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特质的读写统整教学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母情深》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经典作品,节选自他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为入选教材时编者另外添加,入编在人教版五年级上自读课文,同时也入编为统编新教材教读课文。让儿童去阅读这样的优秀篇目,体验母亲对子女的深情、期望、鼓励、扶持,整个阅读与学习的过程无疑将产生直抵人心的震撼。阅读此文的历程,也必将成为儿童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文中,作者使用的表述呈现方式,细腻的笔法,自然巧妙的场景描写等,无不给读者带来读写等多方启迪。教师实在应结合教学,探寻并学习作者写作的技法,获得更多学习的收益。
  一、了解作者与作品
  1.了解作者
  师:今天我们一起读梁晓声先生的作品《慈母情深》。梁晓声是谁,大家有了解吗?
  生1:他是著名作家,写了很多作品。
  生2:我从网上查到,习近平总书记和他谈过话。
  生3:他还是大学教授。
  师:语言大学的教授、作家、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文化大家……梁晓声先生实在是让我们敬仰。这样一个大作家,会写出什么样惊天动地的文字,会和我们分享什么让人倍感意外的故事呢?
  2.了解作品
  师:梁晓声在创作《母亲》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父母总是这样,将为难留给自己,将快乐给予自己的孩子们。”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作者要买书,虽然很困难,但是母亲还是帮作者买了。这就是“为难自己”。
  生2:当时作者很感动,用钱买了水果罐头给妈妈,反而被妈妈批评了。妈妈又给了作者钱,终于买了人生第一本书。
  师:你们俩合作,居然把这篇故事的大致内容概括了出来。读了这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觉得他的妈妈真不容易,很伟大。为满足小孩爱读书的愿望,能够做出很大的牺牲。故事中说,当时她的工作很艰苦,收入很低。
  生2:我觉得他说的“父母总是这样”,不仅仅是指他的妈妈,每个妈妈都是这样。
  师:你能有这样的感受,真不简单。不同时代的母亲,为了子女,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梁晓声先生说:“我的小学时代,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大多数人生活都很困难。我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地含辛茹苦,这一代的母亲们,几乎都那样。”
  生3:我觉得梁晓声也很爱妈妈。一有钱,连自己的愿望都忘记了,就想着给妈妈买水果罐头……
  师:大家的体会真好。梁晓声就是要用文字为母亲画像,为一个时代的母亲画一幅共同的像。也许,世界上的母亲都一样,作家和我们的不同就在于,他能看到最本质、最核心的样子。
  【解析:本文为自读课文,更多交由儿童自学。第三学段的自读,应把“这一篇”放在更为宽广的视域中观照。所以,在课堂初始,教师借助课文指引,引领儿童通过预习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及其背后的文学世界。】
  二、对比
  1.第一人称视角
  师:写母爱、母亲的作品非常多,母爱是大众都非常熟悉而且喜爱表达的主题。《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写进故事中的?
  生1:作者在故事中和母亲直接对话。
  生2:故事也是作者自己的故事。
  生3:作者还写到自己的感受。
  师:作者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把自己融入故事中,用“我”的见闻和感受与读者做分享。我们读起来,好像在看故事发生的现场。写故事要有真实感,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4: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写。
  2.第三人称视角
  师:再给大家看一篇《慈母情怀》,你会发现不同的视角,也可以表达慈母深沉真挚的情感。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她勤劳、朴实,天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清晨天还未亮,她就忙屋前屋后,田间地头。干了一天活儿,晚上又拿起针线做鞋,还要督促我们兄妹学习。弟弟有时连脚都不洗就趴在书桌上打呼噜。母亲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将弟弟洗完送上床。她每天都是这样。
  生1:这篇文章的作者用了“第三人称”视角,文中写母亲都用“她”,作者好像是一个观察的人。感觉不如第一人称亲切,自己好像没有在故事中。
  生2:当然也在故事中,否则怎么能观察到?
  生3:我觉得这样更容易写出作者的感受,更直接写,还可以写评价。
  3.全知视角
  师:嗯,其实各有各的好。再看一篇《圣母之爱》,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识字,但对胡适的教育格外用心。3岁前即让胡适认字。上私塾时,给先生特别优厚的学费,嘱托先生为胡适读诗文,还要逐字逐句讲解。冯顺弟仁慈质朴,特别爱胡适。有一回胡适眼睛发炎,听说用舌头舔可以消炎,冯顺弟就连夜用舌头去舔发炎的地方。
  生1:我感觉写这篇文章的人不一定是胡适。
  生2:对,不一定是胡适,但一定很熟悉胡適家的情况,要不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生3:也可能是事后查资料啊!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熟悉胡适家情况也好,查资料也好,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时,作者已然是“全知道”的,这就叫“全知视角”。你们今后也可以学着采用。三种视角,你们喜欢哪一种?
