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蚕歌文化的特点与传承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嘉兴蚕歌融合了生产和生活的智慧,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表明思想、抒发感情、记录生活的民间歌谣,也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特点与传承进行研究,深入挖掘江南蚕歌民俗文化内涵,对于促进和发展蚕歌文化的生命力、传承和保护蚕歌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嘉兴蚕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嘉兴蚕歌文化的特点
  悠久的蚕桑历史孕育出嘉兴的特色蚕歌文化。蚕歌作为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谣之一,是蚕乡人民在劳作中创造的优美语言,是蚕乡人民在生活中抒发自身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性
  嘉兴蚕歌文化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间接或直接描写蚕作、桑、丝等的内容占整部《诗经》的六分之一,可根据蚕歌分布地域和年代将诗歌中蚕歌的部分分为两块内容。目前,对嘉兴蚕歌的研究主要见于《桐乡蚕歌》(徐春雷编),收录桐乡历代蚕歌40首,属于桐乡蚕歌的资料汇集。
  (二)多元性
  1.日常劳作的体现
  蚕歌是蚕乡人民以方言的形式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由于地域的限制,各地的歌谣各有特色。唱蚕歌是蚕农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蚕歌的内容是蚕农的日常生活。如《采桑歌》《收蚁》《采茧》《捉叶姐》《缫丝娘》《采茧》等,描写了蚕农是如何采桑养蚕的,从短短的几行字中流露出蚕农的辛勤劳作,展现了采桑养蚕的劳作方式等。
  2.蚕神信仰的体现
  蚕桑文化不仅描写了蚕农的日常,还体现了蚕农的信仰。旧时,嘉兴的蚕桑经济占收入来源的主导地位,蚕农日夜盼望蚕业大丰收,但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当蚕遇到病虫害时,蚕农将缘由归于鬼物邪祟,并信仰掌管蚕桑的神灵,如“马头娘”“蚕姑”等,都曾在当地备受推崇。这些民间信仰及风俗在嘉兴蚕歌中都有所反映,如《马头娘》《马鸣王蚕花》等。
  3.经济来源的体现
  分析嘉兴流传的蚕歌,还能让人了解嘉兴旧时的经济状况。“识得四月天,困勒床里吃一年”“仙人难断叶价”“敲落丝车把船开。粗丝要往杭州送,细丝要往湖州载”“清明青条,老叶金条;清明白条,老叶白挑”“卖丝分完两手光,一月替汝空奔忙”……这些蚕歌反映了蚕桑经济是旧时嘉兴民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三)传承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生产技术和设备逐渐完善,传统的养蚕方式渐渐被取代,养蚕手段开始科学化,蚕歌逐渐被人们遗忘,只有70岁以上的老人还记得些许内容。
  面对蚕歌文化传承的严峻状况,在河山镇中心学校801班“六一”游园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一起学唱蚕歌,通过学唱、接唱等方式,让大家了解了蚕桑文化,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为了保护蚕歌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至2009年,江南蚕乡重地桐乡市建立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对桐乡蚕歌作了专栏介绍,桐乡蚕歌也被列入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蚕歌老艺人褚林凤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乡蚕歌)传承人,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桐乡蚕歌》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由此可见,人们对桐乡蚕歌民俗日益重视,其有效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二、嘉興蚕歌文化的传承意义
  (一)嘉兴蚕歌文化的现状
  梳理题材形式、归纳语言特征、整理表现方式、探究文学价值等不同形式推动了蚕歌的传承与发展。蚕歌也被越来越多的文献所记载,使更多的文学研究者有了可参考的资料,蚕歌也因此而得到推广。但蚕歌传承人数还是不容乐观,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去传唱蚕歌。相关文化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蚕歌的价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申报文化遗产名录、采集蚕歌的文字、普及与推广蚕歌等。
  (二)为现代蚕桑养殖奠定基础
  蚕歌的内容十分多元,同时包含蚕农进行蚕桑养殖的丰富经验。“切忌外面日头晒,半阴半凉自然干”“叶大要拿刀切细,叶湿要用布擦干”等内容都讲述了蚕桑养殖过程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为现代的蚕桑养殖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
  对嘉兴蚕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但能为学者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彰显嘉兴地区的蚕桑文化,也能为其他同类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参照,并能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性。
  三、结语
  蚕歌作为蚕农表达思想的产物、抒发情感的媒介,由蚕农口头流传至今,具有历史性、多元性、传承性等特点。如今,传统的养蚕方式逐渐被遗忘,蚕歌的传承成了一大难题。对于如何保护蚕歌文化,我们可以对嘉兴蚕歌进行文献研究以及整理集中,从理论上展开探讨。蚕歌的继承不仅需要保存蚕歌内容,还需要大众去发扬、去传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嘉兴蚕歌文化乃至江南、中国的蚕歌文化都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作者简介
  胡高阳,2001年生,女,浙江温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刘文,1976年生,女,吉林通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研究及设计。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NDJC156YB)
  2020年度嘉兴学院大学生SRT创新计划项目(CD8517201084)
  参考文献
  [1]欧盛.浅谈蚕桑产业的发展[J].新农业,2020(22):69-70.
