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是格式化,教师完成每节课定理公式的证明、讲解例题、练习恐固、小结、布置作业,很少教师想到如何去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至于学生初中、高中毕业后,出到社会上,连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测量一块田的面积,测量一块土方的体积等等,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不注意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不重视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感受生活数学。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要强调初中数学课堂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分析
陶行知自1927年開始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三大部分:社会即学校,生
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其方法论就是“教学做合一”。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进一步强调,“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质疑问题”,进而“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然”,要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所说的是“做上教、做上学”也就是“做中教、做中学”的意思。把它用在数学教学上,也就是在课堂教常要注意数学问题的生活化,重视生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只有把数学知识真正的融入生活中,书本知识才能变成活的理论、活的知识,才能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学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结合中数学的教学,我们如何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感受生活数学,使数学生活化?现在我结合本人的课改实验情况与各位同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课题的解决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2.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例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数学就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尝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放手让学生独立去试、去说、去发现、去运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亲身经历、体验的参与探索过程。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我们应该注意:一是正确的运用新课程教材。以往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型的,而现有的课本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较大,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却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还缺少很多有关信息。这就需要我们适当进行启发、引导、点拨与提示,但必须为学生留有充分进行思考、理解、消化的余地和时间。二是注重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能把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而找到其中的普遍的规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的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解题能力。三是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课程改革要关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积极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四、结论和建议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智慧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智慧,理性智慧可以用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媒体传输,因此可以接受,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就是理性智慧;另一种是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也就是说实践智慧的获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只有在实践才能表现出来。数学教学就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不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目的。也就使学生将数学的理性智慧与实践智慧有机的结合起来。
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是格式化,教师完成每节课定理公式的证明、讲解例题、练习恐固、小结、布置作业,很少教师想到如何去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至于学生初中、高中毕业后,出到社会上,连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测量一块田的面积,测量一块土方的体积等等,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不注意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不重视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感受生活数学。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要强调初中数学课堂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分析
陶行知自1927年開始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三大部分:社会即学校,生
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其方法论就是“教学做合一”。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进一步强调,“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质疑问题”,进而“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然”,要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所说的是“做上教、做上学”也就是“做中教、做中学”的意思。把它用在数学教学上,也就是在课堂教常要注意数学问题的生活化,重视生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只有把数学知识真正的融入生活中,书本知识才能变成活的理论、活的知识,才能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学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结合中数学的教学,我们如何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感受生活数学,使数学生活化?现在我结合本人的课改实验情况与各位同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课题的解决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2.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例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数学就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尝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放手让学生独立去试、去说、去发现、去运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亲身经历、体验的参与探索过程。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我们应该注意:一是正确的运用新课程教材。以往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型的,而现有的课本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较大,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却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还缺少很多有关信息。这就需要我们适当进行启发、引导、点拨与提示,但必须为学生留有充分进行思考、理解、消化的余地和时间。二是注重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能把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而找到其中的普遍的规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的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解题能力。三是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课程改革要关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积极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四、结论和建议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智慧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智慧,理性智慧可以用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媒体传输,因此可以接受,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就是理性智慧;另一种是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也就是说实践智慧的获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只有在实践才能表现出来。数学教学就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不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目的。也就使学生将数学的理性智慧与实践智慧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