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点人物考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f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曾点的文献资料较少,其中还有不少为后人编造杜撰,本文结合可信材料概括曾点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出身没落贵族,二是家境较贫寒,三是孔子的早期弟子,四是渴望复兴礼教。同时因为孔子与曾点具有某些相似特点,因此“四子侍坐”中孔子发出“吾与点也”的感叹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键词】:曾点;孔子;礼教
  关于曾点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曾点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即“四子侍坐”章,在《孟子》中出现次数也较少,最重要的就是《孟子》中“孔子思鲁之狂士”的记载,其他相关材料散落于《史记》、《礼记》、《孔子家语》、《韩诗外传》、《说苑》等文献中。同时因为宗圣曾参为曾点之子,因此我们可以从记载曾子的相关文献中侧面了解曾点的情况。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曾点的宝贵史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蒧字皙。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此处曾蒧即为曾点,而记载的主要内容则是“四子侍坐”章的主旨概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载:“曾点,曾参父,字子皙。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论语》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之下’。”此处较《史记》之记载更为详细,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信息:一方面,曾点与曾参是父子关系,《史记》中无明确表述,以至清人王闿运质疑“《史记·弟子列传》不言皙、参一家,此别一曾点也”(王闿运《论语训》),《孔子家语》无疑提供了反驳的充分证据;另一方面,曾点对当时的礼崩乐坏深恶痛绝,并有重修礼教、复兴周礼的责任感和意识,同时他的想法得到了孔子的称赞,这是我们今天研究曾点其人、孔子“吾与点也”的深意和还原“四子侍坐”章本来面目必不可少的资料。
  结合曾点和曾参的相关文献,我们认为曾点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曾点出身没落贵族,为明王后裔。据《宗圣志》记载:
  曾子之先出自夏禹。禹治水有功,受封禅而有天下。生子启,启生仲康,仲康生帝相,帝相生少康,少康次子曲烈始封于鄫,子爵。历夏、商、周,世次无考。鲁僖公十有四年,即周襄王六年也,鄫始见于《春秋》。鲁襄公六年,邾人、莒人灭鄫,鄫世子巫奔鲁,去邑为曾氏,子孙始以曾为姓。三桓家臣曾夭、曾赴,其后也。巫凡数传生点,点生参。
  这里为我们提供了曾点先祖及世传等完整资料,曾点之祖可追溯至禹,后少康将其次子曲烈分封在鄫国。商周之时鄫国仍存,但春秋中晚期时为当时邾国与莒国所灭。其世子巫出奔鲁国,除自己为官外,可能其子亦有为官者。可见曾点本出身明王后裔,先祖家世显赫,后其家族中道衰落,至曾点时沦为平民阶层。
  其次,曾点家境较贫寒,依靠劳动谋生,晚年生活水平可能有所提高。
  根据曾子和曾点之妻的相关记载,能大体还原曾点一家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关于曾参生活艰难、必须参加劳动的记载较多,例如《孔子家语·在厄》载“曾子弊衣而耕于鲁”,《说苑·杂言》载“文公种米,曾子驾羊”,《孔子家语·六本》中还载有曾点与曾参“耘瓜”之事。同时曾点之妻也纺纱织布,亲自参加劳动,《战国策·秦策》和《新语·辨惑》中都有相关记载。从此可见曾点家庭经济和生活水平应该并不富裕,需要参加各种劳动生产活动养家糊口。但后来随着曾参社会地位提高以及设教收徒,曾点晚年生活水平应该有所提高,《孟子·离娄上》就曾记载“曾参养曾皙,必有酒肉”。
  再次,曾点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关于孔子何时设教的问题,历来争议不断,《史记·孔子世家》中认为“孔子年十七……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以十七岁作为孔子社教时间;刘向《新序》则记载:“孔子年二十三岁,始教于阙里,颜路、曾点、琴张之徒,往受学焉。”认为社教时间应在二十三岁;《阙里志·年谱》:“孔子年二十二岁,始设教于阙里,冉耕、颜路之徒,往受教焉。”以二十二岁为孔子收徒的始点;今人匡亚明以孔子自言“三十而立”为证(匡亚明《孔子传》),认为收徒应始于孔子三十岁。梁涛先生认为刘向曾“领校秘书”,因此认为他的说法应该有充分论据,具有可信性,我们今天也从此说,即孔子设教时间应在二十三岁左右。
  关于孔子的早期弟子,主要应包括上文中提到的颜路、冉耕、曾点和琴张。据《孔子家语》载,颜路少孔子六岁,入门年龄当为十七岁;《圣门志》、《阙里广志》载冉耕少孔子七岁,入门年龄当为十六岁;今人程树德认为曾点“其座次在子路下,是视子路年稍后”(程树德《论语集释》),因此曾点的年龄应当少孔子十岁左右,其入门年龄当为十三岁左右;琴张年龄无考,但孟子曾将曾点与其并提,两人可能年龄相仿。总之,曾点应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最后,曾点对当时“礼崩乐坏”现状不满,渴望复兴礼教。
  《孔子家语》载曾点“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他应该笃信孔子学说,并有恢复和重建周礼的志向和愿望,这与春秋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孔子的早期思想有直接关联。春秋之时周天子式微并出现“礼坏乐崩”的巨变,社会由原先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和“陪臣执国命”的状况,“违礼”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最终到了“滔滔者天下皆是”的局面。面对社会现实,孔子及包括曾点在内的弟子都在为礼乐的复兴而奔走呼号,他们以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理想,并期望用周礼去救治“礼崩乐坏’的乱局、重整社会的等级秩序。同时孔子一生思想是动态发展的,其早期思想更关注的是“礼”,即周礼,他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认为礼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治国之基,他不断强调治国应“为国以礼”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特别是在孔子步入社会之初,“声名日隆,从学弟子之多,原因都在于他对周代礼乐的精深造诣,这一时期,孔子谈论最多的也是周礼,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怎样以周代礼乐重整社会”(杨朝明《论语诠解》)。而作为孔子早期弟子的曾点,其思想应该受此影响颇深。总之,曾点作为明王后裔,面对当时社会状况,应该具有复兴礼教的使命与担当;而作为孔子早期弟子,其思想应该受孔子早期思想的影响,更加关注“礼教之行”。
  总而言之,出身明王后裔、作为孔子早期弟子的曾点,虽然家境贫寒,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以复兴礼教为己任,具有远大志向。结合孔子出身、生平和思想,我们认为曾点与孔子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一是孔子与曾点皆为明王后裔,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二是孔子早年与曾点家境都教贫寒,如孔子所说:“吾少也贱。”三是孔子与曾点都以复兴礼教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这些相似之处,我们认为二人比能惺惺相惜,彼此心灵互通,而“四子侍坐”中孔子喟然感叹“吾与点也”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清]阮元.《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杨朝明.《论语诠解》[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年.
  [4][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5][明]陈镐.《阙里志》[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89年.
