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顶夸克”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w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初,美国著名的费米实验室宣布: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他们发现了科学界企盼了许多年的顶夸克。顶夸克是夸克家族中的巨人,其质量竟与金原子差不多,几乎是质子质量的200倍。迄今为止,科学界预言的6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已全部被发现。这不仅使盖尔曼、兹韦格在30年前提出的夸克理论有了个完满结局,同时又使人们对物质结构、对宇宙早期状态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很明显,夸克,特别是顶夸克的发现,对物理学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夸克之由来
  
  现在我们知道夸克是物质组成的基本粒子。就人类目前能达到的认识水平看,夸克也是不能再分割的基本粒子了。但是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物理学界不是这样认为的,那时都把质子、中子等强子当做最小的物质微粒。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例如1949年,著名物理学家费米与杨振宁认为,核子才是最小的物质物粒。到本世纪50年代末,盖尔曼学习了杨振宁和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一密尔斯规范场”理论,仿照门捷列夫排列元素周期表的做法,将当时所知道的100多种基本粒子排成一个表。结果发现,这些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种带分数电荷的新粒子的组合,盖尔曼称这3种新粒子为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在此同时,另一名美国科学家兹维克也提出了相同理论。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盖尔曼在解释未知现象时,虚构了“夸克”粒子,至于它是否存在,也没有多少人相信。再加上“夸克”一词难懂,本是英国作家乔埃斯杜撰的名词,寓意是海鸥的叫声。所以“夸克”更难以使人认真看待。连盖尔曼的老师韦斯科夫也反应冷淡地说:“我们不要讨论这种无聊的事情。”
  
  夸克是真实的粒子
  
  1967年,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弗里德曼、肯德尔和泰勒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一台长3公里的直线加速器上,用高速运动的电子去轰击质子和中子,结果发现有些电子沿着很大的角度散射开来,这说明电子在质子和中子内部,碰到了非常小、非常硬的东西,这一发现,与盖尔曼、兹维克预言的“夸克”十分吻合,经过仔细分析,它们被证实是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从此,夸克也堂而皇之地步入基本粒子大家庭了,因为它们也是真实的粒子。
  1974年11月,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美国科学家里克特同时发现了第4种夸克——粲夸克。
  1977年,美国费米实验室的莱德曼小组又发现了第5种夸克——底夸克。随着底夸克的发现,理论物理学家预言,自然界一定还存在着第6种夸克——顶夸克。
  十几年又过去了,科学家在美国、在欧洲的各个大型加速器中心都没发现顶夸克的行踪。
  
