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的必修课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wj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挫折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加强中学生的挫折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相当的功效。
  1.中学生挫折教育有待强化和提高
  当前受家庭的“温室”教育影响,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少家庭,玩具、游戏机、电脑、钢琴等应有尽有,看似物质条件丰富,但精神食粮贫乏。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治、自理、自立、自强精神;从小学到大学,从生活到工作“一条龙”服务,对人生体验一片空白,父母習惯于给孩子规划人生,设计所谓的“成长路线图”,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导至不少孩子内心脆弱,缺乏承受抗挫能力。有的学生因一本书,几句冷言,一点小摩擦而发生口角或拳脚相加;有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和家长吵闹;有的因同学间人际关系不畅,无从适应甚至轻生厌世,有的因一场考试失利便自暴自弃;有的上了大学发现专业不理想而厌学、厌世,甚至酿成悲剧,等等。一度时间,不断有学校发跳楼等极端事件的媒体报道,令人婉惜和揪心!究其原因,是学生长期得不到相应的挫折锻炼,心理自我保健差,抗挫折耐力低,不能自我疏导,合理宣泄、调整、升华。事实证明,“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苗”,大树庇荫下的小草,得不到充足阳光的沐浴,没有经受那么多的风吹雨打,怎么能生意盎然呢?由此看来,加强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寓挫折教育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通过课堂、主题班会、个别谈话,及时适当地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挫折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当自己认为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当考试成绩下降时,等等,都会产生挫折。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是不快的程度及转化情况取决于自己调控和处理的能力。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早就成为后人逆境奋起的典范。
  教师应创造艰苦磨练的条件,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如班级有计进地开展行为训练、学习磨练、体育锻炼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挫折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产生破坏力,使人一蹶不振,也可产生再生力,使人从错误和失败中得到教训,变得坚强、更成熟。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朗所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阻碍,即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挫折还可产生自我张力,即容忍、谦让,不因受到挫折灰心丧气,而是变得更冷静,更有耐受力。因此,要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看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就能将挫折变成再生力,坏事变好事。
  3.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习惯对榜样的效仿,在具体的榜样形象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
  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同学,可通过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为价值尺度,结合校内各项活动,教育学生以同龄英雄为榜样。
  在中外科学史上,让多科学家敢于正视挫折,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感人肺腑。教育学生以这些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为榜样,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如:爱迪生、高尔基、华罗庚、居里夫人、张海迪、中国女排等。
  4.努力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知识的获取,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完成,虽然成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愉快,但一贯成功对学生是不利的,容易使学生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和兴趣降低。特别是有些好胜心强,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有时他们沉浸于自我欣赏,偶尔取得成功,便错误认为自己拥有超群的能力而盲目骄傲,一旦受挫,他们又容易变成自我怀疑和信心不足。因此,有必要使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以锻炼其意志和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抗挫能力。伟大的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困难和问题属于同一概念;没有困难,也就没有问题了。……教学生解决问题是意志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教学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当然,在提高学生挫折耐力的同时,要加强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解析力。教师应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4.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正确的挫折观,首先要看到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
  4.2 培养学生会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我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缺点要心中有数、既不夸张,也不缩小,要实事求是,越是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我,则遭遇的挫折,失败感就越强烈。因此,要教育学生正常认识自我,有缺点就及时改正,以便及时解脱心理负担,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所发生的一切。
  4.3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创设相宜的情境,促成挫折转化。
  教师应多与学生谈心,给受挫的学生关心疏导,为其创设一种宣泄,调整、升华的场所,及时解除因挫折产生的焦虑,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对面挫折,使其身心得以正常健康的发展。在班级中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同学们既能分享同伴的成功,也能分担同伴的忧愁。
  5.家校共育,为挫折教育营造良好生态