  生1:我还是喜欢课文中的第一人称视角,我觉得最真实。
  生2:如果要写自己的故事,用第一人称最好,如果要写别人家的,用全知视角更好。
  师:第三人称视角呢?怎么用?
  生3:我还没想到。暂时不用。(笑)
  师:好吧,这一次学习,我们就先关注梁晓声先生的第一人称视角吧。
  【解析:让儿童了解“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通过短篇的对比阅读,初步感受不同视角下的不同表达效果。文本阅读,不能仅带来“写了什么”的有限收获,更应开启“如何写”的方法探寻之路。课内所得的法,要更多地将其运用于课外的读写实践中。】   三、赏析
  1.形式赏析
  师:这一篇《慈母情深》中的对话描写,是以一句一行排列的形式来呈现的。这样一句一行的形式,有什么用意?起到什么效果?
  “妈——”
  “妈——”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生1:我觉得一句跟着一句,好像很紧张。
  生2:我也觉得很有节奏感,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看来妈妈一听说小孩要买书,几乎没有犹豫。
  生3:这样的形式,节省笔墨,少了很多“某某说”。同时还拉长了文字篇幅,哈哈,凑字数时候很管用。(笑)
  2.内容赏析
  师:其实,在对话之间和之后,作者还添加了一些文字,写了自己的感受、见闻。我们来看看,这些部分的文字内容,到底带给读者怎样的阅读感受呢?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
  生1:我看到这里的“极其瘦弱的脊背”,联系之前的对话,我更为母亲感动,她居然能这样地为孩子去工作。要不是作者写,我还不知道母亲是这样的。
  生2: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原来作者心里一直有母亲。作者不断重复“我的母亲”,其实,是心里的一种呼唤。我可以体会到。
  生3:“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加了这段话,我明白作者也很心疼母亲。如果作者很自私,那么他也不能体会到母亲的深情。只有作者也很爱母亲,才能有这样的爱的体会。
  生4:只写对话,没有这些内容,对话中的情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有了这些内容,配合读对话,我觉得情感就体现出来啦。
  3.写法赏析
  师:说得真好。其实,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写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再看看这一组对比。
  原文: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改文: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母亲的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1:对比了之后,我觉得原文更好。用了排比的方法,让“我的母亲”变得很突出了。这个和课题《慈母情深》更加吻合。
  生2:这里好像有一种更加强调的感觉。处处出现“我的母亲”,好像一种声音在心里呼唤一样。
  4.总结与分享
  师:真好。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我们发现作者表现情感的秘密。我们用一个形象的等式来呈现。(板书:表达情感=形式 内容 写法)
  生1:我发现这句“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让我感觉母亲的工作环境特别差,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工作,还支持作者买书,真难得。因为挣钱不容易,最应该是顾及吃饭,而不是读书。作者还说“家里的收音机都被吃进肚子里啦”。
  生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里有一个词叫“龟裂”,看出母亲的条件非常艰苦。作者很会描写,抓住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我觉得正是因为作者爱母亲,所以才会看得见。如果不爱母亲,也不会关心妈妈的手什么样。
  生3:这里有一段,和刚才的那段写法很接近:“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看来作者很擅长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排比的方法确实管用,很有效果。
  5.质疑与发现
  师:我们一次次被打动,但我们也发现,本文中记录的“买书故事”,实在太普通。然而,就是这样平凡的故事经作者的描写就不一样了。作者究竟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普通变得非同凡响的?
  生1:我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很意外。作者买了水果罐头,母亲生气,之后又买了书给作者。很多故事看了开头,结尾都想得到。但这个故事不一样。
  师:看来,故事情节的安排是故事动人的关键。
  生2:我发现这里除了写作者和母亲之外,还写了工厂里的其他人。虽然不重要,但是也不能少。很多时候要靠他们来说话。因为母亲不会说,母亲只会默默忍受。但是如果别人不说,不对比,连作者也不知道。现在,读者和作者都知道了。
  师:这点说得特别好,故事中要有主角,也要有配角。
  生3:那个工厂我虽然没有去,但从作者的描写中感觉实在可怕,我觉得人在里面工作,会短命。这工作环境的描写,也很重要。我们能体会到母亲的艰辛。
  师:是啊,好的故事要发生在适当的环境中,环境也会说话,也有助于体现情感。大家的发现都很有价值。看来,要表露深情,一定要顾及很多细节。情感,就是在一个个细节中体现出来的。现在,你能不能体会,为什么编者要为文章添加题目《慈母情深》?
