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调查表明,眼下学生掌握的词汇远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除了词汇贫乏外,错别字、语病、词不达意等现象在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中也相当常见。这种现象被一语言教学研究专家称为“语文能力的贫乏”。“语言能力贫乏症”的普遍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在语文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育应着重解决“用”的问题,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如何解决“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它是夯实基础的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育须讲求一点艺术。
  
  1 要保持语文的整体美
  
   我们随便翻开一册语文课本就会发现,汉字、词汇、语法、修饰等知识被一一分解,教师只是把这些知识零敲碎打地教给学生。通过记忆学习,学生知道了什么叫名词,哪是形容词,如何划分段落大意,却不懂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下准确地应用语言,语言的文化载体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使语文教学成了“温室教学”。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割裂语言的整体美造成的,语言的整体美是通过有形的文字和无形的情感共同结织而成,好的电视剧语言之所以不会被人们轻易忘记,就是因为它营造了一种语言美的氛围。展现语言整体美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情感教学。①要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表演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自然地产生和语文相关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②创设情感课堂:让课堂气氛以愉快为基调,使课堂有笑声、有疑问、有惊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观察;③咀嚼回味:好的语言需要回味,通过让学生对优秀的段落熟读、背诵,再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体验美、领悟美。
  
  2 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
  
   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常常发现文章的结构大同小异。词汇量及用法极为相近,缺乏个性化语言。如写“我的老师”,学生大都对老师描写一番,然后再写有关老师的一件事;再如“记一次劳动”,很多学生把劳动的场面一一记述,却没有体现劳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件事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染上了八股的陋习。小学阶段是语言教育的黄金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语言缺乏个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往往是“万事眼前过,不悟半毫分”,一写作文就只有把书本上的情节和描写搬到自己的笔下。所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其次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听说读写中,说是写的基础,只有有话可说,才能有物可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消除其畏惧心理,要积极引导,由简到繁,增强学生在公开场合说话的自信心:要说,变被动的“要我说”为“我要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想方设法创造一种畅谈的环境,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认真观察,亲身体验,一吐为快;多说,一种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反复的实践,说也是如此,要防止只注重教师讲的一边倒情形发生,要鼓励学生多说,课上没说完的话题要在课间说,优生要典型引路少说,差生要发现问题多说,以便个别指导;会说,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对于一个新的话题,学生就会知道应该说什么,从哪几个角度去说,开头说什么,结尾说什么。说的基础打好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了自己的语言个性。
  
  3 教与学的互动
  
   所谓互动就是教与学的双向流动。怎样实现互动?其艺术就在于“课伊始,趣亦生”。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学新知识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和设问,根据文章展现的意境没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达到从教到学的流动。好的导语和设问应达到以下要求:①必须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集中、简洁、直击重点,尤其是对于有一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更应如此;②要具有启发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用巧妙的语言为学生提供引导思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未免过于简单,学生会觉得不屑回答;几经启发还不能回答的问题,又未免过于晦涩,这两种提问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要由易到难,环环相扣。
   仅有从教到学的流动还不够,还必需实现从学到教的流动。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善于提出问题,才能主动地探索知识,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从而学会读书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设法为学生的生疑铺路搭桥,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问。对于有的课文,由于时代
  背景不同,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提出的问题难免稀奇古怪,但只要与主题有关,教师都应该耐心应答,或积极引导,决不能一推了之。
  
  4 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语文教学只是囿于纯粹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不断地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拿到课堂上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把零散的感受升华为一种情感。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是搞好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精髓就在于“课已尽,而趣无穷”。所以,教师要善用巧妙的结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事物和生活作细致的观察,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语文教学一定要把“课上”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只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学习空间还在课外,但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才能把这种乐趣带到课外,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在课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因此,我们在课外作业的设计时,既要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相连,又要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运用知识,熟练技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激发再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启蒙和打基础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语言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教学实践,及时总结和推广不但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其他文献
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即:读懂原文抓中心、选择重点作感点、读感结合有侧重、联系实际谈感受。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奋斗与生存”,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等课文。我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写感想的“小练笔”,让学生谈体会、说收获。    1 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
期刊
【摘 要】 当前,电脑打字快速便捷,人们开始依赖电脑打字,用手写字少,字体歪歪扭扭。由此带来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困惑和观念冲突,书法教育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怎样在掌握文字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又不丢弃手写汉字这个文明素养,让书法回归原点,回归本质,都是教育无法回避,迫切需要探究和解决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 汉字手写 文明进步 培养兴趣    目前,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写字如何如何差劲,无论
期刊
因为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好多家长在孩子刚开始说话时,就教孩子识字。这样一部分孩子进入学校就有一点识字基础,但更多的孩子却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只有进入学校才开始识字。这就给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但你还得教,还要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学得开心。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注意力只有十分钟左右,要使其学会,就得想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是学生提高阅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核心问题。数学作为初中新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无疑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乡镇的中心初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我校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班级过大(多数班级60人以上,个别班级70多人),任课教师思想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特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需要漫长的等待,孩子的成长更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于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园丁把自己的爱给了花儿,精心呵护,守候花期;果农把自己的爱给了果树,悉心照管,渴望成熟;教师则把自己的爱给了学生,倾注期望,希冀收获。于是,那充满爱意的等待,便成了别样的美丽……    1 山穷水尽疑无路     徐,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白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超长的眼睫毛,使他的眼
期刊
【摘 要】 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大多语文教师都知道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大力实施活动式作文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强化“快乐日记天天练,进行作文素描训练;强化学生写作的”生活经历  【关键词】问题 实施开展 通过 强化     写什么呢?大千世界,那么多事物,写哪一样呢?生活每
期刊
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能积极开展,思路与教师一致,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课堂气氛始终热烈欢快,谁也不希望气氛沉闷,教师一个人演独角戏。而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去激活,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随之而至。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好的提问艺术。而课堂提问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与学的活动,它的组织与安排也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它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到了初中,仿佛一夜之间,我们也许会发觉,孩子真的长大了,不再是我们眼里的懵懂顽童了。他们变得敏感、叛逆,脾气也大得不得了,一说即跳。我与一些家长交流时,谈到这一点,他们大多无奈地摇头说,孩子进了初中后,就管也管不得了,往往是你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发脾气。作为一名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我尽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因为只有这
期刊
【摘 要】 教学应变,来之于教师对教材的熟悉,来之于“学生为主体”和“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是教学中处理偶发事情的好表现。  【关键词】 教学应变 熟悉 教学思想     我是一位有整整21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在小学里,可以说没有一堂课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料不到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学生是活生生的小孩子。因此,教育心理学要求教师具备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
期刊
语文教育之树,枝繁叶茂,历久常青,源于语文教师深扎于文化沃土中的默然无语之根。教师“精神真实”,才能引导学生“精神真实”;教师“精神丰盈”,才能引导学生“精神丰盈”。契诃夫曾说过: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味迷恋技巧、技法,一味克隆,导致学生在作文中“编造谎言”并已成为一道举世罕见的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