  不少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还不能与时俱进,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家庭教育还不能很好跟进;一些家庭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孩子个性和良好品质的形成,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却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关心过度和包办,或者是过于武断、专制,由此种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极其不利,导致耐挫能力差。由此,学校必须强化对家长的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好家长在家庭中当好“第一任教师”,为挫折教育形成良好的育人生态。   温州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6.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日常课堂教学改进与常规建设为重点,以行动项目为载体,市县校三级联动,着力破解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推动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7.行动目标
  按照“到2020年,主要教育质量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努力将温州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市、浙江省基础教育铁三角城市、浙南闽北赣东教育高地”总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三年(2018-2020年)努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再创温州教育新辉煌。
  8.1 义务教育阶段
  到2020年,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指数及影响发展指数实现晋等升位,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8.2 高中阶段
  2020年我市高考一段录取率实现持续增长,市区一段录取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全市二段录取率同比2018年增加10个百分点,高考总录取率稳超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9. 主要任务
  9.1 课程品质优化行动
  9.2 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坚持质量为导向,强化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充分赋予校长在学校课程规划、课程研发与实施、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以督导为保障的学校课程品质提升的专业支持体系。组建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团、课程评审专家委员会,完善校本课程评估与备案机制。深化“瓯越特色实践”课程群建设研究,加快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到2020年,绘制好“瓯越特色课程图谱”,建好“瓯越特色课程”共享平台,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校本课程的区域共享。
  9.3 “四品八德”区域德育一体化建设项目。以“培养‘四品八德’现代公民”为目标,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中小幼有机衔接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探索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课程化、生活化,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协同德育机制。以“四品八德”好课程、好案例、好少年培育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我市“四品八德”德育品牌。探索“德育心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机制,启动“德育+亲子辅导”“德育+家校联动”等工作坊建设,推进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学习指导工作。到2020年,开发100个学科德育优秀项目和德育精品课程。
  10. 课堂教学优化行动
  10.1 教学新常规优化项目。认真实施《温州市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创设追求课堂“增值”氛围,聚焦“学为中心”课堂提升、作业优化、学习评价、教与学新常规建设,建构常态的教学改进机制,促进学生自主高效的深度学习。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命题与评价、校本教研等行为,推进我市中小学学习常规建设,完善区域、学校常规管理机制,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帮扶指导机制。开展“百场万人携手”行动。促进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认真实施《温州市初中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创建新常规达标校30%,新常规样板校20所;2019年新常规达标校达60%,新常规样板校达40所;到2020年,初中段新常规达标校达90%以上,样板校达60所。小学段,2018年创建新常规达标校25%,新常规示范校25所;2019年小学新常规达标校达60%,新常规示范校达60所;到2020年,小学段市级新常规示范校达10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达标校全覆盖,实现“百所示范、千校达标、万师合格”的目标。2020年创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提升样板县4个。
  10.2 中小学精准教学项目。积极参与省教研室精准教学项目,分段分科开展精准教学实践与研究。开发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系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信息进行收集、反馈、运用,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诊断机制。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精准化校本作业、学科重点难点的微课程建设,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资源推送。完善基于“云阅卷”的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与应用平台,建成基于省、市、县(市、区)、校、生五级数据、四类用户、九类对象的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应用模型,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反馈和评价诊断机制。推进“高中质量帮扶工程”,在我市普通高中分层分类的动态调整基础上,持续做好高中教学过程督导与精准视导,提升薄弱地区、薄弱高中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现100%学校开展诊断改进工作,100%中职学校完成省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培育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示范校和达标校。
  11. 学习素养优化行动
  11.1 “爱阅读”行动项目。认真实施《关于深入推进温州市中小学第二轮“爱阅读”行动项目的实施意见》,开展第二轮“爱阅读”行动计划的各类评比,实施“爱阅读”领读者培养计划,开展教师“12本书阅读计划”和“爱阅读讲坛”活动,推进“十万教师大阅读”项目,建立“爱阅读”项目研究共同体,组成全市“爱阅读”研究项目学校联盟;继续完善市、县(市、区)、校“爱阅读”三级联动机制,以各县(市、区)“爱阅读”公益指导团为载体,开展“促进乡村阅读计划”系列活动,实施“阅读+”内容升级计划,进一步丰富“爱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深度推进“爱阅读”工作,优化阅读环境,提高阅读素养。   11.2 STEAM跨学科学习项目。成立“浙南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制定温州市STEAM基础教育三年行动方案,成立STEAM教育研究指导小组,逐步形成“做中学”教师STEAM素养与能力培养机制。实施STEAN教育的“馆校融合”项目,研发基于主题场馆的STEAM课程。成立温州市STEAM教育首批试点学校60所,建立STEAM教育联盟体。开展基于STEAM及跨学科学习项目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评选活动;开展STEAM教育榜样学校、榜样教师、优秀课程、项目、课例评比活动,及时提炼推广温州中小学STEAM教育先进经验,培育STEAM教育的温州模式。推进新时代中职智能化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工程,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全面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12. 质量评价优化行动
