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育舆情应对与处置探析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应对教育舆情危机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媒体上关注外部世界和身边事态,并运用网络媒体来表达利益诉求和主观判断。在新媒体、自媒体的催生下,加之网络言论的匿名自由和扩散迅速等特征,使得舆情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给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对和处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大都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公共资源不能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引发社会矛盾集中出现,尤其是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以及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容易造成教育舆情的发生。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频发有关“入学择校问题”“校外培训机构非法招生”“师德师风问题”“校园安全卫生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等各种教育舆情危机。而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舆情的监测和研判能力不足,往往不能迅速正面发声,应对不及时。另外,教育系统内部与媒体资源联动不足,导致事态扩大,丧失舆论阵地的主动权,造成被动局面,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产生负面的社会效果和误导,增加了政府应对处置的难度,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妥善应对和处置教育舆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当前出现的教育舆情事件的分析和整理,就会发现教育舆情,具有波及面广、关注度高、影响巨大的特征;如果处置及时、妥当,就会还原事件真相,澄清事情原委,逐步平息舆情;反之,如果处置稍有偏差或不当,抑或拖沓甚至推脱,就会造成舆情哗然,负面舆情恣意泛滥,最后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
  网络和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力显而易见,在事件处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遇到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是处置的关键。网络舆情的最佳引导和处置时机是在敏感性、刺激性信息传播之前,假如能够及时介入并引导舆论,基本上可以有效预防负面效应的产生。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对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搭建行政部门与民众交流沟通的媒介、提升政府决策治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妥当处理好舆情,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和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树立和增强公信力。
  教育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教育问题是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及时回应诸如“入学难”“家校分歧”等社会关切,应对和处置好教育舆情事件,重点抓好“校外非法培训机构”“教师课外违规补课”“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育乱收费”“学校德育与师德师风问题”等教育治乱工作,有利于改善教育行政治理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教育舆情应对和处理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第一,要坚持主导性原则。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应对教育舆情问题时,要主动发挥主导性作用。主流媒体发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公之于众,就能正确引导舆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例如,今年四月份某教育培训机构非法办学问题发生后,自媒体纷纷转载、传扬,舆情告急。该区教育局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指派专人前往涉事单位稳控事态,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同时,区政府有关宣传部门及时正面发声回应,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控制了舆情的发酵、升级和蔓延,澄清了事实,稳定了局面。
  第二,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处理教育舆情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尤其像对待城中村改造后学生就近上学、规范教育机构办学等热点问题,更是如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关注舆情及其走势,利用大数据、各种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周密分析,研究决定对策与应对方案。在教育舆情处置中,有时候涉及联合执法等问题,“一盘棋”的理念、系统性的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了。2020年上半年发生的某小学环境治理事件的处置,就有普遍的借鉴意义。该小学周边环境因持续拆迁而恶化、安全隐患日益增大,给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学生家长强烈不满,多家自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而这所学校所处地段已经划归到新设立的行政区域内,问题解决需要多家联合、齐抓共管,于是该区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协商,共同联手,迅速解决了建筑噪音、垃圾堆放、粉尘污染等问题,使学生家长转忧为安,怨气消弥,小学周边区域形势出现了气正风清的局面。
  第三,要坚持长效性原则。
  教育具有周期长的特征,教育舆情中所爆发的问题、事件,表面上是突发性事件,深究则多数是长期累积起来的痼疾、顽疾。教育舆情的处理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着眼于既往,挖掘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才能真正摸清情况,找到问题的症结。
  处理教育舆情问题,是在考验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政能力。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信念,建立长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和落实教育发展规划方面,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教育全体干部教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人民群众子女入托、上学等实际问题。心清气顺的环境下则舆情自然祥和、顺畅、平静。
  四、 教育舆情应对和处置的具体路径
  对教育舆情的引导与处置,需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与处置对策。
  第一,要未雨绸缪,建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
  结合各地的教育舆情实际,总结其他地区处置教育舆情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一整套‘清单’制度。可以按照功能、性质、影响度等等项目来进行划分。例如,针对本地区人民群众、学生家长的“痛点”“堵点”,设置“负面清单”。亦可以根据教育的周期性特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件,列出“預判性清单”。譬如每学年五六月、八九月就是“入学难”“入园难”问题或其关联事件的爆发期,而提前制定“预判性问题清单”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诸如处置民办学校及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联合执法等,亦应提前列好“清单”,交于各个执法部门,以便在执法过程中各司其职、无缝对接,执行流畅。各类“清单”一旦形成,即开始着手解决,使得可能造成危害的事件消灭于萌芽状态。
  第二,要公开透明,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
