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启迪点拨和评价反思三个环节,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学生的思维生成,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然而在教学中,给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已经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值得大家进行深层的探索与研究.
  1在物理教学中造成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剖析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会让学生的心理发生一定的变化,自身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习任务的调整,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及时得到调整、适应和跟进,加上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学生意志比较脆弱,对挫折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从而动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产生了悲观、偏激的不良情绪,使学习行为发生中止.就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行为和认知心理之间产生不良循环:在认知中遇到了困难,从而影响到了情绪,使得在感情上不能逾越这个坎,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能力,以致产生灰心、失望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行为,缺少了应有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会加剧在认知上的错觉,很难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心理障碍.
  2“活动单导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对应策略
  2.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注重真实情境的建立,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够从熟悉的生活中开始,以贴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搭建.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中,要建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领悟到物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通过探究、吸收、转化和应用,最终还要回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惯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的现象来进行模拟,以此来创设实验情境,在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实验情境:在一个小车上放置一个小木块,当小车由静止忽然先前运动时,小车上的木块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实验现象?当小车由运动忽然停止时,小车上的木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会非常好奇,都想知道为什么木块会发生运动?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小木块为什么没有跟着发生变化?学生内心的质疑,使他们对加水的过程进行了再次实践、观察,尝试利用课前所了解的新知进行解释,顺利将学生引入到“惯性”的学习中来,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自然、贴切.通过这样的情境建立,使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向外延伸,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畏惧感,从而变得敢于探索、敢于表达,克服了自身的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主动在心中搭建新的知识体系.
  2.2点拨引导,延伸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在学生的探索道路上形成障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顺势进行点拨引导,将学生的问题障碍转化为前进的阶梯,利用拆解的方式,将问题变为若干个小问题,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促进学生的积极回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延伸.
  比如在学习有关“感应电流”的时候,学生自然会问“什么是感应电流?”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容易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抵触.那么,如果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际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从而针对实验提出个小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建立一定的台阶,使学生攀援而上,逐层深入知识的内部.
  问题串:(1)当线圈不动,让磁铁在导线周围运动时,会有什么现象?(2)当磁铁不动,线圈移动时,会有什么现象?(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上述问题的建立,贴近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知道了电流的产生是由于切割磁感线产生的,要想有电流产生,首先要求是闭合电路,其次要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问题的一一解决,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有了一种“拨开乌云见天日”的幸福感,顺利消除学生在思维上造成的障碍,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3评价整合,提升能力
  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促进他们能力的提升.然而,评价不是批评,不是直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因为那样做,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学习障碍.在课堂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成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中的优点,利用比对、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地进行修复、纠正,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学生对羽毛、石头两个物体进行了观察,但是对谁先落地这个问题却意见不一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学生对此不能正确理解,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仍会有错误产生.
  学生生成:当然是石头先落地了,它的体积小、质量大.
  很显然,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而教师尽量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对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深层地分析自由落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在空气中,要考虑到物体所受空气的摩擦力,然而在真空中却不用考虑这一点,结合受力分析,应该是同时落地.根据这样的结论,学生再来评价自己的判断,很快就能够找出其中的错误,不仅促使学生进行了积极地改正,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的难题,消除心理障碍.
  3“活动单导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3.1先学后教,当堂巩固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巩固.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强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利用自己的认识对新知进行一定的分析,根据自己心中的疑惑建立问题,以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内心的想法与课堂教学产生共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使课堂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展开,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3.2结合学情,精讲精练
  “活动单导学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精讲精练.教师要对教材教法进行深层地钻研,摒除原有的“讲-听-练”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亲身体验来推动课堂发展,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展开,促使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搭建,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上的跨越,使课堂高效、实用.
  3.3多元教学,融入实践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开展,随时伴有学生的动态生成,伴随意外和错误生成.那么,教师就要机智灵活地进行引导,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掌握,根据学生的需要熟练进行切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利用学生的切身体验来诱导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能够从学习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实现最终的增效减负.
  总之,“活动单导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其中存在的细节性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情,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变,消除学生的学习紧张感,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慢慢适应新的教法,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以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为基础的一门实践课目.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和相关定理的灌输,而忽略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不到有效地激发,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有关的知识,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如果在
长期以来,广大师生对高中历史学科都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导致历史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如认为高中历史学科是副科,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无法保证;认为历
初中物理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在知识、技能的提升中升华学生的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学习,助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离不开对物理规律的科学准确的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教学可谓是贯穿初中物理教学始终的一条主线,物理知识的有效运用更取决于物理规律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因此,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从课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物理考查能力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升课堂效率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高三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其特点是以习题课为主.经过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提出:提高习题课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题多解.下面以本人真实的教学案例为载体介绍自己的心得,希望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更以此而求教于各位同行.  例题如图1所示,质量M=4 kg,长度L=1.4
5月19日轮到笔者留校值班,放学时,正值雨后空气清新,信步往校外散步,偶然间发现一幕,就有图1所示的两张相片.  在照第一张相片时有种美的感觉——小清新;又有生活物理的气息,此蜗牛受几个力的作用,如何画出其受力示意图——不正是生活处处有物理吗?笔者正暗喜,猛然我的心“扑”的一下,在我要取得更佳角度及更清晰度时(手机拍摄)蜗牛急坠掉落,还好落在草丛间.过后也拍到了待放的昙花.在返回校的过程中,有了如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
中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不但是学生升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承担未成年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主要学科.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为大学乃至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物理学是科学技术之母.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  通过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提出并尝试建立了“课堂教学视频演示和课后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物理演示实验的特点,开展了校
1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说道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清楚地明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点所在,在清楚地了解到其内容之后,才能方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应用.  探究性学习其实即是一种思想概念,也是一种操作模式.所谓的思想概念,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指导思想,这是一种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它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自己动手,依托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对课程的理解验证,正因为这是要求动手的学习方式
就高中物理课程实际开展效果来看,物理作为一门对基础要求较高的自然学科,其教学任务的开展难度也随着所教知识难度的提高而不断地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物理老师往往会通过对课后反思的强调,以期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但是,就课后反思的实际开展效果来看,由于受到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物理教师所布置的课后反思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期望,使得物理老师过于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相关的课后反思任务
初中物理是我国中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普遍认为初中物理课程比较难学.为了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学生不断地做物理题目,这种循环往复的物理学习模式,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缺乏物理教学创新意识,物理学习方式、方法简单.物理老师习惯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教授物理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做课后物理习题,这样整堂物理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