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吉日·佳期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w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十余年了,我与戴金吾同志,并非枪林弹雨年代的老友,实是解放初期的新朋——1949年春在高邮县认识。仅相处三年,就因革命需要而各奔了东西。但照常保持着“藕断丝连”般地情谊。即使同住南京50年,却像“参商”两星那样,出入不相见。存在这种现象,难道喜新忘旧了吗?不!由于工作繁忙与政治运动缠身,哪有心肠去探亲访友啊!
  戴金吾18岁入伍,就任区政府文书。解放战争爆发,他奉命踏雪西征淮南,参加恢复阵地的武装斗争。1948年冬,历任安徽省天长县铜城、闵塔两区正副区长。直至解放后,原闵塔等三个区仍回归高邮县管辖。正好我是“接收大员”。在与三位区长办理移接手续时,若以外貌论:南湖区长马治纯,身高性直,宛如农民老大哥,可爱可亲;金沟区长张克,独臂,革命残疾军人,可敬可佩;而闵塔区长的他,不仅比马、张年轻,且眉清目秀,细语慢言,待人温良恭谦,好个书生气质。特别在移接田亩、户口登记册上的准确性,表现得十分认真。当他调任县文教科长以来,从没为“苛刻”经费,与我这个无米难炊的财政科长红过脸,以致科与科之间结成睦邻关系。后据位熟悉他的同志告诉我:他革命后,几乎全埋在教育岗位上服务,尽职尽责,有功有绩,颇受党组织器重。曾先后多次获得各类勉励和嘉奖。例如因为支前工作突出,而获华东军区渡江胜利纪念章;再如原载《新华日报》的《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文,被中央大型文献丛书《中国改革开放20年‘科教文卫’体制改革》卷收入出版,并颁发一张鼓励证书;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和铜质奖牌,为全省数名得主之一,如此等等,真让我自愧不如。但更使我赞佩不已的:是在宁50余年,我虽仅三次与他会晤,但每次所见所闻所得,却对他为人处世的品行,似有一次比一次高的感觉,从而加深、丰富了57年前我对他那种诚厚个性,文雅风度,认真工作精神的印象。
  首次与戴金吾晤面,距今整整36个年头。那是考验我“与人谋而不忠乎”的机会。盖因王君婚后仍是“牛郎”。很想把外地“织女”调宁团聚。堪恨无插足之处。许是吉人自有天相,他竟了解我与他似兄弟般的关系,并让我从中搭座鹊桥。这本是成人之美的好事,自当义予承担。可我老伴说,你跟戴科长分开已20多年,何况他地位高于你,会不会还把你当着平起平坐那样看待?她的见解对,别破船多揽载吧。但又怕黄不起王君的情面。后在王君请求下,说“宁做过,莫错过”。不要我打包票,这样我也就硬着头皮去了。
  所幸,那时没兴起现代“烧香”的恶风,我俩四手空空,好不容易踏进了戴氏家门。那时,我心里15个吊桶打水般地跳着呢。难怪:求人三分低呀。
  可万万没想到,那天星期日,是戴金吾全家欢聚的良辰。见我们一到,他叫爱人中学高级教师孙复先把孩子们支走,再回头把我们当宾客接待,请坐,倒茶。“久别重逢呀,难得难得。”他高兴地指着王君问我“这位?”我见他还是跟区长科长那样,没一点使人讨厌的官僚习气,也就放心地回道:“他叫王立信,青年作家,过去跟我同在省文联工作。现是省话著名编剧。”又见他面露喜色。为防止他跟我拉分别后的长短来,便趁机直道其详:“小王的爱人仍在安徽工作,心仪贵院已久。很想为难你写上‘同意调入’四字。”他笑着看了孙复一眼后,只咂了咂嘴说:“我调来不久。对教务医务还不够太了解。两位已经光临寒舍。可不可让我做些人事调查,再跟院党委研究研究。不过呢,请你们相信:我会努力不枉大驾一行的。”他的诚挚态度,恳切话语,让我们激动万分,连连称谢:这不仅基本满足了王君所求,还热情强留我们吃一顿丰盛的午餐。此情之浓的喜讯,待传到我老伴的耳朵内,她也又悦又愧地说“戴科长升官没摆架子,好!我误会他啦。”
  第二次与戴金吾见面,是1999年9月9日,是一个吉日,算是不期而遇吧。由于我老伴往南铁医附院治哮喘病。许是天公作美,作为陪护的我,却在五楼碰到也是来看病的金吾。我俩大有“他乡遇故知”般地欢快,握手对笑了好久,我才抱歉地说:“承情。帮助王、尹完成了梦寐以求的好事。所以这26年来,我多病的老伴,甚至因车祸入贵院外科抢救,都不好意思再来麻烦你。”见他虽含笑在听,而手却指着院西说:“我家你来过。都离休了,又是个多么难得的机会。你如感兴趣,跟我回去,除聊聊,更可观赏观赏我家藏、展两用的伟人宝像,这是我离休后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成果呀!”