  [2]杨逸文,蔡志伟,沈亚萍,等.《诗经》蚕歌杂谈[J].蚕桑通报,2008(02):64-66.
  [3]刘伟侠,凌冬梅.嘉兴蚕歌及其保护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6,26(20):263-264,267.
  [4]刘文.嘉兴蚕桑文化的形成条件与特点[J].丝绸,2012,49(03):50-54,60.
  [5]刘旭青.祈蚕歌与蚕桑文化—以杭嘉湖地区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05):29-33.
其他文献
摘要:全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收官之际,山西省交城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会立乡神堂坪村,在全村已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如何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开好局、率先蹚出一条经济转型跨越的路子尤为重要。该村目前已进行了河道治理、村内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治理等系列工作。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该村原有的乡村文化遗产,诸如古井、石磨、庙宇、影壁、民宅等,令人深思,文物古建筑更值得重视保护。  关键词:神堂坪;晋绥;汉将军
期刊
摘要:核雕是一种精巧复杂的微型雕刻技艺,以其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法闻名中外。随着时代发展变迁,许多优秀民间手工艺人的雕刻手艺濒临失传,如何传承和发展核雕艺术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核雕艺术的造型风格溯源、核雕艺术的题材选择、雕刻技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核雕艺术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地位,并结合当下艺术发展的背景,探讨如何在当代发扬与传承核雕艺术。  关键词 :核雕;题材;审美造型美;艺术价值  一、核
期刊
摘要:文物是记录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有效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可以充分激发文物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文物的基本价值。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相对较为复杂,首先需要针对文物材质的特征,深入分析材料性质的变化规律,其次使用多种先进工艺和技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护,最后能够进一步利用,发挥文物的精神文化价值。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其次对基层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现状进行了
期刊
摘要: 文物的病害原因是文物修复工作者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研究的对象之一,也是修复工作的技术依据。唐人《度世品经》抄本价值高、病害现状特殊、病害成因未知,文章从现象研究入手推测病害成因,为具体修复实施提供思路。  关键词:唐人写经;病害;酸化;破损  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发展至唐朝已十分昌盛。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佛相关的思想开始向民间散播,许多佛事活动兴起,如建寺院、修佛塔、造佛像、抄经卷
期刊
摘要:地处岳阳市湘阴城关及县内其他地区的岳州窑,作为中国最早烧制青瓷的千年窑口,其所孕育的美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之中儒道两家思想影响最甚,同根不同枝的儒道文化,在其长久的发展之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种互为补足的深刻关系。本文立足于此,将进一步揭示儒道互补文化对岳州窑美学形成的影响,探究岳州窑的美学思想与特色。  关键词:岳州窑;儒道文化;儒道美学思想互补  一、儒道美学思想互补的理论结构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非常灿烂的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物资料。纸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难度很大,尤其是虫害、自然因素等方面的破坏,对纸质产生了不可修复的损伤,因此,采用正确的维护方法并且做好日常的保管工作,对于纸质文物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实际,结合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纸质文物的保管与维护工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期刊
摘要:南齐谢赫在《画品》中针对人物提出的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正是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文试分析笔者作品《春意》的构图是否能展现出应有的张力和表现方法。当今作画者所画,不只是为了使人物看起来像,多是借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及其所處的位置和关系来体现人物画中的“神似”,以表达作画者内心的情感,体现视觉审美中绘画构图审美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构图;《春意》;绘画  一、初定构图—九宫格式构图  所谓构
期刊
摘要:节奏是艺术中的一个常见话题,也是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山水画中的节奏体现在线条、色彩、疏密、画面布局、墨的干湿浓淡等方面,体现着绘画者对大自然的感悟。节奏在绘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运用好节奏能给绘画创作带来无限乐趣,使画面灵动自然,充满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本文首先从山水画中点的节奏美、线的节奏美、墨色变化的节奏美以及画面构成等方面来阐述中国山水画中的节奏美,其次以现当代山水画大师的作品
期刊
“国学”,在媒体的推动下,时下在国内比较火热。与之相比,传统艺术就显得冷清了,远不如“国学”那样火热,尤其是“国粹”艺术如昆曲、京剧、中医、中国画等。事实上,“国粹”艺术也属“国学”范畴,只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没有这样的概念而已,或者说,即使有,也只停留在模糊状态,甚至于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因此,“国粹”艺术就没有其他门类的学说的“粉丝”量大。换句话说,人们关注“国粹”艺术的程度,远没
期刊
摘要: 德化窑位于我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历经千年风霜,德化陶瓷从青瓷发展到举世闻名的白釉瓷,至今仍在国内外陶瓷界占有一席之地,而德化县也被冠以“世界瓷都”的称号。可以说,德化陶瓷是德化甚至是泉州的一张文化名片。本文针对不同时期的德化陶瓷进行综合论述,以期观者能对德化陶瓷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有完整的认识,且希望对德化陶瓷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德化;陶瓷;发展;不同时期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