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流 锅里煮饭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当前习作现状,我们教师当务之急是要“为学生找到源头活水”,解决他们“没内容可写”的难题。“作文源于生活”,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渠道,丰富学生生活,并引导他们体验生活,刺激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吐”的习作欲望!
  
  一、教师策划活动,丰满学生的生活,为学生习作准备“下锅的米”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学生的眼中,生活的河流波澜不惊,没有起伏,自然难以写出有血有肉、曲折跌宕的佳作来。为了把“丰富学生生活”落到实处,我安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淀切身感受、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创作欲望。
  1 校内,尽量有计划地安排各类切实可行的竞赛、表演、辩论、实验等亲身体验活动,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1)利用学校大队部开展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今年我校大队部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主题活动,根据学校各项活动,我还组织学生自行筛选跳绳、踢毽、运动会参赛人员;带着事先讨论、提炼、准备好的问题组织去听校音乐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采访小小音乐家;参观大队部展出的名画,进一步布置搜集有关画家资料,研讨“画家与名画”的话题;带领他们阅读名家名篇,赏析名作细节描写……精心预设每一项活动,切实完成每一项活动后期总结工作,确保每一项活动开展得深入人心,有效利用学校开展的活动资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活动体验中,学生有了写作素材,有感而发,提笔完成了一篇篇生动、细腻,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2)依据课本资料安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有关文章、“练习”中的“熟记成语”和“习作”“口语交际”等训练项目设计“讲”、“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
  (3)征集学生提供的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首先我们可以发动学生收集书中、电视里、网上和现实生活中有趣难忘的活动,然后筛选录用,利用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时间开展趣味活动。
  2 从校内转向校外,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安排一些与社会交流的体验活动,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社会是个大舞台,是大熔炉,可以锻炼人,塑造人。我们要想方设法利用社会力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我们可以联系厂家和单位进行参观、访问活动,带领学生到农田参加义务劳动,到敬老院、孤儿院送温暖献爱心,举行旧书、旧衣、旧玩具义卖捐赠,学做推销员等等。
  我们教师除了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活动,还要引导、指导好他们活动,不让活动流于形式,要让活动深入、充满意义,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为写作积淀基础,稍加点拨,就能让他们真情流于笔端,并通过总结升华有所得益。
  在学校组织的“走出课堂,拥抱自然——鹅鼻嘴公园半日活动”活动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先收集资料,围绕与鹅鼻嘴公园有关的黄山炮台、渡江第一船、子胥过江亭等名胜古迹,每人准备一个故事或一首诗歌、一段介绍、一首歌曲。然后安排活动程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
  3 布置学生在家里参加一些动手、动脑、动情的体验活动,充实学生生活,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除了在校上课,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成长、交往肯定碰出不少生活浪花,朵朵浪花撷起来,个个都是写作的素材。但如果不指导学生有意注意,身边发生的事照样会成为过眼云烟,俯拾不起。所以为了引起他们有意注意教师还得进一步设想在前,安排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丰富他们的体验,为习作创造一点素材。
  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有目的地布置他们完成一些体验活动,如亲情体验等。
  
  二、学生观察活动,记录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习作搭建“生饭的灶”
  
  活动多彩了,生活丰富了,假如学生不会观察,还是会造成写作“能源危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悟,引导他们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用情悟。
  
  三、教师为学生习作指导一点方法,让学生习作摆设“精办的宴”
  
  原材料有了,如果不会利用,一味拼凑、堆砌,还是不会把文章写好,所以学生习作前,教师还要进行精心指导。指导立意要独特、有深度,命题力求新颖,谋篇布局不落俗套,材料取舍符合需要,遣词造句顺畅自然。让学生同材多裁,写出不同个性的精彩文章来。
  在创设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我还带领学生广泛阅读,积淀知识,增厚文学底蕴。通过设立班级图书角,设计借书证、读书卡,指导学生阅读、摘录、记忆、运用,把读书活动落实到行动上。因为积累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要素。
  作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实实在在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感受、多阅读、多积累,把他们的视线、触角引向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的每个角落,带他们创造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他们才会“有话要说”,“有情要吐”,习作细流才会如有源之水,汩汩流淌。
其他文献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然而数学又是抽象的,对于刚接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  实践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实践操作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源泉。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很强,善于抽象思维,但容易出现漏题、抄错题等现象,导致无法正确把握和处理数与符号的信息,大多数人把这样的错误归咎为“粗心”。  真的是学生太“粗心”了吗?在粗心现象的背后,难道就没有其他更本质的原因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观察与思考,我初步探明了学生“粗心”的根源。    根源之一:知识掌握不熟练——欲速不达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
阳光,寓意温暖、生长、闪光、照亮、透明、成熟……所谓阳光评价,就是要赋予语文课堂这些新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让课堂进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赏识与鼓励:让评价焕发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因此。教师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掘学生的优点。
在忙碌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时常被人们忽略。不管是观摩课、竞赛课还是评优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教学研究人员、专家或学者也很少针对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研究,很少对我们第一线的老师作具体的点评。而我们一线的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后,也只是钻研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设计精彩的环节,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至于教学第一课时,我们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很少花心思去想。  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
科学探究是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科学探究活动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领悟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探究、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感叹于吉诺特先生对教师角色的理解,更觉得这也是对班主任的箴言。因班主任岗位工作的特殊性,吉诺特所说的决定性因素的
我有幸执教了一节科学研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收获很大,感受最强烈的是科学课的严谨性,即处理好了细节,不仅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气味不等于味道——问题出在概念混淆上  生1:牛奶的气味有点甜。(甜是味道)  师(提示):气味是靠身体的哪个器官感知的?  生1:鼻子。  师:那牛奶的气味有点甜,这句话合适吗?(学生还是一脸茫然)  师(追问):你是怎样观察的?(由于三
《春笋》是由周威作词、刘敦南作曲的一首两声部合唱曲,在欣赏这首合唱时,笔者对教学提问特意地做了一番推敲,力求问得精辟、示现内涵,并收到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现将《春笋》欣赏教学提问设计与反思撷取如下,与大家同赏。  案例:  师:竹子小的时候叫什么啊?  生:春笋。  师:让我们走进小春笋的世界。(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合唱曲,你们最想说些什么?  生1:这首歌曲的旋律很优美。  生2:
何为一堂理想的阅读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地带挺进,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但也使我们一线的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在这语文教改的转折点上,我们的阅读教学该走向哪里呢?带着窘境和疑虑,我们一行六人到省城参加了“三晋之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真正领略到了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返璞归真。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本,生活为源,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好的习惯应该是从小逐步训练养成的。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 可塑性很强, 因此这一阶段也成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习惯的培养是个艰巨而繁琐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尤其需要注意尊重科学规律。  一、学习习惯的构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