  正在盛情难却的犹豫之间,主治医师和护士们查房来了,我便趁机向他告别:“待老伴出院后,再寻机趋府探望吧。”见他扫兴似地向电梯门走时,我才发现他满头银发、且步伐小而慢的样子,不禁使我惊讶起来:十分担忧他因过劳成疾、身体欠佳啊!待应付查房和预订好午餐饭菜后,征得老伴认可,当即去他家探问个究竟,以便及早放心。为不让时间先花在闲聊或观赏藏展两用的伟人宝像上,我想把话题引到他身体健康上。可他呀,话权比我抢的早、抓的紧,滔滔不绝地满口时新话,介绍他怎么做好院关工委工作,怎么言教身带儿女们而成为和睦家庭,又怎么至今仍在为教育做些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就是不谈自己身上一个“病”字。从民间忌讳来说,我也就不必自作多情,并顺其自然的问他:“金吾同志。你离休以后,生活如此充实,心情如此舒畅,精神如此振奋,工作如此忙乎,原动力到底是什么?”
  “为谨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告诫。原动力就是‘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戴金吾这才坦诚地告诉我:“发扬与争取,必须像过去那样地全身心投入。而我身心却都有毛病。怎办?除物质之药疗,更该用精神之乐养吧。”他见我像学生听课那样有趣,便继续大讲所谓精神之乐养的内容,那就是知足常乐,老有所乐——诸如读书、赏石、尊贤延伸为藏、展之乐。说到这里,他竟然情不自禁地站起,领我浏览有关地方。而我眼光所及的两间房内,既没装潢,又没更换家具,唯有增添了许许多多的橱、柜、台、架、盒等用器,空当显得更窄小。对此,使我想到:身体有强弱,他不如我,工资有高低,我不如他。但他的住宅,反落后于我一两步。为此,我像好管闲事似地问他:“金吾同志,你已苦了大半辈子了,为啥不享受享受呀?”
  “嗨,我刚才不是说过‘药疗’与‘乐养’的话吗?现在仍用那个意思回答你:我已觉得我的精神享受,比物质享受更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俗话说:‘人到老,莫烦恼;心中乐,寿自高’嘛。”戴金吾笑指器具说:“这里面全是藏展两用的伟人宝像。只为她,我和孙复也就不贪图所谓物质享受了。”这才捞到空儿的孙复,便自诩地告诉我:说“老戴呀,不吸烟,不喝酒,衣食住行更不讲究。儿女又不啃老,两人的工资也不算低,几乎全用在藏、展伟人宝像上去了。暂不说收藏照片、邮票、钱币和雨花石,单以请购以毛主席为首的党政军首长们各种各类的宝像……”一提起毛主席伟人们来,金吾情不自禁地觉得,他所从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值得的。于是自豪地抢妻子的话对我说:“春阳同志呀,传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如果敝舍没有奇珍异宝。你这大忙人再也不会提前应邀来观赏的吧!”
  我愣了一下:我提前赶来,是出自对他身体健康的关心,观赏是以后的承诺。现在我只好就事认事地噢了一声说:“想来,你家可观赏的珍宝极多,不是一两个小时能看完。咋样?我改日再来吧。”戴氏夫妇再三不肯让我走。而我当然忘不了过去与王君被留吃饭的盛事。今儿万万不能再欠情了。见保姆已来收拾桌凳,我就说:“我老伴仍等我回病房打饭陪她一道吃哩。”只见金吾指使孙复说:“你快去带金会计。不!让阿姨去驮更好。”我趁他们不防的空隙,穿门而出,拱手说声“再见”,下楼就快速向五楼跑去。
  三次与戴金吾会面,他已是东南大学一位离休干部,在今年初夏,算是戴马两家如愿以偿的佳期吧(喜逢国庆60周年,相识60周年)。我和老伴入省钟山干部的疗养院疗养54个月,因康复而回到城内的家。想到十载前二次见面分别拱手“再见”的情景,尤其比金吾能跑的孙复,在追来送我一段路上的夸夫之言,不禁使我自责起来:尽管晚年丢不下笔而惜时如金,和过惯了深入浅出的亚蛰居生活,也该通过观赏珍宝之机,既能联络同志间的感情,更能接受一次难得的革命传统教育。我脑袋瓜这么一转溜,孙复十年前的话犹响在耳边:她的先生在南铁医工作20多年,每逢节假日,她都陪他跑遍宁城交易市场,大凡摊点,都印了他们的重重叠叠脚印。当他发现钟爱物件,不惜任何代价,买不到手心不甘。仅毛主席铜像近100尊,铜像章100多枚,其他铅、瓷质像章5000多枚,还有少数金质、银质的。这在数量上,虽不能与收藏大户相比,但质量和历史价值还是极高的——它却几乎全面反映了毛主席的革命生涯……孙复那番鼓动人心的话,我不觉哎呀了一声:百闻不如一见呀。我立即主动给金吾家打电话。接电话的他,高兴得恨不得自己有孙悟空的本领,手一伸就把我招到他的身边说:“你就来呀!我近几年收藏到更值得你叹为观止的两件珍品。快来快来,请把夫人一道带来!”
