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赏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g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为什么需要写作呢?
  这个纷繁扰杂的世界不断地给我们的心灵撒上灰尘,布上阴霾,我们需要写作来扫除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便是写作的意义,也是作文命题人出题的初衷。2016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便延续了这一初衷。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简洁明了,没有设置什么审题障碍,回归简单。每一个考生都有材可用,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要想在考场上写出一篇佳作,脱颖而出,也是极为不易的。今天,我们看到这位考生的作文便是一篇上乘之作。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作文。
  这位小作者选择了历史人物苏轼作为自己文章的主角,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巧用苏轼的名句佳篇,用诗一般优美多姿的语言,深情地叙说了苏轼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文章从“打开一卷宋词”开始,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就把读者的思绪引向那浩如烟海的宋词中,苏轼便“伫立在风烟中”。而后,用“从……到……”的句式精准的概括了苏轼的一生坎坷,足见作者阅读之广,对苏轼的了解之深。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苏轼比作“皎皎明月”“十里春风”,写出了苏轼对作者的深切影响。“似”和“如”的使用,工整中见波澜,细节彰显功底。只得这一段,既营造了意境,又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简析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情怀和感叹,并联想到自己的“离别之痛”——与父亲的分别。叙写初次接触《水调歌头》时,“月有阴晴圆缺”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释然,不再惧怕离别。作者把自我的经历和苏轼的诗句紧密结合,畅谈“我”从中获得的影响和收获,现实与历史交相辉映,自我与“苏轼”紧密交融。真正的诠释了“文学来源于生活”这句话。
  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详写了《定风波》中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精神影响了自己,让“我”学会了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山风吹来,凉意微侵”“山头斜照的夕阳,回首了以往的萧瑟处”巧妙地化用了诗句,既为文章注入了文学底蕴,散发着诗意美,又饱含情感的刻畫了苏轼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豁然旷达的形象。
  第六自然段,作者略写苏轼的三个名句对“我”产生的影响,详略得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洒脱,“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宁静,“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组成排比句,凸显了苏轼人格的魅力,折射出耀眼的人性光芒。句式工整,气势恢宏。正所谓“一咏三叹、详略得当”是也!
  随着“宋词之卷徐徐闭合”,这篇佳作也走进尾声,读者和作者一起“目送他的背影远去”,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最后,在苏轼的影响下,作者更见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深化主题,点明苏轼对自己的影响。
  美文当赞。一赞构思精巧,详略得当,脉络清晰。二赞语言丰富,富有诗意。对苏轼的诗词名句,或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或简要分析,无不彰显出作者的语言功底。另外,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点缀,凝练准确的笔触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掩卷遐思,此文之我亦如皎皎明月,春风十里,人生苦短,就应如苏轼一般豁达乐观,如作者一般思成千载,坚定信念。作者从他人的写作中汲取营养,给自己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自己再创作,让更多的人找到生活的勇气。这,不正是写作的意义吗?
其他文献
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闻不到鲜花的芳香,一个发现不了生活魅力的人看不到鲜花的美丽。《野姜花》是一篇散发着馨香的散文,作家让我们闻到了野姜花的芬芳,也让我们闻到了生活的芳香。  野姜花不过是一种平凡的野花,种田老人在田间休憩时无意间闻到了野姜花独特的芬芳——“满腹的香气”“清新的空气格外香甜”。于是从司空见惯中发现了美,种田老人把野姜花卖进了城里,果然,野姜花受到追捧。卖花老人只因野姜花花香而卖花,但是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于是,能反映中外文化内容的现代文就成为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取材范围。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選取王剑冰的散文《瓦》作为文学文本阅读材料。王剑冰是当下中国最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代表作《绝版的周庄》入选上海高中语文课本,被翻译为多国文字
期刊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里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上:一般是先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再分析“文中的信息”和“内容要点”,最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中心意思”和“观点态度”。这一思维过程的基础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直接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曾经是热门题目,但近几年基本没有专门考查,不过从2
期刊
众所周知,竹子以坚韧而著称,然而当它贪婪的滋补营养,疯狂的生长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终有被折断的一天。营养过多必然失衡,人生的平衡亦如此!  过度的希望,过高的追求,都会让你跌入谷底。当物质繁荣的大潮席卷而来,有多少人,在闻所未闻的奢侈享受中迷失自我,不能自拔;而当突如其来的苦难重压在身,又有多少人,不能面对从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转变而心理失衡,痛不欲生。物欲的诱惑之强烈是前所未有的,城市生活的纸醉金
期刊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结尾,不仅为祥子的大半生勾勒出一幅画像,而且也预告了他人生的结局。这结局就在眼前,无处可躲的;就算能躲,此时的祥子已没了可躲的念想和气力。讲故事的人的悲叹和惋惜,渗透在这段欲言又止的叙事语
期刊
阿Q是懂平衡术的,挨了打,嘀咕一句儿子打老子,疼痛感顿消。欺辱吳妈,又挨了揍,便去摸小尼姑的头。找回别人摸得我也摸得的快意。上刑场,不英雄,来一句“手持钢鞭将你打”。阿Q打着胜利的旗子,走向平衡。  三毛曾说过:“来世想做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张扬。”于树而言,土里那一半约束了自由的追求,却也保证它常年屹立不倒的姿态。  树的平衡术是树的生存法则。而阿Q的平衡术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无奈。所
期刊
连日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的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络上持续刷屏,阅读点击量已经越过“400万”。该文作者范雨素是一位来自湖北襄阳农村的打工妇女。“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很多人都被这开篇的第一句话震撼了。在这篇文章中,范雨素用時而幽默时而冷峻的语言,记述一个底层妇女的艰辛。诚如她所言:“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  【述评
期刊
本文选自明代学者郎瑛的笔记著作《七修类稿》,从文体样式上讲,是一篇笔记体小说。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繁杂,带有散文化倾向。它兼有“小说”和“笔记”的特征,即在带有故事性的叙述中有一种散文化的叙述空间,而在这一“笔记”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同时,在这一“笔记”空间里,记叙与散文化笔调的可以相互交叉,使文本整体上给人以“表达自由灵活,内容轻盈
期刊
一只普通的蓝边碗也能成就一篇考场作文,这不能不让人赞叹作者的心思之巧,文笔之妙。  心思之巧一在善于谋篇布局。文章善用设疑和蓄势。开篇即曰“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接着故作神秘:“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此乃一疑。面对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之瓷器,借“有人”给出建议,再大呼“又错啦!”此二疑。观赏了各色瓷器终不知何取时,忧伤不已:“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
期刊
4月27日,一场号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真实的武术比赛”在四川成都举行。比武双方分别是北京什刹海体校散打教练、MMA(综合格斗)教练徐晓冬,与雷公太极创始人雷雷。在这场非正式搏击赛中,徐晓冬仅用10秒时间就将雷公击倒在地。对于这次非正式比赛,徐晓冬表示自己是在“打传统武术的假”。而太极雷公也表示自己是由于客观原因而败阵,并叫板徐晓冬“再战一场”。这场“徐雷之战”,也引发了网友对于传统武术是否能打之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