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wew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营养学会近期发布《(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这份指南强调,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婴儿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这份指南还特别指出以下几条婴儿喂养原则: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其他文献
不少中老年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眼前有黑影飘动,时多时少,像飞来飞去的小虫子,又像头发丝在眼前晃动,挥之不去,十分恼人。通常,黑影会随着眼珠的转动而转动,尤其在看一些亮色的背景时,更容易发现它的存在。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飞蚊症”。  认识飞蚊症  眼球的玻璃体是如蛋清样的透明胶体,充满于眼球内4/5的体积,通常是无色透明的,含有99%的水分和少量蛋白质,光线可以不受阻挡地通过。当玻璃体发生混浊时,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但很多人仍然对它存在误解。比如,喜欢检查门锁好没有,是不是强迫症患者独有的行为?婴幼儿会不会像大人一样患强迫症?  误解之1:强迫症患者是“检查者”,他们喜欢检查灯是否关掉、检查门是否锁好……而正常人不会去做这样的检查。  解释说明:  在人们印象中,强迫症患者的确喜欢“检查”:可以检查10次、20次甚至100次,或者一遍遍重复特定的动作。于是很多人误认为,“检查行为”
虽然在本次调查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并不是太高,未能“上榜”,但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被恶性肿瘤“击倒”,已是不争的事实。总体而言,中年人发病率前三位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  人到中年,恶性肿瘤要早防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有资料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每年发病例数为160万,死亡约130万。平均每5个死亡病例中,就有一人死于恶性肿瘤。人到中年以后,应重视健康体检
最近,几款“新型”避孕的手机应用很热门——主要是结合温度计、手机应用等实现“方便安全避孕”。手机应用会根据测量的体温结果,给出是否需要采取避孕措施的提醒。其中一款软件宣称“预测准确率高达99.3%”。这些应用发布后,下载量很大。专家指出,虽然看似新潮,但这些应用并不靠谱,因为实际都是利用基础体温推断排卵的原理——正常情况下,女性在排卵前的基础体温较低,排卵后升高,并一直持续到下次月经来潮前才开始下
生活实例  65岁的顾老伯患高血压和冠心病已十年。5年前体检时,医生发现他血糖轻度升高,建议顾老伯平时注意控制饮食。近1个月,因胸闷反复发作,查空腹血糖5.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1.8毫摩/升,医生给予阿卡波糖50毫克,每日三次口服。但服药后第1天,顾老伯自觉腹胀、排气增多,后腹胀逐日加重;第3天腹泻3次,大便稀薄呈淡黄色,查粪常规基本正常,未见炎症细胞;第4天起,腹泻每天7~10次。  见
我儿子3岁,6个月前因喝开水烫到了脖子,被诊断为II度烫伤。换药治疗了一个月,现在脖子上有一个长约6厘米的长条形瘢痕,像蚯蚓一样很难看。有办法治疗吗?瘢痕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变大吗?  安徽 张女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倪涛:治疗瘢痕,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外用药物、局部注射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创面愈合后1年内是瘢痕形成的早期,即增生期,这个阶段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2个多月前,小孔开始有点胃痛,在朋友建议下到当地一家三甲医院检查。胃镜检查提示“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医生仔细询问他的病情后建议他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小孔在服药结束1个月后再次来到医院复查,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仍然阳性,小孔觉得很疑惑:用了药,为什么没能根除幽门螺杆菌呢?  5种原因致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  过去,使用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一段时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确实很高,但最
食品安全:要从家庭做起  夏天是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约40%食源性疾病发生在家庭中。为此提倡:食品安全要从家庭做起。日常生活中要坚持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做熟食物、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这五个要点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被各国公认为有效、易于实施的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如果能坚持做到,食品安全风险能降低近一半。
常晓盼 汤绍涛(教授)  专家简介  汤绍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外科内镜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小儿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食管闭锁、胆道闭锁等)的微创诊断与治疗。  专家门诊:周一全天  名医门诊:周五上午  生活实例  妈妈割肝,拯救胆道闭锁儿  今年2月,我们接诊了一
有些医生在看病时越来越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忽略了基本功:望、闻、问、切,对患者不做最基本的体格检查,不重视最起码的问诊,便开了化验、B超,甚至CT、MRI等各种检查单,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耽误诊疗时间,甚至可能引起误诊误治,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其实有时,只需几句“问诊”,就能道破疾病的缘由。我来谈谈诊疗中遇到的一则病例。  患者是我一位朋友的父亲,时年78岁,平素体健,当年3月左右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