  [6][清]王安定.《宗圣志》.光绪十六年金陵刊本.
  [7]向宗鲁.《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8]杨朝明、宋立林.《孔子家语通解》[M].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
  [9]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10]杨朝明.《儒家文化面面观》[M].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曲阜 273165)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翻译补偿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本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翻译案例,探讨了号召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号召型文本;翻译补偿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不同的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系统,在翻译过程中,原语中语言,文化或审美因素
期刊
摘要: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积极推进及“Pro/E三维造型”课程的特色,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进行探索及改革;充分合理应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加大对“Pro/E三维造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为将卓越工程师其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更好落到实处提供有借鉴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Pro/E三维造型;实践教学  0.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期刊
摘要:社会监督在我国的作用越来越强,但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提出更好的完善方式。  关键词:社会监督;公民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行政执法是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环节。目前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对执法环节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的监督。在中国,政治权力系统内部的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即政党监督和国家监督;政治权力系统外部的对政治
期刊
摘要:《活着》是余华转型后的作品。余华早期的作品以暴力、冷漠著——那是如此年轻的他,却能写出令人如此毛骨悚然的作品。他的作品贯穿着非理性、非常态和人性恶。《世事如烟》《现实一种》、《古典爱情》等一个比一个残忍的故事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仿佛流出来不是墨水而是鲜血,触目惊心的瘆人和惊悚。直到《活着》的出现,我们才在这个冷酷的作家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看到了他悲天悯人的心肠。  和他先前的小说一样,《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严译名著《天演论》为例,通过比较详细的译例分析来考察严复通过翻译实践提出的“非正法”以及他为何要选择这种翻译方式,它其实就是严复在其翻译过程中选择的一种翻译手段,它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微观的翻译技巧,而是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而采取的变译翻译,这种翻译译中有评,译中有述,译中有编,译中有写,译中有删除,也有增加。  关键词:变译;“非正法”  一、“非正法”即变译  变译是译者根据特
期刊
摘要:共存的多元文化的联系、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各种不同思想和不同价值观之间由相互碰撞、冲突,到共存、乃至相融变得不可避免。由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使得我国高职学院的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优势和超稳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职学院,必须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观系统,必须以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推行为契机,沉着应对多元文化所带来的各种价值冲突,切实肩负起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
期刊
摘要:影视剧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本文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案例,试图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之下,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分析该剧的字幕翻译,探讨译者如何利用流行语、应用汉语经典句式和加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进行“适应性选择”。此外,由于受到时空等因素的制约,译者在翻译幽默、术语等过程中,应该发挥译者主体性,进行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  一、引言  作为“翻译园地中越来越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首先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并且要学有所得。但长期以来,不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直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或做着笔记。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并且整个课堂气氛很沉闷,学习的效果当然比较差,这种政治课教学直接影响了中学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大教
期刊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反思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旨在对反思性学习方法在大学教学环境中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现状;分析  一、反思性学习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反思是一种对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再认识的过程。反思性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的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期刊
摘要:英语双关语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把双关语译成恰当译入语并保持其修辞特点颇具难度。本文简述双关语翻译的现状,从语言、思维、文化及翻译标准四个方面探讨了双关语的翻译障碍,并从几个障碍方面着手,得出双关语可译的结论。  关键词:双关语;翻译障碍;可译性  一、双关语  双关语即通过语音或语义的条件,用最经济的遣词使语句同时具有双重意思。双关广泛运用于文学,口头谜语,广告等文体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