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问题及建议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促进自身执法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改进和加强检察工作,提高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执法能力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职责,发挥了其独到的作用。检察机关推行这项制度二年多来,人民监督员成功地监督了一批案件,维护了司法公正,施行效果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监督员制度毕竟是一项改革探索,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试从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制尚未完全独立。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普通群众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进行外部监督的一种形式,是现行检察制度基本框架内的一项制度创新,“新”就新在其自身机制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程序设计、监督运行方式、人民监督员地位、表决结果、人民监督员身份的独立性等五个方面。但在目前的试点工作中,我们尚未完全建立起符合这种外部监督条件的机制,监督机制的依附性、监督权力的非独立性还是存在的。
  2、“五种情形”的监督案件较少。从最高检规定的人民监督员的职责看,涉及了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执法的所有环节,但监督重点是三类案件。目前各地监督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三类案件”的监督评议,监督的内容还是比较狭窄、形式略显单一。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的监督几乎形同虚设,“五种情形”的监督途径有限,案件来源不多,人民监督员难以着手。
  3、监督的案件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最高检制定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加强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监督,监督对象局限于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这就导致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这似乎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不相一致,出现程序不公的问题。如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决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不服时,可以有人民监督员出面监督,而其他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却没有此救济渠道。
  4、知情权受到一定限制。高检院修改后的《规定》在第四章第二十四条中规定了人民监督员开展监督工作的四个步骤,即:一是办案人员介绍案情出示证据;二是说明法律适用情况;三是人民监督员向案件承办人提出问题,必要时,可以旁听案件承办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听取有关人员陈述或者听取本案律师的意见;四是独立评议和表决。就这四个步骤而言,人民监督员很难做到对所监督的案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而且四个步骤所提供的材料仍处于监督员对案件的感性认识阶段,因为监督过程仅为一个“听”的过程,缺少一个问的环节。而“必要时”的规定,还有条件地限制了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在实施案件监督的全过程中,人民监督员无法主动获取相关的证据。
  二、主要原因
  1、人民监督员的遴选、产生和管理尚未独立于检察机关之外。我国人民监督员虽然由其它单位推荐,但需要检察长聘任,检察机关对人民监督员的确定必然产生影响,让被监督者拥有选择监督者的权力难免会影响到监督者的监督力度。目前,尚未建立规范的监督体系,人民监督员的管理也未独立于检察机关之外,监督机制还是存在一定的依附性。
  2、《规定》对“五种情形”的监督不便于实际操作。“五种情形”的监督程序与检察机关的办案程序通常是不同步的,是事后监督、是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整体状况的评价。其作用往往要由监督对象自己启动内部的审查、决定程序,才使监督发生作用,具有间接性。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在侦查阶段往往是秘密进行的,人民监督员不可能,也没有机会发现案件在侦查过程中是否存在“五种情形”。单靠外界投诉和执法检查的渠道而获取对“五种情形”的监督是有限的。
  3、案件监督范围与司法公正的价值相矛盾。由于检察机关对自已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使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出现不平等,违反程序公正的要求。
  4、监督方法、手段不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没有设置人民监督员的调查程序,那么,人民监督员所得出的结论无法真实反映案件的全貌。在个案监督中只听取检察机关的意见,有可能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没有与犯罪嫌疑人、证人等当事人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听取犯罪嫌疑人、证人,及有关人员陈述或者听取本案律师的意见,不利于对案件的客观、公正性判别,监督的实效就会被大打折扣。
  三、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想
  建议尽快向立法机关提出制定《人民监督员法》,使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律化、规范化。
  1、人民监督员的产生应由同级人大组织选任。人民监督员代表人民行使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通过人大的一些程序来产生人民监督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方面体现了人民监督员产生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通过人大的一些程序来产生人民监督员符合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宪法规定。笔者赞同人民监督员的产生采取个人申报和人大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任何符合人民监督员条件的公民都可以申报人民监督员,由人大法工委进行资格审查,并征求检察机关的意见,然后由人大常委会确认。
  2、采取一案一通报的方式强化监督。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的监督,不能仅仅通过接受外界的控告申诉、应邀参加必要的执法检查等渠道发现“五种情形”而启动监督程序,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作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后,批准逮捕或者侦查终结结案后,应及时向人民监督员通报,实行一案一监督,从中发现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有否出现“五种情形”。
