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东的诗(1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的醉
  年知天命,开始减去
  突兀的枝叶,接纳每一阵清风。
  日常浸润的晨光、阳光与星光
  于我皆是大福报。
  这个年岁,我已自觉,见光
  见光中的万物,而忽视阴影。
  乐山,乐水,乐其间的酿造
  釜中沸腾的水,趋于平复。
  那些在时光中不断筛留的事物
  我日益欢喜
  起居饮食,也不同往昔,
  正接近精致的利己主义。
  年轻时善饮的低度香醪
  已基本遠离。
  隔三差五的欢聚与告别
  只中意50°以上的陈酿。
  对繁复提纯的凛冽,愈加看重
  人生的下半场,惟有
  每次历经的真实与纯度
  才让我沉醉
  我偏爱高度的香醪
  年知天命,开始减去
  突兀的枝叶,接纳每一阵清风。
  日常浸润的晨光、阳光与星光
  于我皆是大福报。
  这个年岁,我已自觉,见光
  见光中的万物,而忽视阴影。
  乐山,乐水,乐其间的酿造
  釜中沸腾的水,趋于平复。
  那些在时光中不断筛留的事物
  我日益欢喜
  起居饮食,也不同往昔,
  正接近精致的利己主义。
  年轻时善饮的低度香醪
  已基本远离。
  隔三差五的欢聚与告别
  只中意50°以上的陈酿。
  对繁复提纯的凛冽,愈加看重
  人生的下半场,唯有
  每次历经的真实与纯度
  才让我沉醉
其他文献
李文俊初二之夜宴  天要起风了  李文俊的酒宴在起风之前  诱走我们卧榻上的时间  起风之前  一部分冬天被我们扔掉  又被好心的厨子弯腰拾起  往菜根香九州店的路上  缺席者都是失恋了一个月的诗人  其颜面如挂在电线杆上的癞蛤蟆  其步态如斜坡上分娩的响尾蛇  骤然使我想起  他们的身子都曾失贞于春日  起风之前  满街灯光迫使一座孤城收留了我们  群星出于善意挂出两枚赝品  天气越冷,越是一个
吃饱了撑的  我吃掉了一窝小猫头鹰。罪过,罪过。我吃芋头的时候,觉得我正在吃小猫头鹰。它们太相像了。芋头粗糙的皮简直是对猫头鹰羽毛的仿真。岂止如此,就是外形也有相象之处。古人称芋头为“蹲鸱”,早就心照不宣。设想一个农民在自留地里挖芋头,挖着挖着,芋头忽然都像猫头鹰一样飞走,农民会有什么反应?惊讶?大笑?恐惧?沮丧?我想更多的是沮丧吧。辛辛苦苦种植的东西,拍拍翅膀飞走了,惊讶会有,大笑会有,恐惧也是
只有水,容得下故乡也容得下异乡  容得下天空与大地  容得下满身的愧疚与负累  容得下我这个两手空空、无所建树的孩子  它为我洗去了目睹麦子和稻谷倒伏的  忧伤  拭去大地日夜奔逃卷起的灰尘  它浅浅的笑容  早已让我忘记了自己是一段失水的枯木  但我不明白,它为什么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让别人看见的永远是它光鲜的一面  而世事如此纷乱芜杂  它一定有过痛彻骨髓的劫难和苦楚  熟悉的水一直晾在墙上,
冬天的樱桃树  曾经,如花的容颜  被春光收回了  曾经的绿裳,被秋风  一片一片地撕剥  冬天的樱桃树,只剩下一副骨骼  如剑,如矛,直刺苍穹  如一个人的落寞  穿透如水时空  低洼  一阵风过去,地上的枯叶  被吹进一处低洼  这些曾高悬枝头的叶子  紧贴泥土,抱成一团  像是找到  失落已久的宁静  潸然泪下  闲下来时,我会如  一面镜子  放空自己  玻璃外,你的轮廓  那么清晰  那
2018年初,受圆明园遗址保护基金会委托,北京交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启动了六个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野负责“圆明园文创基因图谱研究”设计项目。从项目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该课题组。对于当时大四的我而言,“能参与圆明园设计,不管是干啥吧,我都有点骄傲”,这样的话我跟同学、家人都说了个遍。  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儿  “圆明园文创基因图谱”,听起来好像有些厉害,事实上也真厉害。  “基因”是生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一直在乡下教书。最大的爱好和最多的乐趣就是写诗。  到了1980年代,有一张对开报纸,虽然它远在天边,却又宛若近在眼前,如同圣殿,让我对它心仪神往,朝思暮想,常常熬更打夜,写诗,抄诗,向它投奔。  它,就是《诗歌报》。  在我的印象中,《诗歌报》办得格外精彩。一是它的朝气,代表着中国现代诗歌多元发展的方向。二是它的胸襟,包容了中国现代诗歌最重要的各个诗群和流派。三是它的
梅里美说,一个人说起自己时,便会得意忘形。我说起自己时是不安的,写创作谈,谈论自己的诗歌,无疑是尴尬和犯难的,不知道从哪里起笔,也不知道说些什么,诗歌自身难以定义,作为一个写诗人,他的内心更多时候是疑惑、困顿和空茫。  我写诗较早,初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后来诸多原由,后来因故中断写作,一断就是十数年。几年前重又回来写诗,结识了一些朋友,也得到他们的激励。诗是什么样的概念,本质,属性,她该是什么
每周末的早上八点多,我妈妈的例行“查岗”电话会如时到来,虽然偶尔会因为睡懒觉接不到。  燕归巢——亲情就在身边,不管走多远  “吃过了吗?”  “刚吃过了,你和我爸呢?”  “我和你爸也刚刚吃了,你爸爸出去锻炼了,我准备去买菜。你最近学习怎么样?”  “你一个人在外,要照顾好身体,有什么就跟爸妈说……”  这段对话似乎已经成为了我和妈妈之间的一种“默契”,我听了一句就知道下一句要说什么。  而“吃
没有比一盆烧得正起劲的炉火更敞亮的胸膛  風呼啦啦地响,火苗伸长脖子  看一个个出走的人赶往温暖的道场  我们都是鬼魂,游走高楼间做着白日梦  呼朋唤友,说着违心的话  我们已习以为常,拍着胸脯  将难以办到的事情说得轻描淡写  我们就这样承诺、纠结、失信于人  面对一盆火  脸红  屋宇  浩荡的人群随着飞逝的流星划过时空  屋宇还在,梅花安静开放  我不得而知  环绕城墙的水流是怎样一种心态 
世上的一切,都是在未完成的状态当中,逐渐消解和增长。摆在每个诗人面前的真正的严峻现实是:如何在庞大无序但又万象陈列的诗歌丛林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向上的路径,以及如何在坚守与冒险的双翼之间,积攒最优良的“材料”与“黏结剂”,于绝顶或峰峦……至少无人处,建立自己的诗歌之塔。  诗歌绝对不是直接来源于现实物象乃至普通的情感和意緒的产物,至少小是用客观存在的“砖头”和“泥土”等“现场”和“现象”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