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生存哲学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着》是余华转型后的作品。余华早期的作品以暴力、冷漠著——那是如此年轻的他,却能写出令人如此毛骨悚然的作品。他的作品贯穿着非理性、非常态和人性恶。《世事如烟》《现实一种》、《古典爱情》等一个比一个残忍的故事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仿佛流出来不是墨水而是鲜血,触目惊心的瘆人和惊悚。直到《活着》的出现,我们才在这个冷酷的作家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看到了他悲天悯人的心肠。
  和他先前的小说一样,《活着》也写了死忙,写了好几个人的死亡,同样是写死亡,以前的死亡似乎更侧重于把玩死亡,欣赏暴力,《活着》的死亡是为了活着,是不得已的死亡,逝去的人去了,希望活着的人能继续活着。本文以《活着》为例,探讨其中的生存哲学。
  关键词:《活着》;命运;叙事风格;忍耐
  一、生存是无法抗争的命运
  《活着》最大的主题便是揭示了命运的无可奈何性。命运天定,人力无法可施。若想逃脱命运的牢笼,只能是徒劳。
  命运的无可奈何性最主要变现在它的荒诞性。福贵年轻的时候挥霍尽了家产,一夜之间由一个嫖娼狎妓、赌博斗鸡的纨绔子弟变成一无所有的穷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理应受到命运的惩罚,可是不曾想确因祸得福,设计赢了他家产的龙二过了没几年的好日子,反而成了他的替死鬼。福贵被国军抓去,在炮火连天的坑道里忍饥挨饿的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但他却活下来了,活得时间最长,相反他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命运的无可奈何还表现在它的惨无人道。在人伦中,本应该是父母先子女而去,在《活着》中,却一次次上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先是勤劳可爱的有庆因为献血而死去。余华把有庆塑造得懂事、可爱又有灵气,有个性,小小年纪便惹人无数恋爱,他的死亡不仅仅是使福贵心痛欲绝,家珍悲恸失声,相信无数读者也一起陪着落泪。没曾想,有庆的死只是一个开始——凤霞难缠而死,死于花一样的年纪;家珍缠绵病榻终于离开世;二喜也在一次意外中丧生,死无全尸;苦根没有被重感冒夺走了生命,却死在吃多了豆子上……
  同荷马史诗一样,活着也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悲观命运决定论——人在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命运如此安排便只有如此承受,在命运面前一切努力和挣扎都是徒劳。叔本华认为,人是痛苦的,人生是悲观的,只有拜托了这种悲观,克服自己的意志,才能做到没有痛苦。福贵在目睹亲人离去,人间沧桑之后,无师自通地明白了这一道理,死亡是生存的目的。每个人走向死亡的方式不同。但是谁也不能改变死亡的方式,只有静静地等待,在死亡来临之前,好好的活着。
  《活着》同时还探讨了人类生存的底线是什么。认识一种高级动物,对从精神到物质都有着超越动物的要求,对生存条件的高要求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之一。在《活着》中,余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没有要求的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当人的尊严被践踏,当温饱成为唯一的追求的时候,人便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其他所谓形而上的要求都统统没有了,追求的目标只剩下活着了。无论在多么地艰苦的条件下,人的求生本能都顽强地存在着。《活着》告诉我们人累生存的底线是没有底线,因为你活着,便就要活着。
  二、悲悯的叙述风格。
  在早期的作品中,余华的作品一向是冷漠的,以冷酷的姿态来欣赏暴力,以冷淡的姿态肢解死亡,以变态的味觉来舔舐鲜血……在《活着》中,余华终于找回了一个正常的人的感觉,拒绝了以前的暴力叙述模式,满篇充满了对生命浓浓的叹息和关注。尽管也是一条条生命的消逝,也是一个个亲人的离去,但是鉴赏的姿态被哀伤的情调取代,冷漠的调笑变成了无声的叹息,肆意杀死笔下人物的余华变成了为笔下人物送葬的伤心的未亡人。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生命逝去的惋惜,是存者的同情。在文中,听者的“我”和叙述者“我”重合,都用了第一人称,由此,叙述故事的是福贵,但是表达感受的不只有福贵一个人,还有同是“我”的听众。福贵表达的感受和“我”的感受混合在一起,分不清到底是谁的感受。“我”和福贵一起感受他的故事,仿佛我也在他的故事里面走了一遭,然后把这种感觉传达给读者,扒读者一同拉近了故事里。
  《活着》中,余华探讨了生命的悲剧色彩,命运是无法反抗的,但是人在命运面前不能是消极的,虽然基调是悲观的,但我还是要涂上明亮的色彩,纵然抵不过命运,也不能轻易地屈服。福贵一家虽然厄运连连,虽然贫穷,但是总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生活,没有怨天尤人,尤其是家珍个凤霞,他们是两个伟大的女性,是女性闪光点的代表者和传达者。福贵吃喝嫖赌,她没有埋怨,只是默默得等待,像一个古代的三从四德的妇女一样;福贵输掉了家产,她没有埋怨,自觉地脱下了她富家小姐和少奶奶的旗袍,换上了粗布衣服做起了农活。凤霞从小就懂事,从大房子搬到小茅屋,她没有哭闹;小时候跟着父母去干活,也没有喊苦喊累。长大了之后更是一把干活的好手。有庆也是在辛苦的生活中长大的孩子,从生下来没有过过一天的好日子,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依旧赤着脚,每天跑来跑去地去上学。福贵是最主要的代表者,他经历了人世间最多的悲欢离合,每次生命中多一点阳光的时候,就有更大的风暴如影随形。每次他都只能接受,伤心过后仍旧走他的路。
  同中国大多数作品不同,《活着》拜托了善恶循环,因果报应的结论,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坏人,龙二虽然使计赢得了福贵的家产,但是也不能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群朴实的、对生命带有最真的虔诚的人,在生命面前却如此脆弱。慌乱的时代没有打到最底层的百姓,忍饥挨饿却也依然活了下来。然而生命却一个个消失。面对这样来去无常的人生状态,出了深深地叹息意外,是在别无他法。
  三、生命的特征——忍耐。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正如余华自己所说,活着就是忍受。被龙二骗去地产的时候,福贵忍受的是一夜之间一无所有的厄运;当兵的时候,福贵忍受的每天在刀尖上打滚的提心吊胆;大跃进和文革期间,福贵忍受的看不到头的忍饥挨饿和黑暗;亲人离去,福贵忍受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和存者的悲哀;就连最初他还是少爷的时候,他的日子也不是幸福的,所以他会去吃喝嫖赌,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忍受。所以当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与老牛为伍,与夕阳青山为伴,忍受的是生命的最后时候,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忍受,他的心态是忍受的。
  《活着》不是一个人的命运,不是一个人的生存状态,而是从那个时代里面走过来的很多人的生命历程,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民国,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老人们,都会比我们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和更加珍惜生存的意义。生存本身是痛苦的,人生的历程就是经历苦难而逐渐接近尾声的过程,就像张爱玲说的,人活着本来就是麻烦的,若是嫌麻烦,就不要活了。
  本文简述了《活着》中对生命的看法和探讨。无论是贫穷富贵还是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天定的,人力在上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唯一能做的只是忍受,因为还活着,所以便要生存。
  [参考文献]
  [1]《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 2011年4月第29卷第4期
  [2]论《活着》的生命哲学 王强 罗媛 考试周刊 2011年 第2期。
  [3]生命无法承受之沉重与荒凉:活着 侯玲宽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4]《生命的真实性——评余华的<活着>》陈思思 王贞贞 文本研究 电影文学 2009年第5期
