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有效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优秀的课堂有助于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疑”敢“问”、想“疑”会“问”、见“疑”乐“问”、觅“疑”善“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质疑能力;有效策略
  学生质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气氛——有“疑”敢“问”
  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
  笔者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觅“疑”善“问”。在教学“蜿蜒”的书写时,笔者故意把“蜒”写成“蜓”,这时,一个平时沉默不语的学生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指出了老师的错误,还小声地问:“老师,‘蜿蜒’为什么是虫字旁?难道跟虫子有关?”他话音刚落,课室里一片哄笑声。笔者察觉到这个胆小的学生脸一下子红了,双手紧张地搓着衣角,头埋得更低了。笔者意识到这正是消除这学生害怕心理的机会,于是热情洋溢地表扬他大胆提问是上课积极的表现,并让全班同学送给他热烈的掌声,接着顺势问:“谁愿意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问,班里大部分的同学都举手表示愿意,并让该生向回答问题的同学表示感谢。就这样课堂气氛缓和了,变得活跃轻松了,该生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快乐,之后的举手次数也逐渐多了。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获得了快乐。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也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见“疑”乐“问”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质疑的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启发、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探索,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优差生搭配(同桌),实行争章制度,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问题提得好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学章”。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和奖品。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质疑能手”和“最佳小老師”,正确地解答别人的问题,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充分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有趣的事。
  三、内外延伸——想“疑”会“问”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课本以外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培养求异思维能力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有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学生的提问都来不及解答,于是笔者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一本自己的“问题本”,让学生把自己提的问题写在“问题本”上,并鼓励他们将“问题本”放到大黑板上。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也因此得到体现。
  如教学《童年发现》一文时,有的学生学到最后一句时马上问:“作者发现坯胎发育规律,胚胎发育的规律是怎样的?”有的问:“这句话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笔者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第二节课上课时,学生们把从《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大全集》、《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中查阅到有关资料,给同学们做了生动、有趣的介绍。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也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
  四、教授提问技巧——觅“疑”善“问”
  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善问问题。只有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促其得法善问,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
  1. 课前预习,提出质疑
  教师在教学课文前,要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学生通过多次阅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勾划出来,以备跟其他同学探讨。这样便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入讲读课,从而学会求知。当然,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理解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提出的问题的优劣程度也有差别。教师在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对问题提得比较好、真正动了脑筋的同学,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紧扣课题,自主质疑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题的质疑是第一步。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如学习《童年发现》一课时,笔者课前没急着讲课,而是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听后纷纷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谁的童年?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师只要抓住这几个问题开展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因此,对题目的质疑问难往往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3. 抓重点词句,引发质疑
  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笔者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后,学生对这一句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2)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体会句子表达感情)笔者接着问:“还有问题吗?”有一个学生突然问:“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会有什么感想呢?(深化了文章主题)如此导学生“疑”、导学生“问”,学生的质疑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 斟酌矛盾,善于质疑
  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质精彩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而第七自然段却又写:‘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这两处好像有一点前后矛盾。”笔者启发学生认真读这两句话来解决这个矛盾,让学生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通过反复揣摩来解开矛盾。这样,学生的思考就会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学贵有疑”,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有了疑问才会深入探究,才能形成探究的目标,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敢质疑、乐质疑、会质疑、善质疑,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让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丽芬.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初探[J].江西教育,2012(06).
  [2]刘小媚.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22).
  [3]方志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质疑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05).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研学后教”课堂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最终会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阅读数量和品位;提升教学语言感染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等。本文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提高  近年来,番禺区提出“研学后教
【摘 要】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虽然是老话题,但是面对新时代,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大,不同时代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面对后进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一是爱有方,严有度;二是析根源,等时机;三是多鼓励,慎惩罚;四是家校合力,双管齐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的。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健康;自卑;宽容  不少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学
摘 要:新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掷一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笔者以该课教学为例,着重分析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数学
摘 要:班级管理的艺术需要教师用心体会。班级管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并需要学生在参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罗杰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中,让学生热爱学校、成为学习的促进者、通过自由培养自律的观点,给班级管理者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教师可以运用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做班级的主人。为此,文章提出了三个应用策略:培养学生对自由的认识;在班级中给予学生自由和规则;为学生创设更多合作的空间。  关键词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小学语文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小学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本文从新课标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转变入手,探讨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转变  教学方式转变: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发挥学生的智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本义在于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数学核心素养影响学生的思维。数学核心素养内含创新意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强调与培养,也是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素养指路,研究数学教材中的创新点;依据素养,创新意识教学多样化;素养生根,在教学中落实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互相渗透、有机联系、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与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系统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现作文教学训练系列化。文章从选编系列化的教学内容、编制系列化电教作文教材、系列电教教材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着手,以小学一至三年级的作文系列化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小学作文系列化教学实验的成果与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材编写;说写
【摘 要】重视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克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困难,教师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交际。在生活中实践,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方法,提高待人处事的能力。通过口头言语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口语交际;案例;反思;方法  一、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许多学生却保持沉默。经过教师引导
摘 要: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是因为缺乏可写的材料,能否把指导学生写作与科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既学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又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文章从选取活动材料、设计活动内容、参与活动过程三方面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写作教学;科技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校外教育的核心是活动,活动的核心是社会实践,文学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加强写作教学与生活的联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作为实行纲领本身也客观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对小学作文教学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就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片面做法,阐述小学作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两大关系——尊重学生主体性与传授基本方法、要求考试的内容与实际运用的知识。这也符合“理论指导教学,时间丰富理论”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