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的研究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fzi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的课堂资源将不再由一本教材、一位老师垄断,课改几年来,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因为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课堂上一句无心的闲话、一道错题、一个突发的念头都可能成为崭新的课堂资源。叶澜教授充满诗情画意地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活跃,师生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成长,教学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充满生命的灵性。“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所谓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静态的备用资源,而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课堂资源往往被人忽视。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生成性资源更能形成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构建互动平台,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生成
  
  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动态教学师生真实体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课程资源。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按固定准好的教学步骤进行,课堂缺乏过程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很难促进生成性课堂资源的生成。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主体性来安排课堂教学,注重课堂的动态性,构建互动平台才能有效地促进生成性资源的生成。
  首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学生是有个性的主体,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同教师对话。从而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搭建平台。
  案例:《水调歌头》
  这本是一节诗词鉴赏课,起因很偶然,教师发现学生在默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婵”字有写成“蝉”的,有写成“禅”的,并且有许多同学都是屡错不改了,便跟学生开玩笑说,原来这位同学的美女是老和尚变的,那位同学的美女更了不得,居然是昆虫变的。想不到玩笑开了头就收不住了,学生们纷纷效仿,不仅自嘲,为了“他嘲”,纷纷把默写本打开,帮别人找错别字。教师一看,立刻调整了教学目标,将“鉴赏”变成了“纠错”。果然大家不仅把近期学过的默错的诗句找了出来,而且把以前学过的默错的诗句也找了出来,诸如“枯藤老树昏鸦”之“鸦”有写成“鸭”者;“江山如此多娇”之“娇”有写成“骄”者。许许多多的错别字就这样被学生们嘻嘻哈哈地找出来,快快乐乐地调侃之后改正了。整整一节课大家就在愉快的“纠错”中度过了。课后测试,全部都是A,包括一些错别字“专业户”。不能说这不是一节成功的纠错课,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100%,教师能根据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适当调整学习目标,而且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教师应弹性设计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生成可能偏离三维目标,何谈生成性课堂资源?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中要为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只有深入钻研文本,体察学情,反复思忖,大胆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当然,预设不该是静止的,应该富于灵动性,才能成为源头活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具有开放意识,要有足够的弹性。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加以推测,在课堂中准确洞察、敏锐捕捉从学生动态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信息,相机而动,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具备互动环节,对能进行互动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时间,这样才会形成培育课堂资源生成的土壤。
  案例《怀疑与学问》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的是:用怀疑的态度来学习这篇文章,寻找文章的缺失。在学生们找到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文章作者的观点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材料与众不同,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因为没有怀疑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一个预期动态生成资源已经形成。得到教师的赞赏之后,学生们的思路开始转向交流不怀疑的坏处。但是教师所预期的第二个动态生成资源却迟迟没有出现,教师点拨一下说:“不知道顾颉刚看到大家这样支持他,会做何感想?”学生们立刻炸了锅,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作者会称赞,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持不同态度。教师迅速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只用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就促成了盼望的第二个动态生成资源的形成——找出本文议论角度的缺漏之处。一个学生说:“怀疑一切也不对。”他的观点马上得到很多学生的赞同,立刻就有学生找出了相关的事例来证明。本节课是通过给文章加一个结尾的形式来结束的。在学生的作业里,教师发现了这样一份答案:但是,疑也要会疑。如果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也产生怀疑,那就不是怀疑而是钻牛角尖了。由于预设富有弹性,所以教学效果良好。
  
  二、敏锐捕捉,防止生成性资源流失
  
  由于对课堂师生互动关系的和谐构建,教学方案的弹性设计为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生成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教师突发灵感,学生本身所获得的思维启迪,问题的发现等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都是良好的课程资源。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它,那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在捕捉这些课程资源时要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捕捉它,用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来整合它。
  案例《幽径悲剧》
  有同学提出,课本编者把《幽径悲剧》这篇课文编在这一单元中不合适。学生的这种不迷信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态度,教师及时地加以肯定,并组织学生再次研读课文,根据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教师提供有关材料供学生讨论时参考。最后全班基本上形成两种意见,教师归纳,在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季羡林散文的主题要作多元化解读的观点。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提出了一个看似题外的问题,教师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它的生成价值,适时地组织了一次合作学习,再加上教师在操作层面上的指导也比较到位,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案例《卜算子 咏梅》教学片段
  师:“学完了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我想引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来抒发我的情感:“梅花,你真‘俏’啊!” 师:“一个“俏”字,使你的情感溢于言表。同学们,联系整首词,你能不能说一说:梅在花枝俏,俏在什么呢? ”生:“梅在花枝俏,俏在她不畏严寒傲然怒放!” 生:“梅在花枝俏,俏在她是冰天雪地中的一抹鲜红! ”生:“梅在花枝俏,俏在她是报春的使者,最早报告春天来临的喜讯!” 生:“梅在花枝俏,俏在她乐观谦虚,在报告完了春的消息,只在丛中笑!” ……由于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活跃,教与学的方式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在其中适时而启、适时而发、适时而导——围绕“俏”字,即兴抒怀,加深感悟。这样的机智教学,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培养了鉴赏能力,还尊重了学生生成,收获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惊喜。
  