  12.1 “四维评价”导向的质量监控项目。完善温州市中小学生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运用。重视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建立质量提升的帮扶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开展教育评价的重要监测点,重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与改进作用,开展绿色增值评价。高中阶段重点通过目标导向与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促进高考质量提升,开展全市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引导学校积极创建现代化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学科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特色高中。
  12.2 “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研修项目。启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与培训,指导教師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内涵,把握各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开展学生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改革研究,探索凸显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学科思维能力、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测评技术。推进基于自主命题的校本研修,开展命题培训,建立各级命题人才库,建立试题资源库。高中段深入研究新高考调整后学考、选考两考分离的命题定位与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考适应性考试命题质量。完善规范区域、学校考试(检测)制度,引导教师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实施命题考试,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13. 教师素养优化行动
  13.1 教师专业品质提升项目。构建“五格四型”分层培训体系,开展“入格(新教师、后备干部)-合格(初级)-定格(中级)-升格(高级)-风格(特级名优教师校长)”培训,培育“合格、骨干、卓越、领军”型教师和“成长、成熟、辐射、领航”型校长梯队。夯实基础性培训项目群(新教师试用期“入格”培训、高中“未来骨干教师”研修等),衔接需求性培训项目群(“绿色耕耘”送培、名优校长跟岗实践、心理健康训·赛·考证“三位一体”等),优化引领性培训项目群(学科指导师“孵化研修”、“领军教师”风格研修等)。坚持“服务方式”“需求课程”“课堂模式”三个翻转原则,实施区域分片、学校分类、教师分层的学科组“绿色耕耘”送培;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缓解工学矛盾。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作用,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五年周期内教师培训人均不低于360学分,其中90学分集中培训分层匹配率不低于75%。
  13.2 瓯越教育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优化“市学科骨干—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教育名家”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启动“教育名家”培养计划、“未来名师”培养计划、“未来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型班主任”培养计划、省市县校四级名师工作室全覆盖计划。到2020年,拥有一支市学科骨干5000名,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3000名,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500名;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家型校长和名师,在全市起到高端引领作用。
  13. 教研机制优化行动
  13.1 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项目。认真实施《温州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南》,聚焦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强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聚合与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学校教研文化。实施教研组特色项目,开展各个学段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评选活动,举办先进教研组活动成果展示、学科教研组建设论坛等,发挥先进教研组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化“研究+”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创新成果推广活动机制,引领基于实证的校本教科研,强化校本教研从经验型向实证型教研发展。培育跨学段跨学科教研共同体,推进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学段衔接、项目化学习研究,形成基于学情研判、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项目化学习等研究成果。培育高中优质学科基地项目,努力打造优势与特色学科,到2020年培育省级高中学科基地学校15所,市级基地学校30所。
  13.2 “云教研”建设与提升项目。完善“温州市中小学云教研平台”功能,做好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学科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汇聚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地区、学校、师生的资源共享。创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教科研工作方式,各学段每年举行“云直播”活动10场。开发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资源评比系统,实现教学资源评比“无纸化”目标。2018年初步实现小学(学前)教研室每学科每学年推荐共享优秀教学资源100例,推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无限分享,充分发挥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的辐射引领作用;到2020年延伸至所有学段学科资源的“云教研平台”推送。
  14. 实施保障
  14.1 建立市县校联动制度。各县(市、区)、直属单位(学校)要上下联动,分部门、分区域、分单位、分学校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细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各部门力量,做好宏观政策引导、奖励经费保障、氛围营造、督查视导、学校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落实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与项目推进。每学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联席会议,形成教育相关部门联动与协调机制。
