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自我教育的实验已经进行了多年,在实践中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进行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
  一、实验班为什么“大获全胜”
  前一段,某小学四年级实验班的数学老师十分烦恼,因为孩子们总在应用题的审题上出问题。最可气的是,这次教会了,下次照样错。
  老师通过分析,认识到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懂得自己教育自己。
  于是,老师就针对“审题”这个环节,进行了一次微型自我教育实验——
  首先,老师引导学生按照自我教育的四个环节,来面对“审题”。
  第一步,自我认识。每个同学在“审题”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认识自己审题为什么出错误。老师先出一份“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摸底测试”试卷让学生解答,然后根据测验结果,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自我认识。从反馈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自己认识到“马虎”“不会审题”这两大问题。但“不会审题”,又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是“读不懂题”,有的是“没深入思考”,有的是“误解题意”,有的是“思路不对”……
  第二步,自我要求。针对自己审题出错的特点,在“审题”方面,对自己提出改正的要求。
  第三步,自我践行。在后来的几次练习中,每个学生认真落实自我要求。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但态度认真,而且学会了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留下痕迹——用笔标注,使得审题的质量更高。
  第四步,自我评价。学生自己总结这几次审题的心得体会:自己进步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不足。
  后来,在一次全区数学统一测验中,学生们在审题时,发现有一道题似曾相识,差一点就 “中了圈套”。原来,他们曾经练习过“大于0.1小于0.5的小数有多少?”(应该是无数个)现在考试题是:“大于0.1小于0.5的一位小数有多少?”(应该是三个)考试题比练习题多了“一位”两个字。
  于是,全班同学在审题时,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留了痕迹:在“一位小数”四个字下面画了记号,提醒自己不要犯糊涂。结果,这道题全班都答对了。
  为什么实验班在数学统一测验中“大获全胜”?就是因为他们按照四个环节,学会了自我教育。
  二、自我教育的四个环节和六个层次
  自我教育一般都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力争收到一定的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形成对自己新的认识。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一个环节——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只有当他了解自己时,才能教育自己。”因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自我认识,就会对自己提出与之相匹配的要求,有什么样的自我认识,就会推动自己怎样行动。一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有尝试的积极性;而一个自认为很笨的孩子,则往往在成功面前停下脚步。
  人的动力,来源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要弄清现实的自我,就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对自己认识不正确,自卑或自傲,就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个真实的客观基础。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正确的要求,从而使自我走向理想的境界。
  有一个一年级小学生,在参加智力测试的拼图活动时,面对着一堆能拼成马的形象的硬纸片,她试都不试,用手一推就说“我不会”。原来,这个孩子的老师和家长都经常贬低她,使她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变得十分自卑。由于自卑,她过低地估计自己,就放弃了这次锻炼自己、了解自己的机会。而另一个同龄的小学生,面对这一测试,立刻说“我能行”,接着就紧张地拼装起来。其实,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她也没有完成拼装,但她还是不愿离去,边拼边说“我能行”,最终拼装成功。后面这个学生虽然是超时完成任务,但她不仅得到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尝到了战胜困难的乐趣。
  自我认识还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1.客观地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最根本的是客观认识自己,也就是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既不盲目听信他人看法,也不主观看待自己。有的家长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经常说孩子“又笨又傻”,结果孩子就真认为自己“又笨又傻”,从一开始,就会脱离真实情况,站在错误的起点上。
  2.全面地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还需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小学或初中,每个班总有一两个同学,认为自己“只有缺点,没有优点”或者“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就会造成盲目自卑或盲目自负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进步。
  3.发展地认识自己
  有些人僵化地看待自己,认为自己落后就永远落后,先进就永远先进,这样不是使自己丧失信心,就是使自己丧失动力。学生对一些比较快的变化、外在表现明显的变化,容易看到(如自己掌握了一种游戏,个子长高了),而一些变化比较慢、外部表现不明显的变化,不容易看到自己实际在发展(如经过多次努力,表面上分数仍然没有提高,其实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第二个环节——自我要求
  自我要求是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一个人如果仅仅是认识自己,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愿望,没有进一步的自我要求,自我教育就失去了目标,自然不可能出现螺旋式的上升。所以,要推动自我教育的进行,需要关注的是自我要求这一环,即从认识自己到要求自己。
  自我要求也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1.形成动机
  恩格斯说过: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这说明,要进行自我教育,自己提出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要求是最关键的一环。一个觉得自己已经十分完美的学生,和一个自认为无可救药的学生,同样都不会真正进行自我教育。他们虽然对自己的看法截然不同,但内在的本质是相同的,即都是来自错误的自我认识。这两种看似相反的看法,导致的却是相同的结果,那就是都没有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动机。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一个人,当他不满足自己的现状,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强烈愿望的时候,才能形成动机,进入自我教育的第二环节。
  2.提出目标
  人类和动物不同,在行动前,人在头脑中就会出现超前的表象,在这里,就是指自我教育的目标、蓝图的建立。要建立理想的、比较符合实际的目标和蓝图,就要对自己的现状、能力和需要进行综合把握。
