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钱眼看称谓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篇佳作。它通过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了一个深刻的、发人深省的主题,尤其是他对人物的刻画,更是独具匠心,他不在外貌描写上下功夫,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借助人物的语言,刻画出人物性格。
  《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尤其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这个悲剧人物称谓的变化,更是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他们的灵魂:
  “一文不值的于勒”。于勒和菲利普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庭中,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于勒从小就沾染上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恶习,他不仅不能挣钱养活自己,而且他还“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因此这时的于勒是“一文不值的于勒”。
  “好心的于勒”。被人们看作“一文不值的于勒”终于被送上了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到美洲去了,他“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后来又给了他们第二封信,这封信成了他们的“福音书”,经过十年的期盼,于勒终于没回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期盼与日俱增。所以母亲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一文不值的于勒”之所以成了“好心的于勒”就是因为于勒赚了钱。
  “这个小子”“卖牡蛎的”。希望中的于勒没有出现,十年之后的一个偶然机会,菲利普一家乘船到哲尔赛岛去旅行,在船上遇到了期盼已久的于勒——但不是发了财的于勒,而是“又老又脏,满脸皱纹”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汉。
  这时母亲的期望还未完全破灭,她让菲利普去跟船长打听一下,但是她嘱咐菲利普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好心的于勒”变成了“这个小子”。
  “这个贼”“那个讨饭的”。当菲利普从船长那里打听回来,确定了那个卖牡蛎的人就是他们期盼已久的于勒时,“母亲”这时对于勒的新恨旧怨涌上心头,不得不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来拖累我们的,”为了免得“那个讨饭的”认出来,只好让若瑟夫去付牡蛎钱,并叮嘱“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这个流氓”。当“我”在付给“我”的叔叔于勒牡蛎钱时,对于“我”认为“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是“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但是“我”的这个善举,却把母亲吓了一跳,并且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至此母亲简直暴跳如雷了,如果不是“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她非继续大骂下去不可。
  围绕着于勒是否拥有金钱,菲利普夫妇不断地变换着称谓,对于勒的褒贬完全取决于“金钱”,通过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称谓,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金钱主宰了人们的心灵和生活,它既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也能使亲人形同陌路。这样残酷的情景,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的概括。而莫泊桑把这一切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谓的变化,就很好地表现了出来,真可以说是大家手笔。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但是,我们的课外阅读现状究竟怎么样呢?我曾就自己的班级学生做过一
期刊
词语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激活词语教学,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巧妙引导,不仅能够丰富文本的内涵,而且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瞬间的精彩。下面就我在听课和教学中的四个片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片段一:在演示中引导,让词语理解更为直观  谈《扁鹊治病》一课中“理睬”的教学: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
期刊
我们学过的初中语文选进教材的文章,其写法大都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努力发挥文章的精妙之处,根据内容,让学生认真分析,努力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极普通的字眼,一经语言大师选准,放到特定的语境之中,便会光华闪耀,收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近日重读鲁迅先生的《社戏》,反复体味文中的“偷”字,觉得真是用得恰到好处,“偷”出了神韵佳境。  首先,这个“
期刊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在素质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上狠下功夫。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这一问题谈
期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我拜读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自然的流露出来的一种情感,先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倍感困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大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时时透露出深邃,读后犹如春风拂面,暖在心头。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想求得进步、发展,必将在教育旅程中经历很多的磨难,期间,要学会停下脚步来,欣赏旅程中的美妙的风景,每当看到洋溢着笑脸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期刊
有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学习刻苦的学生不一定个个都品德高尚,而品德高尚的人却能刻苦学习,即使由于先天素质限制,不一定成绩优异,但一定扎扎实实学到一些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这样的人远比学习成绩好但满脑子个人主义思想的学生为佳。”可见,教书关键在于育人,纵然不能使学生个个成才,但求学生个个成人。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可他们天真无暇、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但他们又处于思想最容易变化,也最容易接受教育
期刊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从强制到自觉的转变,带给学生的是: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这种主动性学习方式对于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来说同样适用。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学生在诗词教学方面有如此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期刊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很多人喜欢养宠物,图片上的小动物你喜欢养吗?  同学齐声:不喜欢  师:我也不喜欢,又丑又凶。但是,这种小动物却有一种特性,它的皮肤的颜色会跟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变色龙。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也有这样一种善变的技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小说《变色龙》。(板书变色龙,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  师:请齐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粉红色的桃花非常美丽,人见人夸。渐渐地,桃花骄傲了,目中无人了。她居然臭骂日夜为它效劳的树根和树枝,而树根和树枝好言相劝,她不但不听,还拒绝树根和树枝的帮助。一天,她让一个小男孩带着她,能随心所欲地到想去的地方。于是小男孩带着她四处游荡,只要她想去哪就去哪,一切皆如她所愿。可没过多久,桃花枯死了。  桃花枯死了,为什么呢?因为
期刊
幸福的班集体是我们班主任教师教育的梦想,它是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每位同学都有集体意识,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上的冲劲。在幸福班集体里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以获得知识为幸福,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乐趣。这样的班集体会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幸福地生活。这几年我在幸福班集体的建设上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学期初形成班集体愿景,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无所事事的人不如风雨同舟的人有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