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所谓“单元自学”教学法,是以单元教学为基本结构,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安排课堂教学,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矫正措施,和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时间、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行之有效的学习帮助,使绝大数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和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继续学习。“单元自学”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次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课堂诊断性、形成性测试题及单元平行性测试题。教学中应多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和自学,达到学会认知、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
“单元自学”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是:(1)指导性阅读;(2)常规课堂教学;(3)形成性测试;(4)反馈矫正答疑;(5)单元分层平行性测试。其关系是:
在“单元自学”教学法中要掌握一个核心、二种测试、三个层次、四个过程。
一个核心。就是确定每个单元要掌握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主导着教与学的方向,是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应达到的标准。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单元知识结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对目标的陈述应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或德育)目标。例如在讲授《欧姆定律》时,我们设计教学目标:⑴掌握导体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⑵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⑶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电流表和电压表(情感目标)。
二种测试。一是形成性测试。这种测试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矫正。一般情况下,形成性测试在一单元中要进行两次。第一次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检查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为反馈和矫正提供信息和依据。第二次在反馈矫正之后进行,目的是检查反馈矫正的效果。二是平行性测试。平行性测试放在形成性测试之后,通过教学——再教学——试反馈后进行。其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进行评价。无论是形成性测试还是平行性测试,编写试题的原则是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编写。对选编的题目,要合理分类、系统安排,做到难易适度、覆盖面广。
三个层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对某一知识的掌握,难免成绩相差悬殊。如何做到“认知水平和能力好的学生吃得饱、认知水平和能力一般的学生吃得好、认知水平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吃得了”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和辅导的方法,因人而异、优差兼顾,可以极大的激发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课堂的巡视和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为遇上疑难的学生指点迷津。二要将讲课的侧重点针对中等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将知识掌握了,才算基本达到了要求。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该抛砖引玉、加大难度的就进行知识的拓展。该扶上马送一程的就进行个别辅导或指导(该扶上马就得扶上马,决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三是当堂的知识尽可能的当堂消化。
四个过程。一是学法指导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原来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制定自学计划的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计划,选择好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单元自学”教学法是教师按教学单元,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讲解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思路,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进而形成一条与教师教学相一致的学习思路。二是多向交流过程。现代教育理论以为,教学应同时具备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多种色彩,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元自学”教学中,把学生分成2-6名组成的小组,教师提出一至两个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对一些用简单实验可以验证的概念和一些物理现象,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例如在讲《力》时,教师可提出:“人在向前走路时,它的脚是怎样与地面作用的呢?”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如果学生不注意思考,马上会错误的回答:“脚往前用力”。如果教师紧接着提出:“请同学们在原地体会一下”。这一来,正确的答案就产生了。对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应刃而解了。又如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改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在黑板前声嘶力竭的讲解。三是个性发展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环境、教学管理、教学原则、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素质教育模式。个性发展不是为所欲为和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在正确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分层施教,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土壤。四是教学评价过程。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方法系统地收集信息,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各方面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涉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变化和个性形成等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借助于试卷和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能力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以便及时改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情况确定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单元自学”教学法,是以单元教学为基本结构,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安排课堂教学,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矫正措施,和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时间、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行之有效的学习帮助,使绝大数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和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继续学习。“单元自学”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次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课堂诊断性、形成性测试题及单元平行性测试题。教学中应多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和自学,达到学会认知、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
“单元自学”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是:(1)指导性阅读;(2)常规课堂教学;(3)形成性测试;(4)反馈矫正答疑;(5)单元分层平行性测试。其关系是:
在“单元自学”教学法中要掌握一个核心、二种测试、三个层次、四个过程。
一个核心。就是确定每个单元要掌握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主导着教与学的方向,是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应达到的标准。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单元知识结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对目标的陈述应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或德育)目标。例如在讲授《欧姆定律》时,我们设计教学目标:⑴掌握导体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⑵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⑶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电流表和电压表(情感目标)。
二种测试。一是形成性测试。这种测试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矫正。一般情况下,形成性测试在一单元中要进行两次。第一次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检查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为反馈和矫正提供信息和依据。第二次在反馈矫正之后进行,目的是检查反馈矫正的效果。二是平行性测试。平行性测试放在形成性测试之后,通过教学——再教学——试反馈后进行。其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进行评价。无论是形成性测试还是平行性测试,编写试题的原则是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编写。对选编的题目,要合理分类、系统安排,做到难易适度、覆盖面广。
三个层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对某一知识的掌握,难免成绩相差悬殊。如何做到“认知水平和能力好的学生吃得饱、认知水平和能力一般的学生吃得好、认知水平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吃得了”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和辅导的方法,因人而异、优差兼顾,可以极大的激发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课堂的巡视和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为遇上疑难的学生指点迷津。二要将讲课的侧重点针对中等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将知识掌握了,才算基本达到了要求。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该抛砖引玉、加大难度的就进行知识的拓展。该扶上马送一程的就进行个别辅导或指导(该扶上马就得扶上马,决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三是当堂的知识尽可能的当堂消化。
四个过程。一是学法指导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原来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制定自学计划的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计划,选择好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单元自学”教学法是教师按教学单元,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讲解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思路,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进而形成一条与教师教学相一致的学习思路。二是多向交流过程。现代教育理论以为,教学应同时具备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多种色彩,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元自学”教学中,把学生分成2-6名组成的小组,教师提出一至两个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对一些用简单实验可以验证的概念和一些物理现象,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例如在讲《力》时,教师可提出:“人在向前走路时,它的脚是怎样与地面作用的呢?”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如果学生不注意思考,马上会错误的回答:“脚往前用力”。如果教师紧接着提出:“请同学们在原地体会一下”。这一来,正确的答案就产生了。对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应刃而解了。又如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改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在黑板前声嘶力竭的讲解。三是个性发展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环境、教学管理、教学原则、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素质教育模式。个性发展不是为所欲为和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在正确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分层施教,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土壤。四是教学评价过程。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方法系统地收集信息,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各方面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涉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变化和个性形成等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借助于试卷和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能力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以便及时改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情况确定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