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数学课堂离生活越来越近了,课堂越来越有生气了。然而,在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折射出却是放任与浮躁,丢失了有效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首先是教的有效性;其次是学的有效性;再次是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思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我们应该紧紧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学无非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不可分的,只有同时关注好这两方面,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二、设计有效的练习
练习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拓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练习设计必须为巩固教学重点服务,要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增长点,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形式。
1.设置练习要体现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约三分之二的练习较容易,大部分学生会做;三分之一左右的练习难度较大,允许有些学生不做。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大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好好学习的愿望。”
2.贴近生活设计练习题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枯燥的概念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新学期老师给同学们发作业本,把45本练习本分发给第一组的同学,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学生很快地参与到分一分的练习中。这样的练习就是学生的生活,就在孩子的身边,学生自由而又愉快,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了平均的意义,同时增强了分一分练习的乐趣,能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坚持有效的课堂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教师评价较多,很少听到学生自己的声音,主体较为单一,被评价的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我们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具体评价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方法、学习程度、参与效果。二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主要看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否明晰,能否根据新课程标准理清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定位,三维目标能否有机融合;能否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能否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否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还要看教师能否根据新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三是教学氛围的评价。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否注意赞赏各类学生;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思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我们应该紧紧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学无非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不可分的,只有同时关注好这两方面,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二、设计有效的练习
练习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拓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练习设计必须为巩固教学重点服务,要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增长点,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形式。
1.设置练习要体现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约三分之二的练习较容易,大部分学生会做;三分之一左右的练习难度较大,允许有些学生不做。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大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好好学习的愿望。”
2.贴近生活设计练习题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枯燥的概念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新学期老师给同学们发作业本,把45本练习本分发给第一组的同学,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学生很快地参与到分一分的练习中。这样的练习就是学生的生活,就在孩子的身边,学生自由而又愉快,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了平均的意义,同时增强了分一分练习的乐趣,能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坚持有效的课堂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教师评价较多,很少听到学生自己的声音,主体较为单一,被评价的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我们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具体评价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方法、学习程度、参与效果。二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主要看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否明晰,能否根据新课程标准理清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定位,三维目标能否有机融合;能否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能否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否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还要看教师能否根据新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三是教学氛围的评价。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否注意赞赏各类学生;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