  [5]《活着》带来的生命启示 张旭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第25卷 第2期 2007年6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对机械设备专业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基础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在现阶段仍然存在师资、设备不足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状况,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技能水平、加强实训设备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电工教学质量;问题;途径  电工基础是汽修、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电子电器制造与维修岗位应用型人才培训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
期刊
摘要:俳句是日本特有的一种短诗,是日本人小幽默的典型代表。本论文通过对俳句的分析,探究出俳句的幽默,一方面虽然描写悲惨的场景中却夹杂着幽默;另一方面,用精湛的语言进行描述,虽然短小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而推论出日式幽默喜悦中夹杂悲伤、简单中透漏深刻的特点。  关键词:俳句; 幽默 日本  每个国家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幽默,俳句作为日本的一种典型的文学形式,仔细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日本人与众不同的幽默特色
期刊
摘要:隐形分类教学模式是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学人格分类的教学体系。该模式依托布鲁姆的知识分类目标,将俄语这一学科内部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其内涵为在教育教学规律指导下,基于学科内在逻辑体系和教育对象人格多样化所采取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俄语兴趣,提升学习内驱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俄语教学;分类;隐形;教学模式  引言:  在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
期刊
摘要:大部制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架构,旨在使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企业家政府理论,通过对现代理性支配下的官僚政府理论的反思与检讨,提出政府部门要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就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像企业一样注重效率,讲求服务质量,善待消费者(社会公众),追求完美服务。我国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吸收和借鉴企业家政府精神,以求发展市场经济、梳理职能、调整利益、理顺关系,最终建成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
期刊
摘要:中学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本文就此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作简单地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如改进教学策略,选择实验方法,从而使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转变成有利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异常现象;解决策略  中学化学实验中,如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做实验,总会难以避免地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即与意料不相吻合的现象,如颜色变化,生成物气味改变,还有事故发生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
期刊
摘要:外国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完成教学目标,自从采用习明纳尔的教学法以后,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实现了教学就相长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习明纳尔;外国文学;课堂教学  外国文学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是使学生系
期刊
摘要:关键期假说旨在研究年龄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年龄问题实验和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理论的研究状况,比较了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支持派和反对派的论证观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在关键期假说的一些概念以及如何确定语言习得最终水平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年龄  0、引言  语言习得关键期
期刊
摘要:目前,翻译补偿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本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翻译案例,探讨了号召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号召型文本;翻译补偿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不同的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系统,在翻译过程中,原语中语言,文化或审美因素
期刊
摘要: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积极推进及“Pro/E三维造型”课程的特色,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进行探索及改革;充分合理应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加大对“Pro/E三维造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为将卓越工程师其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更好落到实处提供有借鉴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Pro/E三维造型;实践教学  0.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期刊
摘要:社会监督在我国的作用越来越强,但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提出更好的完善方式。  关键词:社会监督;公民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行政执法是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环节。目前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对执法环节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的监督。在中国,政治权力系统内部的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即政党监督和国家监督;政治权力系统外部的对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