  生: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真的像海一样深。我们体会到了。
  【解析:教师通过对文章呈现的形式、写作内容、写作手法的赏析,引导儿童发现“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同时,儿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要表露“深情”,还应该关注各个细节。这无疑是一种写作态度的教育,是对写作意识的养护。】
  四、拓展
  师:只要心中有爱,文字中就有情。有了情感,你就可以采用你习惯、喜欢的视角去表达,就能打动读者。这个单元,还有其他几篇课文,大家可以用今天的方法,尝试去品味出文字中的情感,去发现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关注内容,关注形式,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你的发现会与众不同。希望大家慢慢走,欣赏啊!
  【解析:得法后用法,这是叶圣陶“用教材教”的理念精髓所在。教材教学要举一反三,要将每一次阅读经历当作学习体验的过程,当作自主阅读的练兵场。】
  (作者系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其他文献
主持人的话  《摔跤吧!爸爸》这部印度电影给我们传递的是一种铿锵有力的教师信念,以及这种信念带来的对学生创造力的无限释放。电影中的父亲(老师)马哈维亚无视印度社会常识(摔跤是男性的运动),一路克服各种困难,把两个具有摔跤天赋的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女儿起初不理解、不接受父亲有违社会常识的做法而承受巨大压力,后来逐渐接纳自身天赋,勇敢打破性别偏见,配合父亲的训练,并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电影展现的
从基础教育的未来走向看教师的职业素养  程凤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观念的改变也在影响着教师职业素养的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在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内将会出现重要的变革,因此,今天我们谈教师的职业素养,应着眼于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从学生出发的教育  关于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有“以知识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教育观,其中,
2016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的班额做出明确规定:“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我园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武隆区,建于1956年,系教委主办的公办园,18个班,849名幼儿,每班约47人。我区的另外两所公办园也是18
《疯狂星期二》一书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威斯纳创作的无字绘本,书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一个周二的晚上,池塘里,一群青蛙坐着荷叶起飞了,它们飞向附近的小镇,并在里面四处乱窜。经历了小院疯狂、看电视、与狗搏斗等惊险历程,天亮了,魔法消失了,荷叶纷纷落下,青蛙也都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池塘。早晨,小镇里热闹非常。居民、记者、警察都出动了,都在猜想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疯狂结束了吗?没有。又一个星期二来临了。墙上映出
一  我是1991年进入教育系上学的。在最早的课堂上,好几位学科老师就跟我们提到教育系的“五虎上将”,说他们是教育系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其中之一就是王策三先生。到了本科高年级,课程少了些,于是每个星期像赶场似的去听学术讲座,或者参加各种报告、研讨活动。正是在某次这样的场合,我第一次见到了王策三先生。时间过去20多年,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他当时讲的是什么主题,但有一个印象却很深刻,那就是先生穿着一件非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潜力。多年来,我们格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将其视为学校最核心的工作之一。2016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引进“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五一小学也荣幸地成为53所项目实验校之一。我们以该项目的研究为契机,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并认真总结、提炼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形成方法体系,在促进学校高位、均衡
本刊讯 有着“比较教育学科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World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ies,简称WCCES)第十六届大会,8月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这是世界比较教育学会成立40余年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大会,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与本届盛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实践求真知的优良传统,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虽然时代不同,但都包含了学习场域的转换,即从学校、课堂中解放出来,到大自然、社会中,寻找知识的真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美国教育家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精辟论述,也可作为这种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这种发生在校外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被称为“研学旅行”“修
【關键词】名校分校 新教师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压力的概念来源于一般工作压力,是教师由于职业所赋予的要求、期待、职责而受到的压力。我国研究者石林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学生问题、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问题、身心特征、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1]大量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其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2]我国
编者按  疫情尚未结束,反思早已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育部、各地区、各学校积极开展延期开学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面对突发情况,区域、学校如何通过综合部署,力保各项措施稳步实施?线上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如何利用特殊情境,积极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建立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本期专题聚焦“停课不停学”下的教育教学思考,围绕相關话题,呈现教育研究者的理性思考及典型区域、学校的实践经验,以期为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