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其蕴含的崇高思想,千锤百炼的语言,匠心独运的章法,都是小学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诵读》正式出版。这套书分为六册,内容包含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论语、孟子、道德经、格言警句,还有一些经典的古文等,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载体。但是,如何恰当地运用好这本教材,让学生在读古文、诵经典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呢?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诵读小误区
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对经典诗文有了更多接触,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拓展了视野。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诵读指导不科学
教材拿到手,可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逐条逐首背诵,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引领,学生囫囵吞枣,不能很好地吸收和积累。而有的教师却又教得过多、过细,把校本课程当做学习的教材,失去了原本教材编写的本意,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诵读时间不充分
为了节省时间,有的教师采用填鸭注入式的串讲方式,往往会在一个早读课上一口气学好几首,致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诵读的时间不到5分钟。而有的教师为了不打乱教学进度,就把诵读经典诗文全部安排在了课外或是放学后的作业。缺少一定的检查和督促,对于一些原本在学习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套教材就形同虚设。
3.诵读示范不重视
语文教学没有读书就没有一切,读书可以使学生走进书的境界,走入作者的心灵,达到“书我一体”的境界。学习课文如此,诵读经典更是如此。我们经常看见教师让学生自己一遍遍地读诗文,却很少有老师给学生做示范,带领学生诵读。而在我们的古诗文中,生僻字、通假字比较常见,特别是一些古文的学习,如果教师事前不做任何示范就放手让学生自读,那么学生读错字音,读断句、破句的情况就会不断出现,这样的诵读效果就不容乐观了。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诵读小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讲究几个小策略。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策略的中心是激发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切忌让学生望而生畏,而应该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诗文里有丰富的知识,有动人的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如诵读《三字经》时,“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李,弟于长,宜先知……”这里面所蕴含的一个又一个动听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诵读也就变得特别有趣了。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时,适时插入有关岳飞抗金的影视资料,学生心中那种壮志豪情顿时被激发出来,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被古诗文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所吸引的时候,经典诗文诵读就是一个挖不尽的宝藏,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捧起它,诵读它。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策略的中心是探求意蕴。古诗文的诵读,须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置身其中体味作者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体会了诗的情感,也就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将诗外在的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了自己的内心体验。主要的小技巧有:(1)想象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可以感受古诗画面的意境氛围。(2)音乐渲染。播放一段符合诗情诗境的乐曲,并配乐诵读,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领会诗的意境是大有裨益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此策略的中心是合理拓展阅读的边界,整合教材,拓宽内容。具体的方法是进行诵读课单元辐射学习:以教材出现的古诗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如在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把《经典诗文诵读》中苏轼的诗词都进行统一的归纳,感悟诗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际遇中不同的情怀;学习白朴的《天净沙·秋思》,就回顾《经典诗文诵读》中马致远的《秋思》,或是插入其他《天净沙》的词进行教学。这样把语文教材和校本教材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效率,又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辅助,真是一举两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了充满人文气息的书香校园,使学生感受到了厚重的人文底蕴。教师应该着力研究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利用好《经典诗文诵读》这套校本教材,让我们的学生读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悟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婉转,品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诵读》正式出版。这套书分为六册,内容包含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论语、孟子、道德经、格言警句,还有一些经典的古文等,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载体。但是,如何恰当地运用好这本教材,让学生在读古文、诵经典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呢?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诵读小误区
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对经典诗文有了更多接触,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拓展了视野。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诵读指导不科学
教材拿到手,可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逐条逐首背诵,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引领,学生囫囵吞枣,不能很好地吸收和积累。而有的教师却又教得过多、过细,把校本课程当做学习的教材,失去了原本教材编写的本意,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诵读时间不充分
为了节省时间,有的教师采用填鸭注入式的串讲方式,往往会在一个早读课上一口气学好几首,致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诵读的时间不到5分钟。而有的教师为了不打乱教学进度,就把诵读经典诗文全部安排在了课外或是放学后的作业。缺少一定的检查和督促,对于一些原本在学习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套教材就形同虚设。
3.诵读示范不重视
语文教学没有读书就没有一切,读书可以使学生走进书的境界,走入作者的心灵,达到“书我一体”的境界。学习课文如此,诵读经典更是如此。我们经常看见教师让学生自己一遍遍地读诗文,却很少有老师给学生做示范,带领学生诵读。而在我们的古诗文中,生僻字、通假字比较常见,特别是一些古文的学习,如果教师事前不做任何示范就放手让学生自读,那么学生读错字音,读断句、破句的情况就会不断出现,这样的诵读效果就不容乐观了。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诵读小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讲究几个小策略。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策略的中心是激发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切忌让学生望而生畏,而应该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诗文里有丰富的知识,有动人的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如诵读《三字经》时,“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李,弟于长,宜先知……”这里面所蕴含的一个又一个动听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诵读也就变得特别有趣了。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时,适时插入有关岳飞抗金的影视资料,学生心中那种壮志豪情顿时被激发出来,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被古诗文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所吸引的时候,经典诗文诵读就是一个挖不尽的宝藏,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捧起它,诵读它。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策略的中心是探求意蕴。古诗文的诵读,须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置身其中体味作者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体会了诗的情感,也就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将诗外在的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了自己的内心体验。主要的小技巧有:(1)想象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可以感受古诗画面的意境氛围。(2)音乐渲染。播放一段符合诗情诗境的乐曲,并配乐诵读,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领会诗的意境是大有裨益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此策略的中心是合理拓展阅读的边界,整合教材,拓宽内容。具体的方法是进行诵读课单元辐射学习:以教材出现的古诗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如在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把《经典诗文诵读》中苏轼的诗词都进行统一的归纳,感悟诗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际遇中不同的情怀;学习白朴的《天净沙·秋思》,就回顾《经典诗文诵读》中马致远的《秋思》,或是插入其他《天净沙》的词进行教学。这样把语文教材和校本教材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效率,又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辅助,真是一举两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了充满人文气息的书香校园,使学生感受到了厚重的人文底蕴。教师应该着力研究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利用好《经典诗文诵读》这套校本教材,让我们的学生读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悟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婉转,品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