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号召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翻译补偿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本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翻译案例,探讨了号召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号召型文本;翻译补偿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不同的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系统,在翻译过程中,原语中语言,文化或审美因素的损失在所难免。因此,译者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合适的翻译手段来弥补这些损失。目前来看,翻译补偿的研究较之其它翻译理论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虽然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也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迄今学界尚无相对统一、广泛认可的定义。因而对于翻补偿的性质及范围、翻译补偿的分类、原则、策略等重要的研究在翻译理论界也还处于众说纷纭的初级阶段。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翻译案例,探讨了号召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从而为译者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文化缺省因素提供参考。
  1.翻译目的论与号召型文本翻译
  目的论(Skopos Theory) 是由汉斯弗米尔于1984年在他和莱思合著的General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系统地提出的。该理论强调: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1]。因此,翻译好坏的标准不在于对等的程度,而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所预期的功能的实现程度。在该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即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而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因此,该视域下的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著名的英国翻译家纽马克,根据语言的不同功能,将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号召型文本三大类[2][3]。其中,号召型文本主要指那些以读者为中心,并且能够将读者积极调动起来的一类文本,包括告示,广告,产品说明和宣传手册等。这种类型的文本所接触到的读者层面较宽,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而在对这种类型的文本进行翻译时,时常伴随着文化缺省现象的发生。
  2.号召型文本翻译中的文化缺省
  所谓“文化缺省”,是指在交流时作者与其意向读者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4]。缺省的文化因素被假定存在于文本之中,读者将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与作者所给出的信息相联系,从而取得对文本的连贯、清晰的理解。这个过程能够提高交际效率[5]。但是由于文化缺省这种交际现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因此在翻译中也可能造成目的语读者理解上的混乱。尤其是号召型文本的翻译,更是如此。由于号召型文本的最终目的是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因此,文化缺省有时会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目的达成上的失败,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翻译补偿。
  3. 翻译补偿
  号召型文本对其读者往往具有很强的呼吁性,因为其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读者。因此在对这一类型的文本进行翻译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原本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更应该注意措辞表达。但是由于原语和目的语在文化上有差异,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就很难避免,这就需要译者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翻译补偿。按照目的论的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信准则,以下提出几种针对号召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
  3.1语言补偿
  文化差异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语言表达的不同。按照奈达的翻译理论,各种语言具有同等的表现力,从语义到文体,译文应该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原语的信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关注语言,必要时还要给予一定的语言补偿。此处提出的语言补偿泛指语言层面的各种补偿策略,包括语音、语义、语用等。
  例如,2009年风靡全球的小游戏Plants VS. Zombies,其中文译名为“植物大战僵尸”。玩家需要通过武装多种具有防御功能的植物,快速有效地把僵尸敌人阻挡在入侵的道路上。原语中的“vs.”来源于拉丁文“versus”, 表示“相对照、相对立”等含义,常常用于比赛中,表示两队相对抗。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汉语的动词优势,将“VS.”翻译成 “大战”。按照原文,并没有副词修饰动词,表示程度。但是在译文中,增加了一个副词“大”,以修饰动词“战”, 给人一种对抗的激烈感,顿时使得译语生动形象。这就属于翻译中语言的补偿现象。通过语言上的调整,使得游戏给玩家一种刺激、具有挑战性的感觉,从而更容易激起玩家的兴趣与热情,使之容易被调动起来,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号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也保证了号召型文本翻译的目的准则,连贯准则,以及忠信准则。
  3.2 文化补偿
  语言的差异客观存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同样影响着我们对翻译手段的选择。前文提到过,号召型文本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调动读者的积极性。但如果文本内容使读者的理解呈现空白状态,其号召目的就不能够达到。因而在对这种类型的文本进行翻译时,译者应时刻牢记文本的最终目的,并以此为导向进行翻译活动。当文化缺省可能造成理解混乱、并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呼吁目的时,文化补偿就十分有必要了。
  例如,中国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属于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在国内亦有许多经营藏族邦典的公司、企业。在其对外进行产品宣传的时候,无可避免要涉及对“邦典”的翻译。因为“邦典”来自藏语文化,外国人对此非常陌生。如果直接采取音译“Bangdian”, 外国读者看后恐怕会云里雾里,不得其意。而且原来的藏语文化意味损失殆尽。因此,翻译中不妨采取文化补偿策略,译为Bangdian(Wool fabric aprons frequently used by the Tibetan people)。通过增加注释,使得潜在购买者对这种产品获得更直接的感受,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以此达到号召和宣传的目的。不难看出,号召型文本中有许多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这类文本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宣传品身上独有的文化因素。让文化的概念在翻译中得到补偿,从而获得有效的交流。   再如,畅销全球的饮料“coca-cola”,之所以能在中国打开巨大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名字的翻译。可是最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它却被冠以“蝌蝌啃蜡”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本来就是一种外来的产品,加上一个不知所云的名字,其销量自然不如意。如今,这种饮料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它在中国的名字却不再是“蝌蝌啃蜡”,而是“可口可乐”。这个名字不仅在声音上与原语名称贴近,更符合中国人对喜庆事物的消费心理。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带有“吉利祥和”一类色彩的字眼儿,往往被用于各种命名中。而“可口”,“可乐”,恰好在汉语文化中都是带有吉祥色彩的词汇。这样一来,很容易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既可人的口,又乐人的心,用这种带有吉祥文化色彩的名称冠名产品,自然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欢迎。可见必要文化补偿在翻译中是十分必要的。
  3.3 审美补偿
