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心理学”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教育部关注的重要话题。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信息技术与“教育心理学”教学融合的实践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总结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路径:发现问题,增强信息意识;建设课程,提高信息能力;交流和反思,提升信息素养,以期为之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3-0094-02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影响了国民经济和教育等各个方面。为了让教师更快适应信息时代,教育部下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多个文件[1-2],这些文件对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和与规律,它是师范生必修的一门教师教育类课程。如何在信息时代,进行“教育心理学”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将信息技术与其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是“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实现“停课不停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在家依然能够进行学习,全国各高校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实施在线教学。这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大外在动力,也是一个契机,就像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端鸿所说,在线教学工作不仅是应对疫情的短期行为,更是一场长期的教学革命。特殊时期,采用的线上教学手段将对未来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可持续的影响。笔者尝试对“教育心理学”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探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一、“教育心理学”信息化教学概说
  (一)教学前信息化
  教学前,教师通常要认真钻研教材,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后,教师可能会通过反复查阅书籍,凭借经验等进行备课。而目前在诸多网络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已经有优秀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资源,如华南师范大学何先友教授团队的慕课“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教授的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教师备课时可以进行观看,加深对教材的全面理解。
  另外,利用超星学习通,课前可以在讨论区发起讨论,针对将要教授的内容,先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程度或看法。如,在讲授绪论前,先问同学们:“上课时有个学生(一年级)总是反复擅自离开座位,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你觉得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等,通过学生的回答便大概能把握学生对教育心理学了解多少,激發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教学中信息化
  线上教学的效果既需要教师的直播讲授,增加真实感、互动感,也需要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时时能学,处处能学,增强对知识的吸收。教师可以利用QQ群课堂等方式进行直播,这能够对学生的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集中反馈,也能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实时互动。例如,在绪论中重点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其他内容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直播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也可以随时点人回答问题,利于督促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
  另外,在超星学习通上,教师可以上传学习资料、发布通知、发起讨论、布置习题等,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平台。学习通的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可以很便捷地将课程的教案、课件和优质的课程视频等上传到学习通上,就像一本教材,资源集中,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重视学习反馈和评价,致力于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突出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3]。
  (三)教学后信息化
  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效地对其进行反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会面临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得到解决。如在学习通中,教师可以在每次授课后发起讨论:“自主学习完绪论后,还有哪些疑问?”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回复,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节省学生一个一个来问,教师一个一个回答所需要的大量时间。再如,学生做完教师布置的线上习题测试后,教师可以查看每道题的正确率。例如,“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分泌是什么反应?”这道题只有40%的学生答对,那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掌握不够,这为下一次的教学提高了更全面的学情。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使其与教育教学融合后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应注意恰当地使用。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目前存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钉钉等多个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来说每个平台都有其便利和不便利的地方,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课程特点,针对性的取舍,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和教学功能。
  其次,互联网中相关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所教学生的视频资源,恰当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而不能将适合科班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资源给普通专业的学生学习。
  最后,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避免一味地直播讲授或观看已有的慕课,应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信息素养指教师检索、评价、传播、分析信息,以及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素质与修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在以往教学中,由于客观上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主观上教师意愿不强等因素,教师较少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索,从而信息素养一时难以得到提升。目前在教育部的高位推动下,全民进行线上教学实践,教师真正产生了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切实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发现问题,增强信息意识
  收到学校的线上教学通知后,大部分老师会产生一系列疑惑:以前没有怎么接触甚至从未接触过线上教学平台,现在要完全线上授课,这要怎么进行?没有现成的课程资源,所有教学内容都要直播完成吗?怎么进行课堂管理?怎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等等。在外部壓力和内部的困惑共同推动下,教师将产生强烈的信息意识,主动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建设网络课程,提高信息能力
  为协助教师解决上述遇到的问题,真正建设一门网络课程,学校提供了诸多教学平台的培训资源,这使教师快速具备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师学习之后,便尝试真正用到课程建设中。在教师切实的行动以及线上技术答疑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由于很多学生在家中,除了手机和电脑,没有教材等其他学习资料。教师可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完整的学习资料库。对于线上教学初期很多平台崩溃的问题,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学会使用多个技术平台。面对学生自律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要善于使用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三)交流和反思,提升信息素养
  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各教师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在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督促使教师不断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每一次的线上教学实践都是教师信息素养的积累过程。随着线上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态度、看法,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会有所改变。所以,线上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较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二者形成了良好的循环。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教育部关注的重要话题。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师适应教师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疫情下的线上教学推动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这对疫情结束后的线下教学也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着手,在国家政策引领和各项保障措施下,注重挖掘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认识兴趣和运用意识,使教师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良好体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具备扎实的信息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2016-06-07.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
  [3]教育部.中国慕课行动宣.[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ztzl/ztzl_zxkf/201904/t20190418_378663.html.
  [4]张雪丽.教育云平台下的职业教育教师信息素养及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5):61-63.
  (责任编辑:王义祥)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最新举措和重要安排。在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各项举措中,如何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无疑是一个核心命题。新时代,可以从“知”“情”“信”“行”四个维度,深入探究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式。   [关键词] 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应着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师;情感作用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
期刊
[摘 要] “纲要”课作为思政课之一,其重要性不可替代。当前“纲要”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师的授课内容与现实的脱节、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对实践教学的轻视等问题影响着学生获得感的增强。要增强学生对“纲要”课的获得感,须从转变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理论与实际、实践的结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获得感;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思政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很难吸引学生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很难满足提倡应用型高校的学生的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意在引入翻转课堂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期促进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科学技术发展始终伴随着对技术伦理的讨论,加强技术伦理教育是对理工类课程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理工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目前仍存在思想上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视不足、课程内容上与德育要素的融合不充分、课程考核标准与思政要求结合不够等问题。就“信息安全”课程而言,通过对其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分析,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而从课程的内涵、外延及评价体系方
期刊
[摘 要]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关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大范围覆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情感、行为、意志等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并积极展开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3-004
期刊
[摘 要]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通过对美、日、英、德四个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啟示:严把职前培养“关口”,提高教师教育标准;完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切实增强培训效果;以质量保障为核心,完善教师教育保障体系。   [关键词]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期刊
[摘 要] 以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3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专业认同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是很高,而且高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低于低年级。针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增强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措施,以利于帮助大学生增强专业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论断,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程通过邀请校领导上讲台授课、运用古典诗词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主题分享活动和自主拍摄微电影等改革举措,努力向“八个相统一”看齐。   [关键词] 思政课;八个相统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