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自由徜徉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标在前言中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呢?这里,且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通读教材文章,挖掘科学内涵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为“高新科技”,包括《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以及师生自荐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通读这些文章,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周围高新科技无处不在,整个生活犹如科技的万花筒,“航天”、“克隆”、“基因”、“纳米”等高新科技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因此,对未知领域的憧憬、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自信、对科学本能的热爱以及献身科学的激情与精神便成为本单元教学重要的目标。掌握这些科学内涵,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前提。
  二、选择研学方式,培养科学素养
  我们的课堂,不应是教师板着面孔一讲到底的“一言堂”,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许多声音相遇的地方。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摒弃单纯“讲解”,选择多元对话的研学方式,通过“学生——文本”、“学生——学生”、“学生——教师”、“教师——文本”等对话,组织、引导全体学生围绕“航天”、“克隆”、“基因”、“纳米”等文本内容,运用生活积累的素材,平等交流自身对这些高新科技的理解、体验与评价。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有效积累科学知识(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结晶。它由许多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组成。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科学能力),锻炼观察、实验、思维和创新等科学技能,更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好奇与特别的感觉。我们期待的科学素养也就在多元对话的研学活动中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适时鼓励评价,激发学生自信
  鼓励性评价永远是激发学生自信的秘方。基于科学内容的评价尤其如此。在组织学生深入单元教材,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特别要注意管好自己的嘴:管住讲授,避免单一灌输;管住评价,避免指责批评。当然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有其原则,即应该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鼓励性评价不仅发生在教师方面,创造机会,组织学生从肯定的角度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评价的又一有效形式。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
  1.在阅读本单元文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研读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文章承载的知识信息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创见。
  5.在单元学习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研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包括语文学科与科学素养两个方面)。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全面把握学生研习过程的成效,对学生的“成长性”表现有比较深入的评判, 在鼓励性的评价中,学生对科学的自信与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适当空间留白,诱发发展潜能
  “留白”本是艺术创作的手法,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供读者想像。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堂堂课满满实实、不留间隙。哲人云:“闲暇出智慧。”在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学生随便谈谈,比如关于航天科技,让学生聊聊自己知道的航天科技以及自己想像中未来航天器可能的形状以及特性;关于纳米,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纳米的运用以及纳米可能具有的未知特性……
  通过这样的留白,给学生想像创新的机会,在看似松散的对话活动中,学生的想像、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长足发展,学生的科学潜能得以开发。空间留白,留下的不仅是想像的空间,更有创造的机遇。当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并不意味着语文课等同科普课。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以下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学科教学的弱化倾向,将语文课上成了科普课。其二是科学教育的泛化倾向,整个课堂上成了纯粹放羊式科学闲聊课,似乎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可以扯到“科学”,学生只要谈科学就是融入了“科学教育”,就是“符合要求”。
  单纯应试的畸形教育严重扼杀了我们下一代人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这样的后果是中国依然处于落后的境地,依然靠劳动密集型、加工型工作方式获得一点可怜的加工费,是亦不可以已乎?只有每一名教师充分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知行合一”,行动起来,我们的下一代才能不再在科学素养上倒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从少有自主产权的境遇中挣脱出来,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产权产品。学科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想像与创造齐飞,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辉煌未来!
其他文献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少数民族“西化”、“分化”的图谋,特别是近年来他们把“西化”、“分化”的目标对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这就需要在民族地区学校工作的教职工要认清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  以下笔者就个人教育实践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
期刊
随着当前教育形势的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本文仅从关注中学生的心理这一角度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透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前,中学生心理中存在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而心理障碍居首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
期刊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这种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教学环境,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
期刊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力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并顺利通过高考听力测试。一堂好的听力课,应该是一个以发展学生听能为主的过程;一个融点拨与听力练习为一体的过程;一个听与说、读、写相结合的过程。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考测试题型和测试要点,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此加以训练。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期刊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的不断探索深入以及我省高中新课改工作的全面展开,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学外语教学质量。而且素质教育目标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反思和总结恰当而又高效的教学法,找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新路子。笔者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经过反复思考、总结和提炼,个人认为准确恰当的语境设置将对我们的英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即是词汇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如何激活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措施和策略。明确地提出了有效利用好课堂40分钟是完成这一目标的主渠道。那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有序的学习氛围,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基础;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激活英语课堂的钥匙;对课堂的灵活驾驭和有效掌握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转变观念 驾驭课堂 激活气氛 自主探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向当前英语的教与学提出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学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的基本材料;说它是难点,是因为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模式     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难点。
期刊
当今社会,感恩意识普遍淡漠,影响着下一代成长的人格取向,影响着他们是否对公物爱惜,对师长尊重,对别人的关怀感恩。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土壤正在被吞噬殆尽,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极少教孩子感恩。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从小生活在蜜罐之中,在家庭中唯我独尊,我是“小皇帝”,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究其原因就是父母
期刊
“南风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阵冷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暖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北风和南风的目标一样,但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却大相径庭。“南风法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这一点对于班主任的后进生转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