  法国LVMH集团旗下品牌“Hennessy”,在中国有很强大的影响力。“Hennessy”来源于爱尔兰人Richard Hennessy的名字。在中国,该品牌能够成功推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中文的译名“轩尼诗”。作为一种商业品牌,如果想在某个国家形成消费群体,开辟市场,必然要考虑该国家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而这种接受必然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产品的质量上,在其品牌背后的文化传播等软实力方面更应该有所体现。因为一个品牌的受众首先是该品牌文化宣传的读者。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品牌推广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商标名称进行翻译。中国人重文尚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孔子就曾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这里的“文”就是指文采。在对“Hennessy”这一商标的翻译中,译者并未从中文的姓氏文化中寻求对等,而是采用音译法加以处理,转向了一种审美上的补偿。“轩”、“尼” 与“诗”,对这三个汉字的选择,可以说是该品牌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关键。“轩”, 本意指曲輈藩车,如果用来形容人,则是指具有好的气质,温文尔雅。“尼”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安定(尼,安也。——《尔雅》)、平和(尼,和也。——《广雅》)之意。“诗”,则是一种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将看似孤立的三个汉字联系在一起,得到了“轩尼诗”的优美译名。不仅带给受众群体一种高雅的感受,更有助于该品牌在中国的推广。可以说,译者通过一种审美补偿,在忠信、连贯的基础上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期待,也促成了该品牌的有效宣传,也就是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4.结语
  号召型文本不但具有广大的受众群体,而且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们旨在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在对该类型的文本进行翻译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文本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翻译目的论对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由于文化差异性的客观存在,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在所难免,必要时需要对其进行补偿。而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号召型文本,更应该从其语言、文化和审美等方面加强补偿。并且,恰当的翻译补偿策略的选择,要本着目的、连贯、忠信的原则,以期达到原文本的呼呼、号召等目的。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2518302.htm
  [2]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 Hai: 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 Hai: 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俞碧芳. 英汉广告中的文化缺省翻译策略.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孙海燕,李艳慧. “文化缺省翻译的接受美学视角”.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学生学习线性代数以及教学中的难教现状,讨论了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开设数学实验的必要性。同时简单地介绍了MATLAB软件,并举例说明利用其进行现代实验教学的优点和作用。  关键词:线性代数;MATLAB软件;实验教学  一、线性代数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在大学数学所有科目的教学中,线性代数以它固有的理论性及繁杂的计算过程为特点已经使学生对其望而生畏,据了解,多数学过现性代数的同学就会以两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想真正学好并能熟练应用英语,尤其是对于高校艺术类非英语专业学生并非易事。他们将有更大学好它的可能性,那么学习英语效率会更高。但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大多数艺术类学生的确不知道怎么阅读。这是因为许多教师只强调阅读中某一方面的重要性,忽视阅读综合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广泛和有效地教授阅读技能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不仅强调高校艺术类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总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造字法类型的辨析技巧,同时探讨教学这四种汉字造字法类型的不同的思维训练方法。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等形象思维方法,品味汉字形体构造自身具备的趣味性和审美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及其承载的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在分析实例中总结一些规律和辨析技巧,积累记忆一定有代表性的例字,以求融汇贯通,举一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对机械设备专业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基础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在现阶段仍然存在师资、设备不足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状况,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技能水平、加强实训设备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电工教学质量;问题;途径  电工基础是汽修、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电子电器制造与维修岗位应用型人才培训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
期刊
摘要:俳句是日本特有的一种短诗,是日本人小幽默的典型代表。本论文通过对俳句的分析,探究出俳句的幽默,一方面虽然描写悲惨的场景中却夹杂着幽默;另一方面,用精湛的语言进行描述,虽然短小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而推论出日式幽默喜悦中夹杂悲伤、简单中透漏深刻的特点。  关键词:俳句; 幽默 日本  每个国家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幽默,俳句作为日本的一种典型的文学形式,仔细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日本人与众不同的幽默特色
期刊
摘要:隐形分类教学模式是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学人格分类的教学体系。该模式依托布鲁姆的知识分类目标,将俄语这一学科内部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其内涵为在教育教学规律指导下,基于学科内在逻辑体系和教育对象人格多样化所采取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俄语兴趣,提升学习内驱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俄语教学;分类;隐形;教学模式  引言:  在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
期刊
摘要:大部制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架构,旨在使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企业家政府理论,通过对现代理性支配下的官僚政府理论的反思与检讨,提出政府部门要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就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像企业一样注重效率,讲求服务质量,善待消费者(社会公众),追求完美服务。我国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吸收和借鉴企业家政府精神,以求发展市场经济、梳理职能、调整利益、理顺关系,最终建成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
期刊
摘要:中学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本文就此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作简单地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如改进教学策略,选择实验方法,从而使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转变成有利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异常现象;解决策略  中学化学实验中,如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做实验,总会难以避免地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即与意料不相吻合的现象,如颜色变化,生成物气味改变,还有事故发生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
期刊
摘要:外国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完成教学目标,自从采用习明纳尔的教学法以后,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实现了教学就相长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习明纳尔;外国文学;课堂教学  外国文学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是使学生系
期刊
摘要:关键期假说旨在研究年龄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年龄问题实验和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理论的研究状况,比较了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支持派和反对派的论证观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在关键期假说的一些概念以及如何确定语言习得最终水平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年龄  0、引言  语言习得关键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