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助、互助、他助之花开满班级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百合之自助
  场景一:自习时间,教室里空了好几个座位,而教室外面、阳台上、隔壁办公室里却各有几个学生或站或坐着读、背、写、练。
  场景二:课堂上,老师在讲解,教室后面却站着几个学生,他们一手拿书本,一手拿笔,或认真听,或大声说,或深沉思。
  场景三:去食堂的路上,学生手拿一本书,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时而还看看手中的书。
  以上情景或许让人纳闷,这些学生在干嘛,是被教师惩罚了吗?进入高中,学生感觉各科学习压力增大,各种作业增多,如果不调整好每天的学习状态,不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就怕背上学习的“债务”。在争先恐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主动提出如此“怪招”。
  场景一被称为“醒觉环境”。当瞌睡没得到满足时,换个环境就能调整状态,达到赶走睡意、神清气爽的目的。
  场景二被称为“调适状态”。学生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多这么长的时间段中,大多数是以坐的姿势来完成学业的,很容易产生疲倦感,学习效率很低。为了调适这种低效状态,他们主动提出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课。
  场景三被称为“零碎时空”。为识记单词、短语、公式、定理、概念等,在教室里大声读背,一怕影响其他同学,二怕背错了遭人笑话,而在早、中、晚吃饭时间,来回于食堂的路上,自由、空旷的时空让学生很放松和坦然,读背些东西既充实又高效。
  这些做法都是学生的自助行为,没有师长的逼迫,只有自我提升的需求,他们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上帝助自助者。”有了学生的自助,就有了许多学习主动行为,教师只要应时传授一些方法,再做一些指导和监督,师生都会乐在其中并受益匪浅。
  自助犹如花之野百合,自由自在,朴素清香。
  并蒂莲之互助
  场景一:自习课上,有两位学生在教室里前后走动着,时而看看手中的书,时而和某位同学说一说,时而为某位同学指点一下。
  场景二:放学后,还有几个学生没离开,他们有的已背好书包,手里拿着书本,有的站在教室外窗口边催促教室里的同学“快点、快点”,有的还在座位上慌忙地收拾,嘴里回答着“马上、马上”。
  场景三:考试后,一小组长双手捧着水果、糖来到办公室请我分享。
  每一个人随时都处于不同的团队中,团队中的互助与合作,能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协作、分享快乐、欣赏悦纳、共同进步等。
  场景一是班级科代表在自习课时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辅导同学学习,每天至少两科、四个科代表提供互助学习。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个别问题,又巩固和加深了科代表的知识,实现其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达到双赢。
  场景二是一群想学好数学但却暂时落后的同学组建的班级数学兴趣小组,他们马上要去开展互助活动。在这样的时间段,在这样的团队中,在这样的活动后,他们少了自卑多了自信,少了压抑多了自由,少了消积多了积极。
  场景三是学习小组排名第一的小组长请我分享他们的互助成果,而且还说每一个老师都有份。其实这些东西也是各科老师奖励给他们的,现在为了放大他们的喜悦之情,让老师来分享他们的快乐,教师应以尽情享受的方式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许。
  助人者多助,自助加互助,成功靠得住。在学生活动中充分发挥同伴互助作用,适时教予一些互助方法与技巧,及时肯定互助成果,支助者与受助者各有收获,学生的互助动力就会越来越足。有了互助,教师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互助犹如花之并蒂莲,相生相长,相得益彰。
  仙客来之他助
  场景一:办公室里,老师与学生45度角位置坐着,他们专注于说和听当中,不时还有点头、拍肩、擦拭等动作。
  场景二:教室里,两位家长坐在其中,课桌上还有课本、练习本和笔,他们听听、写写、算算。
  场景三:学校花园里,七八个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这说明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而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又在于给别人以满足,所以他助与助他是必不可少的。
  场景一中学生因为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来突破学习瓶颈,去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帮助他了解实情、分析问题、找到优势、改变不足、树立自信。这是一条较轻松的快速通道,因为有师长的引领与帮助,学生可以少走弯路达到目标。
  场景二是在高三复习中,两个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陷入情绪的低谷后,主动提出这种家长陪读的方式。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真切期望,有外压力;二是让家长体会学生学习的辛苦,有同理心;三是督促上课教师更加认真仔细,有紧迫感。这样让学生、家长、老师更自主、自律。
  场景三是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几个性格孤僻、易怒学生进行的“打开心门交朋友”团体辅导,当学生较长时间不能自我调控时,必须借助专业心理辅导员的力量对他们进行专业心理干预,才能让学生战胜自我、了解他人、认识生活。
  他助犹如花之仙客来,摇曳生姿,经久不衰。
  (作者单位:四川双流县籍田中学)