  我一到戴金吾家,连招呼坐我都不理,以一睹为快的心情,兴奋得就要先观赏新收藏的两件珍宝。他像拿乔地说:“既来之,则安之,慢慢观赏,那是压台戏。”于是他和孙复先搬出自制的28个木盒,边揭盖子边介绍:这是按照历史发展和主体图案,分别组成“日出韶山”、 “求学长沙”、 “南湖红船”、 “安源风暴”、 “朱毛会师”、 “遵义会议”、 “延安曙光”、“开国大典”,直到“毛泽东思想放光芒”——即用100枚大小不等的圆形像章,组成光芒四射的图案。他还兴致勃勃地在毛主席铜像系列中,请捧出一大一小向我介绍,这最大黄铜全身像,高66厘米,重22市斤;而小的呢,只有10厘米高,重250克。我以崇敬的心情接到手里,边掂边赏着。由此,我不由自主地又被满眼陈设在柜内的伟人珍品所吸引:其设计之新颖,题材之广泛,形象之逼真,制作之精良,真是美不胜收。许是物稀为贵吧,在珍品中,市场上很难见到的两枚像章,即毛主席与蒋介石“重庆谈判”和毛主席与林彪在“天安门城楼”。尽管蒋、林已成为政治舞台上的反面角色,但作为历史,还是值得收藏、观赏、研究与启后意义的。最具有意义的是毛泽东“东方红”铜质纪念章,重两市斤半,背面铭文为:援越留念65-67。它原是炮弹壳铸造成的。在伟人珍品中,还有周总理和邓小平他们的多种珍品。在我目不暇接,方兴未艾时,戴氏夫妇各自捧来精致高雅的封盒。原来就是金吾在电话里向我讲的—“更值得你叹为观止的两件珍品。”三人正处于会心地激奋中,孙复先对手上的封盒说:“这里面纯金版《毛泽东诗词手书真迹典藏》,系中国首部毛泽东诗书画合璧传世金书。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这时,金吾像与夫人争相献宝收拾好床铺,再戴上雪白手套。才从自己捧出的封盒里,取出一个卷轴,又让我和孙复戴好手套,待孙复捺住卷首后,他便小心翼翼贴床放开说:“据权威媒体报道,为迎接建国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首次破格发行名为《共和国元勋》的‘伟人大团圆’黄金长卷,长达17米。纯属伟人藏品中的巅峰巨作。而这幅巨作内,是由‘一代伟人’和‘十大元帅’组成的。”面对这幅壮丽的历史画卷,我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目不转睛地观赏着,惟恐忽略一位伟人形象、一篇诗文、一幅美画;更是尽量屏住呼吸,深怕气息影响卷面。看着看着,我激动地抬起头来,拍拍金吾肩头赞道:“你真是一位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红色收藏家呀!”
