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寻找切入点,让语文课堂新起来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语文课不难,这是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体会;真正上好一节语文课,却并非易事,这也是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体会。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但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做得到对文本的挖掘深入而不深奥,对学生的启发准确而不啰嗦,对课堂的调控新颖而不老套。而这些,最难做到的则是“新颖”二字。
  如何才能做到语文课堂的新颖呢?面对千篇一律的教案集和教学参考书,要做到新,笔者认为,教师还要从以下几点下真功夫。
  一、巧寻导入点,开篇创新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能在导入语的设计上恰当切中文章的要害(文眼),那么,这节课也便成功了一半。
  高一语文必修中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是大家都熟知的课文,这一课的文眼在于一个“爱”字。如果导入时,教师能着眼于对这一文眼的理解,这节课也便切入了正题。听课教师在评课时,就会说,这个教师会教。下面看一个课例:上课伊始,教师首先播放“给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然后设计导语:“上行下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给予爱的同时,也传递着爱,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到底是什么呢?”假如这则导语到此结束,笔者认为,这样的导语设计是不成功的。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则公益广告大家太熟悉了,触动不了学生的灵魂;二是导语的切入点虽着眼于“爱”字,但用语老套,人云亦云,谈不上创新。但優秀的教师自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招。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设计陷入老套的窠臼之后,立刻话锋一转,说道:“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个成熟的人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作者会得出这一观点呢?这和文章题目又有什么关系?”如此一转折,一语中的,切中文章要害,唤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教师把学生的目光及时引导到对课文的研读之中,学生带着期待去阅读,自然兴致盎然,效率大大提高。这样的导入,巧妙地寻找到了文章的切入点,可谓新颖别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导语的设计在直击文章文眼的同时,更在于一个“巧”字,力求别人用过的我不模仿,别人说过的我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别人直接关注的,我迂回关注。若能如此,课堂的导入还会不新吗?
  二、关注课堂生成,过程求新
  备课时,每个教师都会预先设计一些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努力地抓住这些问题来调控和驾驭课堂,并且力求按自己的设计一步步将课堂教学进行下去。好像只有自己设计的问题全部顺利解决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须知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课堂,这样的过程也只能称作预设的过程,谈不上创新和生成,与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还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一课为例。本文的设计目的是:教育学生在被爱的同时,要有爱别人的意识和能力,懂得回报,懂得感恩。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对父母的爱有何感悟?请写一段简短的文字,不超过100字,以表达你的心声。”这个问题设计很好,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明确,体现了课标中“以语言运用为根本”的教学理念。5分钟后,教师开始让学生展示,教师做着“很好”“不错”“很深刻”之类的点评。当一位女同学展示自己的感悟时,她用深情的语言读道:“有这样一个女人,她不知什么是时尚,不懂什么叫高档,她只知默默地干活,把语言融入到可口的饭菜中;有这样一个男人,他不懂什么是粗犷,不解什么是豪放,他只知埋头工作,把爱镶嵌在微弯的脊梁上。”该生展示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被感动了,他们用澄澈的目光注视着老师,显然在期待更多精彩的点评。但没有,教师认为这个问题的展示已经很充分了,只一句“很好”,就结束了这一问题,然后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讲解之中。
  课堂中不期而至的高潮就这样与我们失之交臂了。这位学生的感悟是多么的精彩而富有特色,她不仅做到了用语的文雅,而且关注到了修辞,联系到了生活中的小事,体会真切。在整个课堂都充满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呼告时,这无疑是一颗有分量的石头,轻轻抛出,便激起了课堂上的层层浪花。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教师的备课所不能“预设”的,这就是教学过程中创新的切入点。恰当而充分地处理好这种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才能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点,使课堂变得活泼、明亮、新颖而富有特色。
  如果我们把预设叫做“顺教”的话,那么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所预设不到的学生的精彩展示就是“逆教”。克服“逆教”才能体现过程的新,一味追求“顺教”,这样的课堂只能是平庸的课堂。
  许多语文大家在课堂教学中都有“逆教”的现象。于永正老师、魏书生老师、李镇西老师、余应潮老师,细细品味他们的公开课,每一节出彩的课堂无不是迎着“逆教”而上的。在“逆教”“顺教”的交替进行中,达到了课堂教学的升华。所以他们的语文课即使是同一课也能常讲常新。
  愿广大的语文教师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细微的变化中去准确捕捉“逆教”的火光,不规避、不退缩,为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而努力。
  三、巧妙寻找落脚点,结尾出新
  走一步,再走一步,步步都应该落到实处,课堂的结尾也应如此。许多语文教师都形成了惯性思维模式,如果课堂结尾不落脚到教学参考书指明的地方,就像犯了莫大的错误。例如《散步》一课,结尾一定要落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话的理解上。《荷叶 母亲》一文,如果结束时不落脚到“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上,就不算把文章读透、读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所谓教参,教学参考也。若把它奉为圭臬,岂不有墨守成规之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若能在教材的解读上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课堂结尾的出彩和出新自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2011年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中,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都温中老师的课就是最好的印证。他讲《乡愁》一诗,别开生面地把落脚点放在了诗的第三小节上(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习惯性地第四小节(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种落脚点的改变,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以母亲形象的具体可感为情感的突破口,以生离死别为情感升华的切入点,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把课堂教学自然地推向了高潮。在这种情感的氤氲中,教师适时点到:祖国不统一,人生终有憾。整个课堂收束自然,新颖别致。既兼顾了教参中本文的主题解读,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体验,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这种结尾,难道不是成功的典范吗?