  处理教育舆情问题,与处理其他舆情问题相同,一是要公开透明,二是要及时到位。各地在诸如入学、收费、规范办学、校园安全以及培训机构治理等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上,要加强风险评估,科学研判形势,强化源头治理,并且把规范实施和操作统统放在阳光下,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隐患,有效地减少、避免出现负面舆情。对于已经出现的负面舆情,尽快调查,第一时间公布实情,澄清事实,引导舆情向正确方向上转变,切实预防次生舆情发生。
  第三,要加强合作,建立与媒体的良性沟通机制。
  教育舆情尤其是负面、消极的舆情,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但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在某些地区或者单位,主流媒体与自媒体、新媒体的沟通不畅,彼此交往出现严重隔阂,以至于各说各话,造成舆论的传播紊乱,从而模糊了事实真相。
  为了妥善处置教育舆情问题,开创新的工作局面,扎实做好教育系统宣传工作。首先,加强正面宣传报导,讲好当地教育的好故事,占领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同时,加大与各类媒体沟通合作,通过召开媒体见面会、联谊会等形式,密切与媒体的联系,努力构建融洽、和谐的合作氛围,形成良好的合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建立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以及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沟通的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共同担负媒体、平台服务人民、维护安定团结大局的使命。
  第四,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舆情管理队伍建设。
  在教育舆情处置中,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加强对舆情应对与处置工作的管理。加强教育系统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提高舆情工作人员素质,改进教育网络舆情的搜集、整理、研判和反馈工作,引导舆论倾向,传播教育正能量。增强教育系统内部上下联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舆情应对与处置中上下合力。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和工作协调,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处置问责制,坦诚面对群众投诉,真诚答复群众咨询,第一时间回复群众投诉与咨询,提高办复率和群众的满意度,努力创设温馨、融洽、和谐的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职责、矫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则》),不仅明确了教师的惩戒权,而且系统地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发挥教育惩戒的积极作用将产生深远意义。然而要让教育惩戒迅速落地、落到实处,中小学校还需尽快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迅速成立教育惩戒组织
期刊
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则》)公布,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文件出台恰逢其时,真正地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良好教育生态形成保驾护航,为学生健康快乐发展振臂助力。《规则》出台后,针对如何利用惩戒教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从管理者到一线教师,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
期刊
过去,由于程序性规定得不严密、不规范,学校出现了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或者过度惩戒甚至体罚学生的现象,有的家长对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也不理解,造成家校矛盾,“校闹”或对老师“秋后算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则》),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规则》明确了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具
期刊
中师毕业那年,我19岁,正值青葱年少,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小学任教,从此与教育结缘。  还记得第一天报到的时候,我怀着满腔热情,拿着派遣证,骑着新买的自行车,找到我们乡上的中心校,那时候叫教育组,分配好了要去的学校之后,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工作的地方在哪里,中心校的老师告诉我,骑着车子,先往东1公里,再往北6公里,抬头看到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是学校。就这样,我骑着我崭新的自行车,载着我的铺盖卷,欢天喜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郡县治,天下安”,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板块,对国家战略的实现至关重要。2014年起,为了推动宝鸡教育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由宝鸡市政府牵头,宝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组织实施
期刊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的出台,终于为教育惩戒明确了定义和界限,尤其是为教育惩戒列出了可为与不可为的标准,既保护了学生们的人身健康,也为教师实施教育行为提供了具体可辨识的尺度,为教育惩戒纳入到法治轨道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在实施教育惩戒实践中,依然存在若干争议问题,亟待通过深入调研,为教育惩戒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并形成健全的教育惩戒法案提出有一定价值的建议。  ■ 我国
期刊
“幸福有时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对于工作,我想把“幸福”改为“收获”更合适。当大学同学一毕业就顺利地通过招教考试,开始教师生涯的时候,我却迟迟考不上,直到28岁,才搭上了沣东新城招教考试的“末班车”——当时招教考试的年龄限制为28岁及以下。  那些年我被分到了双围墙小学——一所跨入校门除了厕所看不到,其他都能看到的小学校。全校加起来7个班,300多学生,不到20个老师。短暂的失落之后,我开足马
期刊
“惩戒”是中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一项常见手段,但却在“方式”“尺度”与“效果”方面饱受争议,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放大部分教育惩戒事件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形成广泛社会热议。  ■ 惩戒有法度,过程有温度  中小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十分多样,不同的教师拥有差异化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有的老师可能还会因为学生成绩、性格、日常表现等因素,对违规行为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育惩戒往往带有明显的
期刊
西安高新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年,按照国务院《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和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规划,西安高新区完成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12个镇街的行政托管,区域面积、辖区人口急剧增加,教育体量从原有的24所增至现在的287所。如何推进城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一体化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来说
期刊
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面临许多实践挑战,急需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育惩戒文件。在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一些学者、法律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千呼万唤中,教育部于2020年12月23日以教育部令第49号的形式发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则》),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这个文件终于让大家大大地松了口气,因为在此之前,由于中小学及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惩戒没有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