  3、扩大监督的案件范围。建议能通过立法的形式将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范围扩大到普通刑事案件上,公安机关侦查的一些重大、复杂、疑难、有争议的刑事案件提请逮捕、移送起诉时也应纳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4、赋予人民监督员对诉讼程序的参与权。人民监督员对“三类案件”进行监督时,在监督程序中要规定对案件的审查程序、调查程序,保障人民监督员亨有充分的知情权。人民监督员在个案审查中,不仅要听取承办案件检察官的意见,同时也要向犯罪嫌疑人或辩护律师了解案情。因此,有必要将人民监督员直接听取犯罪嫌疑人陈述或辩护律师意见纳入必经的监督程序。
其他文献
人民监督员制度规定,“三类案件”必须全部启动监督程序,规范合理的监督程序是保证人民监督员对“三类案件”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保障。然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对“三类案件”监督程序的规定在监督启动方式、监督模式、表达意见的效力等方面尚有不完善的地方,本文试对这些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以期有效推动“三类案件”监督工作开展。  一、“三类案件”监督程序
期刊
人大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和主要的职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之一。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承担着重大而神圣的使命。地方人大更要遵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
期刊
着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为此,检察机关正在积极探索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工作机制和办案方式,力求准确有效地把宽严相济落实到各个执法办案环节。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为确保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中实现宽严相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宽严相济作为国家的基本刑事政策,刑事司法过程,就是宽严相济的过程;适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过程,就是在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施情况  1、人民监督员的基本情况。我院共聘请了5名人民监督员,其中,人大代表4名,政协委员1名,全部是中共党员。总体上看,他们具有较好的议案能力和监督能力。  2、提请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基本情况。从2004年至今年,我院共提请人民监督员实施监督职务犯
期刊
摘 要:作者原创性提出“被审讯人心理状态九阶段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被审讯状态下各阶段心理状态的转换原理和审讯策略。  国内尚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审讯方法。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从医学、心理学、法律等角度进行探索,认为讯问策略的心理学原理是:态度改变。即让不愿供述的犯罪嫌疑人自愿作出供述,让作虚假供述的犯罪嫌疑人自愿作出如实供述。  审讯过程是审讯人与被审讯人的心理接触。审讯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探索,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检察权的人民性  检察权在本源意义上属于人民所有,在性质上当然可以由人民直接地或部分地行使,在具体制度安排上应当设置人民直接参与的程序。检察机关和检察官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检察权,不应当异化为检察权的垄断者。中外的司法实践都证明,由非司法职业人员(如人民陪审员
期刊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人民监督员制度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本文拟就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法律效果进行分析,并就优化人民监督员监督提出设想。  有哲人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因为权力本身具有支配他人意志和行为的力量,因此其天生具有被滥用的扩展性。出于意志本身所具有的无限扩展的主体性的支配力,权力的运作过程如果没有
期刊
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使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人民监督员制度适应检察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丰富我国的监督理论、推动刑事诉讼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监督机制  以制度规制制度,以权力制衡权力,是人类社会配置政治资源、管理国家、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司法文明的重要特征,也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检察制度本身的设置,从司法权配置角度分析,已体现了权力控制和制约的
期刊
摘 要:我国《公司法》2005年10月通过的修订稿,其新增加的内容之一即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它是对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一种矫正机制。但从我国新《公司法》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它是顺向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对于逆向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却没有明确规定。其实,允许逆向揭开公司面纱不仅符合现代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也合乎公司法人格否认之法理,是巩固公司法人制度之必需。但我国当前确立逆向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却尚未可行。 
期刊
摘 要:农村选举的质量、结果与村民的投票行为密切相关。建立了农村选举村民投票博弈模型,对村民的投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选举质量,选拔优秀的农村领导干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从事农村选举研究和实践的部门或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选举;投票行为;纳什均衡;选举治理    具有选举权的村民,是农村选举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投票行为不仅决定了能否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农村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