整注浆参数,确保地基施工各项环节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建筑的质量。而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与整个建筑的楼高,建设用途以及设计风格等都有重要的联系,地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于建筑地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建筑地基施式技术控制要点,旨在提高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安乐.建筑工程中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建材,2009(03).
[2]安明.强夯法在大块石高填 方地基中应用【J】.施工技术.2009(10).
[3]韩新利.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