  “我啥收藏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呀。”戴金吾两手慢慢卷着黄金长卷说:“这两件珍品,发行价都不低。你是知道的,我所有的藏品,都不是单纯从个人爱好和唯艺术观出发,更非为升值走先富之路,而是享受山水之乐也……”他突然不吭声了,左手按着头,孙复知道他是过于激动之故,赶紧叫阿姨倒水拿来药,待他口服片刻,恢复了原状后,她舍不得地指着他告诉我:金吾患有严重高血压、脑梗塞、胆结石和右腿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院方一再叮嘱他多加静养,定期住院挂水。可他照常我行我素为收藏、展出而奔忙。若谈展出这一项:从1993年起,除参加大钟亭一次别开生面的雨花石珍品展览外,主要在南铁医和东大的院领导及有关部门支持下,曾四次举办过大型展览会:第一次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展出毛泽东全部像章;第二次是结合学习十五大文件,举办“世纪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暨“百年恩来”铜像(章)展;第三次50周年国庆前夕,举办“开国伟人”毛、周、刘、朱、邓暨“开国元帅”铜像(章)展(开国元帅为瓷质像章);第四次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在东大逸夫馆多功能厅举办党的三代领导人铜像暨毛主席像章展,精选三千多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为“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出新珍品专列,样式既有金卡、纪念章、还有三代领导人头像纪念铜盘,可谓珠联璧合,光彩夺目,意义深远。而每次展出,都由他亲自讲解,效果颇佳,反映强烈。同时,他还在家里举办20余次小型展览,对学生进行革命史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并回答凡询问者所提出的问题,使他们满载而归。还有许多院校以外人士,也闻风赶来观赏,个个点头赞好。就连由在宁高邮校友组织的高邮县中40年代初期的同学聚会期间,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包括港台)的出席者,也没有放过这极其难得的机会。看后都说大开眼界,得益匪浅。终身难忘呢……
  “是呀。”戴金吾觉得肚里有一句话非说不可的了。就毫不谦虚地肯定了自己:“我面对每次展出的效果和观众如此的回报,又何乐而不为呢!春阳同志你说呐?”
  “我说嘛,更该接续一句,‘何为而不乐呢’。”通过高邮三年相处,宁城三次耳闻目睹,戴金吾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工作者。他之所以参加革命,是与盐中上冈分校和夏令营,聆听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报告和讲话分不开。他从区文教委员到南京铁道医学院党委书记,乃至离休,还被委为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之职。所以咧,他至今仍念念不忘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为不辱使命,他一不在教室上课、二不登台做报告,而是广泛收藏,应时展出,昭明中国灿烂文化的奇珍异宝,藉以达到教育、启发老中青幼的观赏者,更加爱国爱党爱军爱民爱家的目的。“以史育人”、“知史明义,继往开来。”正因为此,我为王君搭桥所欠他的情,我为他身体健康所谓的关心,我为失约而延期应邀来观赏奇珍异宝而充分证实他为人处世那更高的品行。所有这一切的一切,我只能以肺腑之言,对他说出这么几句话:“金吾同志呀!你的何乐而不为,我的何为而不乐,就是你主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体验结论,更是你提倡‘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原动力的实践结晶。”发现戴氏夫妇争着要捺住我嘴,让他们对我话想解释什么——我自然明白。“当然啦!你启发原动力,决非为光显门庭,荣宗耀祖,而是光史知理,荣教育人。对吧?”见他俩点头。立即来个临别赠言:“我们都年届耄耋。仍活于伟大祖国的怀抱内,在承受阳光照耀和雨露滋润下,老树仍有可能再发新枝,长叶开花——但望你在量力‘乐为’教育事业上,还该把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课程予以重视。好让我们以平稳脚步,向期颐高级公园迈进!”
  在南铁医期间,戴金吾早将工作中的体会心得写成若干篇文章,曾先后发表在报刊杂志或交流在会议上。现已编印成册。并由夫人孙复题名《写在南铁医》。他自序中有这么两句话:“莫笑浅薄佳篇少,但留史料儿女知。”我拜读后,相信他的后代定能领悟到:前辈所投入的一切,还不正是期盼凡看过他收藏、展出革命伟人珍品,从中得到教益的人们,跟他一样去履行“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的良苦用心而努力么!