  三、注重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引导和升华
  
  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收集后,要求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在引用中加以引导升华。
  首先,在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整合中对符合初中新课程的基础性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引导,这种资源趋向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通过引导,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以锻炼和提高。
  案例:《草船借箭》
  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孩子以草船借箭为话题随便说点什么。学生甲说:“老师,我觉得不应该是草船借箭,人家曹操也没答应借啊,我觉得是草船骗箭。”他的话音刚落,其他的学生也赞同,并疑惑地址看着教师。教师说:“同学们都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乙思考后答:“我认为这里有种感情色彩,诸葛亮是个正面人物,所以得用借不能说是骗。”学生丙发表意见道:“我觉得就是借,因为有借就有还啊,我们知道在火烧赤壁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不是把这些借来的箭还给了曹操吗?这个‘借’字更能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啊。”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疑问,进行概括。对此问题的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抓住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新问题,调整教学进程,因势利导,这样学生思想的火花一瞬间就会被点燃,思想的闸门一瞬间就会被开启。学生的生命状态得到了充分的关注,课堂也就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次,对于语文课程生成性资源中富有个性与特色的部分应立足课堂,引导学生从本地实际、本人生活出发,突出本地、本校的人文资源优势,把地区区域的人文与社会资源价值上升为整个课改所需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的特有价值。既要着眼于学生升学需要,又要考虑学生走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来教学生,上升为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来发展学生。只有这样因地、因时的开发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彰显语文课堂的个性化,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
  案例:《感悟生命》
  当讲到蒲公英那样奢侈地挥洒自己的种子只为了能存活少数时,师:“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有类似的特点?”“鱼也是这样。”一个学生立刻插嘴,结果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但教师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于是便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述鱼是怎样通过大量的产卵来保持生命的延续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纷纷把自己所知道的自然界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争先恐后讲了出来。就这样很自然地完成了从植物到动物的迁移。但是教师的意图并不仅仅在此,于是教师继续引导:“那么人呢?”在短暂的错愕之后,学生们马上醒悟过来。一个学生说:“有时候妈妈为了保护孩子连自己的生命都肯放弃。”一位女同学的发言最感人,她说:“从小到大,父母给我的总是最好,母亲已经有好几年没买过新衣服了,父亲的一双皮鞋已经换了好几次底了,每次吃饭,父母总把荤菜夹到她的碗里,堆得老高,而他们总是说他们喜欢吃素菜。其实我知道,父亲最爱吃肉了。所以我一定要好好诊视自己的生命,因为在我的生命中他们付出的实在太多了。”她的发言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共鸣,一位男同学紧随其后发言说:“我觉得我的生命固然是父母给的,但它更是我自己的,我勤奋地学习、我认真地做事,都是为了使我的生命更有价值,我也为我的生命付出了许多。”这时,教师满怀深情地感叹到:“大家说得都对,珍爱生命因为我们的父母付出了许多;珍爱生命,因为我们为自己也付出了许多。珍爱生命,不仅指珍爱生命本身,更指为生命增光添彩,使生命有意义有价值。努力学习,增知识长本领,充实过好每一天。”
  新教改已经扬帆起航,全新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行为。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是其中必备要求之一,教师只要各展所长,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的开发渠道,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这必然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新课改的贯彻落实。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交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其基本特征与实施模式决定了它能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教育交往的三个基本特征。  关键词:交往;教育交往;    人有着社会存在和自我存在二重性,这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的人,必须首先通过交往活动在自身的双重存在状态之间建立联系,然后才能作为主体的“人”来发展自我,建构自我。[1](p20)教育交往首先是一种存在的生存方式。弗罗姆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
期刊
数学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方式进行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相互表述和解释的过程。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也是对数学教与学的一种要求。它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和学习所必备的一种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做好数学交流十分重要,笔者就自己教学工作中做好数学交流的点滴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建立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    良好的数学环境是数学交流的保证
期刊
摘 要: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倡导 自主 感悟 思想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思想已逐渐被学生接受,然而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高中物理课中,把原来验证性的实验多数改为探究性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变为探究力,质量,加速度三者关系,由原来的验证动量守恒,变为寻求碰撞中不变量等等。  这些都明确提示,要加强
期刊
“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全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知、体、美、劳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培养审美意识    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利用教材从中掘教材美的因素,教材应作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材料的依据,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
期刊
多媒体,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简称,它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而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如幻灯、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它是其它媒体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将声音、图像、动画、手写等各种记录介质和记录方式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工作。如果我们能适度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打造出充满科技气息的物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
期刊
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而作文评估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小学生从不会写到写的较好,从缺乏感知到自信创作,要求老师在评估方式上要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有针对性地积极使用激励式评估方法,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写作技巧和更浓的写作兴趣。    一、激励式评估具有应用针对性和引导性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
期刊
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树立形象的基本条件。塑灵魂还需灵魂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师德建设作为普通中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我国普通中学师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年来,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中学师德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