  顶夸克终于被发现了
  
  去年初,美国费米实验室终于宣布:第6种夸克——顶夸克已经发现。因为它是夸克家族中的巨人,所以要发现它,比发现其它5种夸克要困难得多,它对加速器的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它姗姗来迟的原因。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只有极高速运动的质子与质子对撞时,才有可能使巨人般的顶夸克偶尔露一下“尊容”。
  从1992年8月到1993年5月,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一台长约6.4公里的巨型加速器的环形隧道中,把自旋方向相反的质子流和反质子流加速到9000亿电子伏特的高能状态后,让它们互相碰撞。据分析。每经过1百万次这样的碰撞,才有可能观察到一次顶夸克,而且顶夸克出现的时间只有1024分之一秒,之后又衰变成其它粒子。毫无疑问,这样短暂的一瞬,不要说肉眼观察,就连眨眼都来不及。不过科学家是通过监测器监测质子流和反质子流的碰撞过程的,而且还要求实验结果能够重复。费米实验室根据统计数据核实,一切无误后,才于去年初正式宣布:发现了顶夸克,其质量约为174兆电子伏特,是质子质量的174倍。在夸克家族中,它是地道的巨人。这项轰动世界的大发现,肯定也是诺贝尔物理奖最有竞争力的候选对象。
  从盖尔曼等人提出夸克理论,到最后一种夸克的发现。已经历了30多个春秋。人类虽然以自己的智慧,把夸克——一种海鸥的叫声,变成为实实在在的粒子,确实是功在千秋。不过我们仍有不少需要解决的疑谜:顶夸克的质量为什么那么大?质量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夸克为什么只能幽禁在质子、中子等强子里面……
  这一系列问题仍需要我们去摸索、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责任编辑/丰霖)
其他文献
“柳骨”,是人们对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独特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据史书记载,柳公权常全神贯注看屠户剔骨,又用心观察惊马、奔鹿、斗牛,将动物的骨骼结构及强劲姿态融注于笔划之间,其字劲紧严正,骨力遒健,故谓之“柳骨”。  人如其字,这位书法大家秉性耿直,刚直不阿,颇如其峻峭诤骨的书风,故人们爱“柳骨”,既是爱他的字,又是爱他的高尚人品。  柳公权得中进士后,初在地方上任小官。一次,唐穆宗出京游览,至一庙宇,
期刊
纪昀(字晓岚),河北献县人。他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以一部《阅微草堂笔记》千古留芳。这位乾隆时期的进士,做过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大官。他也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在出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时,纂定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功绩卓著。  纪昀小时候十分聪颖,别人称他神童。六岁读私塾时,有一次去文具店购买笔墨。店老板见神童来了,很想考考他。于是说道:“我出上联,你如果能对出下联,那么笔墨就白送给你,怎么样?”纪
期刊
有几个历史人物,由于受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其形象一直被人们误解。  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出色的教育家、思想家、文献整理家。是在中国的学术界和思想界有极大贡献和有深远影响的学者。于是在人们心目中,孔子的形象往往是个文质彬彬的老学究。历来所绘画的孔子画像,几乎都是囿于此种模式的。其实,真正的孔子固然具有其温良的内涵和文雅气质,但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高大威猛的身材和结实壮健的体格,他是一个文武俱全的能
期刊
海内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北有黄陵,众所周知,而南有炎陵,知之者却甚少。  炎帝者,神农氏也。他在那布满沧桑的远古年代里,树立了一个为大家所拥护爱戴的部落领袖形象。教民耕种,织麻为布,刻木成矢,削桐制琴,日中为市,炎帝饱尝岁月熬成的辛酸苦辣。最后,在上山的一次采药时,因误尝一剧毒药草而死。  关于炎帝下葬,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跟着炎帝一起采药的胡真官,根据炎帝生前说的他死后要葬在南
期刊
二十世纪的科学大骗局    假冒伪劣是近年商品经济中的新词汇,然而在最讲真实的科学领域,二十世纪也出现了些轰动一时的假冒伪劣科学“成果”。  有“人造心脏”的木乃伊1991年,一些“科学家”宣称,在金字塔发现了一个拥有“人造心脏”的木乃伊,而且这个心脏至今仍在跳动,据称它是“黑水晶”制成的,但事实是,目前金字塔内所有木乃伊都已搬进了博物馆,没有人能在1991年从金字塔内部看到木乃伊。  诺亚方舟的
期刊
所谓养廉银,就是于正俸(常俸)之外按品级给官员们(主要是地方官员)一定数量的工作、生活补贴银两,以使他们具有合乎自己身份的经济力量,从而保持廉洁奉公,杜绝贪污受贿、营私枉法等现象的产生。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出现过给官员养廉银的做法,只是时断时续没有固定化、制度化,随着岁月变迁、朝代更迭,一直到清代雍正朝才形成制度,成为地方各级在职官员的一项基本固定的、大宗的收入。    菲薄的官俸   
期刊
张謇,字季直,江苏省海门县长乐镇人,光绪年间(1894年)的状元。他中了状元之后。被授为翰林院修撰。但他看到晚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日益衰弱,到处挨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便产生了“另辟蹊径”的想法。他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创办纱厂。这时的张謇,正处在当企业家和做官二者之间,真正使他彻底弃官从企,走实业救国的路,乃出自一次偶然的事故: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亲信臣
期刊
勇猛刚烈的武松,曾在景阳冈打死猛虎,大显身手;因此,武松成了深得人民喜爱的英雄形象。  然而,我国古代打虎英雄何止武松一人。考稽史籍,可谓英雄辈出。现举诸例,以展现其雄姿。    孔县令身先士卒斗猛虎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北宋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县令孔(日为),某日得知有只猛虎窜到城南,当即亲率手下吏卒前往抓捕;并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虎见状,据山大吼。吏
期刊
浙江“金华斗牛”历史悠久,且有种种传说。一传说在三国鼎立时期,东吴孙权为使民风强悍,有次出巡,路遇两牛相斗,大有以死相拚的剽悍、勇猛之状,以此契机,他下令在民间推广“斗牛”活动。另一传说是刘备之师卢植,为避董卓谋害,与妻隐居金华北乡卢宅。卢妻生活乏味,成天愁眉,一日她忽见郊外黄牛厮打,不觉大笑,卢植便买牛相斗,以悦妻子。自此金华斗牛风起,历久不衰。  据《金华县志》记载,金华斗牛可追溯到宋明道年间
期刊
大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姚崇任宰相辅弼唐玄宗拨乱反正,振兴朝纲,时人称之为“救时宰相”。及至开元四年(716),他已经六十五岁且有疾在身,觉得日理万机不堪其劳,宰相职位应由年轻力壮的人来担任,免得误国害事。经过慎重考虑,他保举了“守法持正”的宋璟继任相位。  就姚崇、宋璟两个人来说,各有短长:论才,姚崇高于宋璟;论德,宋璟“持之有恒”。论灵活变通,宋璟不如姚崇;论刚直不阿,守法端方,姚崇则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