其他文献
我早已是持“敬老卡”乘车的“闲散老人”了,读书看报,当然纯属于“闲读”;所以,我要特别感谢一位据说“在闲读之间的信手拾遗”而写成了《杂书过眼录》的作者,给他的“过眼”系列中一本“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的新书取了个可供“慢读细品”的书名:《靠不住的历史》。我这篇“闲文”题目,就是由此套来,只是将“历史”更易成了“学术新论”。  这是因为,在我自己的闲读中也颇有“靠不住”的发现;但自问学养浅陋,故不敢信
期刊
2009年10月24日,由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食指诗歌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211名校”南京理工大学举行,这也是国内学术与诗歌理论界举办的第一次食指诗歌的专题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姜耕玉、李美皆、傅元峰、何平、刘志权、初清华、郭洪体、王俊等高校学者,来自江浙沪地区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徐明德、陆梅、子川、胡弦、姜广平、雪丰谷、古筝、海马、雷默、育邦
期刊
生命的感动    109岁的张田氏聚精会神地看着摄影机中掠过的一幅幅画面,不觉脱口而出:“哇!还是侯司令有门,百岁老人让他这么一拍,个个都那么好看!”那俯下身子捧着相机被称为侯司令的人,正是南通市委原常委、南通军分区、南京警备区原司令员侯宪和。不过,他此时的身份是《中国长寿之乡——如皋百岁寿星纪实》大型画册的主编。  一位戎马半生的司令员又如何与如皋百岁老人结下不解之缘的呢?几年前,侯宪和从领导岗
期刊
霜风柔韧,大地苍茫,秋日薤露酿造琼浆  雁阵声声,集结坚定的诗行  白杨簇簇,点燃冷峻的火炬  石榴的红,锦葵的黄,山峦妩媚如同新娘  银杏的梦,丹桂的香,江海磊落恰似秋光  六十载摆渡,汗血沥辉煌,哦,共和国  你的仪容与身姿,仿佛太阳耀四方    乡村城郭,水翠烟寒;江南塞北,层林尽染——祖国啊  你的风色秀美,你的稻黍飘香,你的泥土鲜亮,你的襟怀宽广  龙 腾于渊,鹤 唳于天,蟋蟀虔诚吟唱,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恋,我也有过。初恋的感觉是幸福美好的。这一点,也许人人都一样。但初恋的过程与形式,恐怕就各有各的不同。譬如我,谈了一年多时间的恋爱竟连女友的手都不曾拉过一下。搁到现在,谁信?然而情形就是如此。  我们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她是一家省文艺团队的负责人,当时的省委候补委员,身份挺显赫。我是一名部队的机关干事。那时的部队,什么规定都很严格甚至死板。谈对象也如此,不仅有严格的政治条件,还
期刊
阅读陈歆耕的长篇报告文学《废墟上的觉醒》,我才意识到,那场大地震过去已经一年多了。鲁迅先生就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怀疑道:“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那么,一年多的时间,可以经过多少忘却的轮回呢?  地震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不想讳言我的悲观:一次地震就会改变一个社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准吗?八万条生命的消失,这么大的一次地震,才能引起我们良心的震动,这本身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吗?面对一个被欠薪民工
期刊
我一生有过几个恋人。我的第一个恋人是广州财政学校的杨添梅。当时我刚过完二十岁的生日。杨添梅也才十七岁。认识杨添梅之前,我尚没有交女友的经历。  一九六六年是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年代。“文化革命”的洪流席卷了中国大地。当时我还是个学生。学校已经沸腾了,每个学生都心潮澎湃,大多数同学都离开学校到北京“朝圣”去了。既然学校已经跑空了,我又不愿随波逐流,于是别人朝北,我朝南,逆向去了广州。  认识杨添梅是在广
期刊
寻找失落在老屋里的民谣    因为对二舅舅那段“不管大树和小草,不分高矮与大小,只有各自乐逍遥”的顺口溜的不解,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到村南二舅舅家的祖屋四周徘徊,去寻觅那长满青苔的民谣。  伫立于老屋的土墙边,伸手去抚摸那斑驳腐蚀的墙壁,想起去年的今天,我拎着一箱沉甸甸的祝福去看望二舅舅的时候,发现他的屋里早已围满了神色凝重的乡邻。二舅舅身形佝偻,像一只干瘦的黑蚂蚁弓在老屋的床上大声喘息。那时,他已不
期刊
2009年5月27日下午3时,由南京理工大学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中心、诗学研究中心举办的黄梵长篇小说《等待青春消失》研讨会在该校艺文馆举行,这是南理工有史以来首次为一部文学作品召开研讨会。研讨会由我刊编委、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宗刚博士主持,评论家汪政、晓华、黄发有、张光芒、何言宏、贺仲明、李美皆、傅元峰、姜广平,诗人马永波、育邦、马铃薯兄弟,小说家黄孝阳、修白、海波,南理工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中心主任
期刊
一卷收藏了60年的草图,缓缓打开了一场人世隐秘的独幕剧——  她手抚一片片发黄的纸页,如摸着逝去的时光帷幕。我恍惚看见一片薄纸上,站立起一本厚重的书。  这是上海阿婆留给我的最后定格影像,留下的同期声也类似她的人生谢幕词:我接受命运带来的一切,早已跟不幸和解。这辈子我只是一张草图,老爷子他已走进了《辞海》。我多少成全了辞书里的这一词条:“赵深,中国建筑学家……1919年清华毕业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