  14.2 建立健全专业支持体系。强化教科研部门地位和作用,将教研部门建设成为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评价和改进教育质量的指导机构。建立新一轮蹲点视导制度,组织教育教学质量专题视导团,每学期开展针对性整体或者单项视导工作。实施“十三五”期间“温州市教科研员专业品质提升行动”,基于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热点,围绕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问题,鼓励教科研员在专业精神修炼、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致力于专业方向的持续研究,成为省级乃至全国知名专家。
   14.3 立专项督导奖励制度。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并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列入对县(市、区)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内容,纳入市局直属学校及其领导年度考核,与全市各类评先评优挂钩。各级政府建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表彰、奖励质量高和提升幅度大的学校。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在提拔、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其他文献
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看似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  关键词: 基础 爱心 亮点 理解 公平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期刊
摘要:英语学科是语言类学科,有了语言的输入才会有语言的输出,抓住这一特点,英语教学(包括初三下英语学科的总复习)显得简单有效,概况起来八个字:要死要活,死去活来。因此在迎接中考的英语总复习过程,师生紧紧围绕着这一思路开展工作与学习。  关键词:要死要活,死去活来,简单有效     一、要“死”——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是实现简单化教学的根本。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地基,也就没有一栋栋
期刊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小学英语衔接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了重要的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尤其是通过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本文通过探究读写思维品质的内涵,对比中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的铺垫与推进,提出课堂教学的实践建议。  关键词:思维品质;读写结合;
期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领学生读好的书,引燃学生读书的热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需要努力的方向。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教师要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也是学生古典文化启蒙的最佳教材,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文学体裁之一。古诗词有语义凝练、意境悠远、内涵丰富等特点,如何利用古诗词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以此做主要论述。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语文素养;教学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根据课程标准,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
期刊
摘要:在国家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正在蓬勃发展,而且教育价值也逐渐突显出来。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怎么样在教学中优化教学策略,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已成为很多家长和老师们及其重视的课题。但是我国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一般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学生机械练习,导致学生学习任务过重,而数学一般又比较枯燥,这就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比较排斥,不利于学生展开轻负高效学习。
期刊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凝练出知识,知识灌溉于教学。生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这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之基。小学语言交际教学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延伸其语言思维,促使其能够全面发展。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引,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将生活作为教学蓝本,以实践为课题,以丰富为主题。探析生活教育在口语交际教学的中应用,增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口语交际;陶行知;生活教育;应用;  1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人们也常说“见字如见人”,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极其重要。  关键词:兴趣教学;写字教学;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写趣  1.情境创设,激发写趣。兴趣是最好的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步伐已悄然进入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改变着原本的作文教学模式,现在的作文教学注重学生们快乐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让学生们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下去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发他们想象的思维,从要我学实现为我要学,构筑快乐作文的氛围,放飞他们的梦想,舞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写作中有话可说,不仅仅会表达,还要善于表达,将心中的梦想挥洒在笔中,大胆的写出来。
期刊
摘要:问题链是指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一系列问题。问题链教学以问题串联课堂,贯穿课堂始终,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与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常用问题链的方式来构建数学教学过程。利用问题链教学方法,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为教学难点搭建起桥梁,分散难点,各个击破。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每一个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求成链式问题,更追求问题的质量与效果。下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