其他文献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中职生在完成学校学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往往表现出兴奋、新奇,他们会向班主任询问相关事项,会打听实习单位的情况和岗位要求。对中职生而言,顶岗实习是一个新的转变,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但他们对困难的预计却显得稍有不足。因此,处于顶岗实习阶段的中职生往往会出现以下心理问题:由于角色模糊带来的心理冲突;由于理想与现实差
期刊
他,入学成绩全校第一,日常测试的成绩在班里也是遥遥领先,人长得帅,家里条件也比较好。大家都认为他很优秀,但是在我眼里,他却是一个“问题学生”,他自傲、冷淡、孤独,从不与同学一起玩,表面看来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时间一长,其他同学也都默认了这种情形,认为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基本不再主动与他打交道,而从他的表情来看,他并不介意,或许他已进入“高手从来寂寞”的境界。  “有什么
期刊
儿子的数学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经常考满分,同学们一直挺佩服他的。上初一第二学期时,孩子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爸,我可不可以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我的同学?”“干什么?”我不解地问。“同学说,好问我一些数学问题。”“这个可以。”我马上答应。但又转念一想,由于工作繁忙,我晚上经常不在家,用家里的座机不是更方便?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儿子时,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您不是不让把家里电话告诉别人吗?”  是的,我
期刊
中学生在校轻微违纪现象十分普遍,上课讲话、玩手机、睡觉、吃东西、迟到、抄袭作业……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这些“小恶”,够不上纪律处分,但会时时骚扰着班级的正常秩序。因为对班级有影响,不抓肯定不行,但又没有什么特别给力的抓手。谈话教育,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肯定不能对所有人都有用。用制度处罚,尺度要合适,轻不得重不得,要给予违纪学生一定的教训,又不能什么事都上纲上线。
期刊
看完这个案例,我为赖老师的做法拍案叫绝,这是智慧教师的做法,但有几点值得思考。  一、承包人的确定  把工程承包给业务能力低下的施工队,延误进度事小,影响建筑质量事大。赖老师独辟蹊径,把班级责任田承包给捣蛋鬼,这是对他们的信任,其目的在于唤醒他们的自律意识。但自由认领,随机赋任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和班干部的不满,从而影响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甚至以其他方式,如采用违纪违规的方式把心中的怒火发泄。
期刊
赖老师班级管理创意成功的原因在于:  一、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赖老师此举正合此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将班级“归还”给学生,将集体与个体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让每个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班主任的“懒”有些时候比“勤”更有积极意义。大凡优秀的班主任往往都懂得放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
期刊
当了班主任后,我被学生戏称为“老班”,从此和学生势同猫鼠。猫虽厉害,仅有一只,“老鼠”数量却多,且动辄四处出击,时不时闹点大小事,弄得老班我疲于应付:处理完张三又要关照李四,加上自身的教学负担和学校不定期派下的任务,逼得年近不惑的我常常生出“廉颇老矣”的感慨。  一日,对镜拔除新生白发数根,我不禁“恶狠狠”地感慨:“班主任这块责任田实在不是人干的!”同事笑曰:“既是责任田,何不承包出去?”一语惊醒
期刊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顺口溜:“新时代的教师标准: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忍得了奇葩,护得住智障。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骂得过泼妇,斗得过流氓。镇得过泼皮,演得了三藏。”  我们成了“问题的处理者”,天天都在为问题而忙碌。有的因为孩子重复地出现同样的问题而烦躁,甚至态度粗暴,打
期刊
春寒料峭,风吹到脸上,是冷的。  我知道,这两天,你因为班里学生的事情很是伤感。在师生矛盾面前,你有很多的委屈和无奈,也受到了一定的误解和伤害,甚至有了辞去班主任工作的想法……  是的,想起刚刚过去的这一周,确实很令人郁闷,谁也不想再次提及。但同时理性也告诉我们,回避和漠视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反而显得懦弱。虽然旁观者未经其历,不知其味,但这起全校沸沸扬扬的师生矛盾,应该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剖析的地方
期刊
当我们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或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不满意的时候,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方面寻找原因,这就是学习中的归因心理。如果找到正确原因,则会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学习成绩。但在咨询实践中,常遇到一些同学在寻找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时犯了“简单因果联结”的错误,从而迷失方向。  例1:小A上了高中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与名次感到非常不满意。对于考试不理想的原因,小A是这样解释的:“上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