  比如,一个中学生在班上感到被大家冷落了,他的心情很不好,这时他必须首先对自己的“需要”究竟是什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其实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的尊重”,是一种自尊的需要。其次,他还需要对被冷落的现状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分析,究竟是因为自己的多疑,是旁人的骄傲自大,还是自己本身的缺点造成的。最后,再对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为自己设置一个恰当的目标:是在班上捣乱引起别人的重视,是用金钱去收买人心,还是用自己好的行为去赢得大家信任?甚至,也许有的同学只要消除自己的多疑,就能改变沮丧的心情,从而满足自己自尊的需要。
  中小学生设置的自我教育目标,应该是远目标和近目标结合,远大理想和具体设计结合。
  远目标——中小学生要有远大理想,以杰出人物为榜样,建立自我教育的远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
  近目标——一方面,不但要远学杰出人物,还要近学同学中的榜样;另一方面,不但要有人生大目标,还要有年目标、学期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3.安排计划
  安排计划是自我教育实践过程的超前表象,它包括行动的方案、步骤、过程管理、方法和措施等内容。这是为了达到目标对实践过程的一种预设。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些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又是非做不可的。如果没有这一步扎实的安排,自我教育就有可能落空。因为自我教育是一种需要自己亲自把握的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身就存在着不善于全面规划、不善于细致思考的弱点,而他们面对的客观情况往往又是千变万化的。
  所以,对安排计划这一层次,老师、家长应该多一些具体引导。
  如有一个后进生,考试成绩是全班最后一名,他完全丧失了前进的勇气。这时候他父亲循循善诱,帮他制订了一个变后进为先进的计划。第一学期超过倒数第二名的同学,第二学期超过倒数第三名的同学……这个计划使他看到了曙光,于是通过努力,他一步步改变了成绩落后的现状。
  实践证明,如果既有长规划,又有短安排,长远的目标能从根本上引导着学生,近期的具体目标,则能保证着计划逐步实现,就有可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不断收到阶段效果,增强继续前进的信心。
  以下还有第三个环节——自我践行和第四个环节——自我评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责 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英国《卫报》文章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际首航——伦敦,斯特拉斯堡,布拉格和伊斯坦布尔——让全球为之注目。奥巴马之旅试图掩盖一个惊人的事实,却遭遇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那就是:在“全球经济路在何方”这个问题上,“华盛顿共识”已成为明日黄花,人们现在关心的是什么能够取而代之。  尽管中国一向被认为缺乏“软实力”,但它在经济和管理上的许多理念却逐渐成为主流。事实上,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奥巴马政府显然采取
最近我教学了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文。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课文讲了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来,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用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本课的感受进行简单梳理反思。  谜语导入激兴
在两会召开之际,关于全民发放消费券的呼声又高涨起来。全国政协常委刘汉元就提案按每人4000元发放约5.2亿元消费券,引起各界的热议。在质疑者中,有人认为发放消费券会有种种困难,有人则认为消费券会“挤出”现金消费,因而起不到扩大内需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消费券会导致通货膨胀等等。其实这些质疑对于4万亿投资同样适用,无论是实施成本、挤出效应还是可能的通货膨胀,对于通过投资来拉动内需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国际会议的道场为什么有那么多城市来抢?  10月4日至10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在刚刚举办过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一如以往,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参会的各国代表夸赞天津方面会议场馆设施先进,服务热情。接连举办这两次国际会议,天津政商界的目的再明显不过,一位天津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在接受采访时,说“两次会议将提升天津的国际地位,能形成聚焦概念,放大边界的效率”。  可是,天津准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秉持“新生态学校”教学理念,努力创设机会,营造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教学活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  我结合《亿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一谈我在关注学生体验活动上的感受和收获。  一、课前准备,在搜集调查中体验  教师应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
今年上半年,我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教学内容,先后在两所中学上了两节“下水课”。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没有经过研讨打磨,上课之前也没有和学生做任何交流,按照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的说法,它们都属于地地道道的“粗坯课”。  两节课上过之后,我反复观看了自己的教学视频,反思了听课老师的点评,眼前蓦然浮现出数年前阅读的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
【摘 要】2011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着手新一轮微调,至2013年,其改版规模更是逐步升级。本文通过对《新闻联播》的改版内容进行梳理,探究改版在新闻价值上的体现,望使节目与受众认知之间的接合更加顺畅。  【关键词】新闻联播 改版 新闻价值 受众  2012年十月,央视《新闻联播》一项街头随访的“幸福”调查引发全民热议。或许鲜有人记得《走基层·百姓心声》这档子节目,但“你幸福吗?”却因
随着时代发展,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质量,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以郑州市的六所小学为实验样本,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实施,对科学实验教学学业质量的评价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为科学课程的评价提供借鉴。  一、评价先于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了
在今天,大部分人开始对典当行陌生起来,因为它的业务重心已经转向了另外一群人。    “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皮袄一件——”这是电视剧《大宅门》里“当铺先生”的吆喝声,“典当”二字,长久地与“无米下锅”、“万恶的旧社会”画着等号。然而近些年来,新典当行的业务变化、典当行的融资功能、当品定价对各行业的预示作用,这个充满“旧社会”气息的行业又走进了我们的视线。2008年经济低迷以来,更有报道称,典当行已
今年的寒假不平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面对危机,我们的教育似乎一夜之间跨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教学成了学生居家期间的重要学习方式,“停课不停学”给师生和家长提出了新课题。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网课  按照上级要求,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确立了“多平台支撑、多形式实施”的网上教学组织原则,分学段、分年级、分学科灵活开展教育教學工作。经过前期的认真准备,2月10日,网络授课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