  常言道:“激趣创新”。笔者以为莫若“创新激趣”为佳。没有创新,学生听得乏味,趣从何来。当然,这种创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开阔视野,不断增长知识,不以参考书为标准,不以教案集为准绳,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生活体验,敢于尝试,善于总结,勇于创新。
  任你“年年岁岁课相似”,我自“岁岁年年法不同”,若能达到此种境界,这样的语文课还愁不新吗?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视野的开拓,情操的熏陶,是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博览群书,吸收名篇语言精华,品味生活,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因此,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外阅读的缺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环境  当前,农村一部分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即使买书,也是买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练习,很少买课外书,有些家庭经济较宽裕的
期刊
叶片表面的气孔是什么样的呢?气孔是如何组成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设计了观察叶片表皮的气孔的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气孔的组成和形状,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对加深植物叶片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  一、常规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叶表皮撕取及展开困难。虽然在实验材料准备时,我们发现菠菜、莴笋、油菜、藜、女贞等蔬菜或校园内植物的叶子都较能顺利撕取叶表皮,但对于
期刊
一、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关注该做什么,怎么做,而应关注我不应该做什么。学生有能力达到的或通过思考、合作能达到的,如果教师一味地包办,即使教师演绎得再精彩,再生动,那其实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这样做对于缩短教学进程有利,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弊肯定是大于利的。只有让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是
期刊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很多我的同行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数学课不好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数学的趣味性不强,不像语文课那样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有诱人的情节,富有韵律的诗歌……那我认为你错了,教数学课照样精彩动人,有时也很有诗意。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往往能把数学的 趣味性和知识性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的。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是啊,兴趣只是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你所授的课不能激发学生热情
期刊
我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多年老来,接触到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到现在为止,在我们这些偏远乡村的留守儿童已经超越了80%,而且还有上升趋势。他们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说还令人堪忧。在偏远山区从事过一线教育的人总爱谈到的话题是:留守儿童难教哇,上课走神、作业忽悠、躲避答问,迷恋电视、上网,性格孤僻,任性霸道,缺乏包容,蛮不讲理……听到这些议论我也曾经感到困惑迷茫!难道说就没有
期刊
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基础,同时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中之重。它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高考中分值所占的比重较大(大约占物理部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更重要的是,学生接触物理正是从力学开始,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良好习惯也是通过力学的学习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学好力学,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说意义重大。其实,要处理好力学问题,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较好的解题思路。  一、快速
期刊
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题量大、分值高。阅读的总词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阅读理解题材广泛,检测题型多样,但是题型较集中,尤以测试文章的“细节理解”和“推断理解”为主。在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阅读与解题技巧,以应付各种阅读试题。懂得如何进行阅,读的理论还不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课堂课外自觉能动地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实践,远远不
期刊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日益加快,大部分农民进城务工,远离家乡、父母和孩子,留下祖孙两辈人居住在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安全、生活及学习诸多方面急需相应的帮助和管理,同时,作为学校、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要承担时代赋予的特殊责任,那就是如何实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一、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  首先,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把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完整地进行登记,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家长及监
期刊
从教30余年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一直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这片热土上。对于大多数农村师生来说,语文难学,作文难教。我发现小学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具体。  一、究其原因  (1)课内阅读教学不够扎实。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会学生正确阅读,进而学以致用,达到读中悟写、能读会写。但是部分学生只是阅读了,并未从中悟到写作的窍门。  (2)课外阅读量太少,学生知识面太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