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私下认为正确认识惩罚、实施惩罚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元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开发。许多教师深受“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的理论禁锢,始终将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在正面教育的偏狭区域,中学班级教育工作陷入了软弱单一、无为低效的困境之中。
第一,追究造成惩罚教育滑坡的原因。
一是舆论导向的偏异。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正面教育,宣传看好,研究有加,造成了深重的片面心理积淀和惯性心理倾向,使人们一直倚重于正面教育,而对惩罚教育则贬而抑之,越来越冷落、轻淡,把教育工作逼上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片面狭窄的形而上学的轨道。
二是心理认知的迷误。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惩罚的目的和作用,他们总以为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形,或是产生忧郁自卑,所以在惩罚的运用上总是思之又思,慎之又慎,生怕背上体罚学生的罪名,陷泥而污师德,惹是非而得其咎。
三是实践效果的困扰。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也有不少教师大胆地使用了惩罚,有时效果不佳,或顶牛冲撞,正面“引爆”;或阳奉阴违,暗中抵拒捕或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或自暴自弃,沮丧颓放......负面效应的多方面反馈深深地困扰着广大教师,使教师们困惑张惶欲施无计,只好始罚之,而终弃之。
失去一冀的残缺的教育以搏击辽阔的思想领空,断裂的教育空档也难以凝聚整体教育的强大合力,它影响着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育,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一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弱化。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了一种接受心理定势,即只能听顺耳的表扬话,温雅的规劝话,正面的鼓励话,而一旦输入批评信息,采用批评手段,就会产生强大抗体,引发回避、沉默、戒备、敌视等一系列行为。
二是不良行为习惯的膨胀。不少教师出于善心爱意,总是慈母般地呵护学生,设想周到,关怀入微,生怕他们磕了碰了,有所闪失。这种过分保护学生的意识使得他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也变得慎小慎微、顾虑重重,唯恐伤害了学生,于是,对优点长处总是大加褒奖、肯定有加,对缺点错误则常不置可否,掉以轻心。
第二,为了正确客观地认识惩罚的实质和效用,增强操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我们有必要对惩罚的教育功能做一个理性描述。
一是劝告。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但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惩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向善。
二是激励。惩罚同样具有反向激励功能。对中学生来说,具有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希望自己总是超过别人,故而他们对于失败特别敏感在乎,所以适当地运用惩罚对学生进行行为改造是完全可能的。
三是警他。警他就是通过惩罚手段,教育个别,影响群体,以儆效尤的举措之一。
第三,惩罚的操作首先要打消思想顾虑,扫除心理障碍,敢于惩罚。其次,惩罚的成功操作是一种艺术和技巧,也是一种本领和机智。我们不仅要敢于惩罚,还要善于惩罚。善于惩罚,关键要找到切合当下的惩罚形式,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对惩罚的形式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究,狠抓了常规式惩罚和评选式惩罚两种形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常规式惩罚。常规式惩罚是运用于班级工作常规管理的惩罚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其一,损坏班级利益,影响班级名誉的罚为别人或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
其二,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的,除必须按要求完成作业外,罚抄诗歌教育、名人警句数则,或为大家唱一支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其三,不遵守课堂纪律,损坏公物等罚为班级买一件纪念品以挽回不良影响。
其四,打架斗殴或所犯错误有较深思想根源的,罚写一份心理病历,并针对错误写一句自我警策的座右铭。
其五,考试出现了较大失误与波动,罚写一份学习病历、分析病因、总结教训,提出治疗方案与对策。
二是评选式惩罚。评选式惩罚是利用学生的自尊好强心态,发挥集体教育优势,定期举行的班级评选活动。
这种惩罚对比鲜明,反差巨大,是一种精神上的强烈刺激,心灵中的十字架。为避免成为后一类人,学生们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克己守纪勤奋好学,无形中就提高了班级教育管理的水平。
第四,惩罚的操作不仅要注意方式方法,亦应讲究操作规范,否则就会大大影响实施效果,甚而产生负面效应。一般说来,规范化的操作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惩罚和说服教育相结合。惩罚一定要伴之以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的性质、危害、根源,认清受到惩罚的道理,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这样使学生心服口服,认同教师的惩罚手段,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要出于爱心善意。热爱学生是教师根本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的行为准则。教师对于学生切不可歧视、厌恶、嫌弃、粗暴,而要热情、诚恳、冷静、细致,否则惩罚教育很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三是要掌握分寸,合理公正。处罚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来决定给予必要的惩罚。要防止教师的“成见”与“偏爱”的情感因素在处罚中作祟,造成处罚的失衡、失准、失当、失败。
四是要采用间隔的惩罚。惩罚不宜滥用,泛滥无度的连续惩罚是一种灾难。它能迅速引发受惩者的心理疲惫和消极适应,导致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的心理防卫,从而造成惩罚的失败。过多的惩罚势必引起高度的焦虑水平,击垮一个人自尊自爱的心理屏障,导致自暴自弃的精神坍塌。
综上所述,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抓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一定要把正面说服教育和惩罚管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并重双管齐下,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能走出困境,抓出实效,再上新的台阶。
第一,追究造成惩罚教育滑坡的原因。
一是舆论导向的偏异。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正面教育,宣传看好,研究有加,造成了深重的片面心理积淀和惯性心理倾向,使人们一直倚重于正面教育,而对惩罚教育则贬而抑之,越来越冷落、轻淡,把教育工作逼上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片面狭窄的形而上学的轨道。
二是心理认知的迷误。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惩罚的目的和作用,他们总以为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形,或是产生忧郁自卑,所以在惩罚的运用上总是思之又思,慎之又慎,生怕背上体罚学生的罪名,陷泥而污师德,惹是非而得其咎。
三是实践效果的困扰。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也有不少教师大胆地使用了惩罚,有时效果不佳,或顶牛冲撞,正面“引爆”;或阳奉阴违,暗中抵拒捕或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或自暴自弃,沮丧颓放......负面效应的多方面反馈深深地困扰着广大教师,使教师们困惑张惶欲施无计,只好始罚之,而终弃之。
失去一冀的残缺的教育以搏击辽阔的思想领空,断裂的教育空档也难以凝聚整体教育的强大合力,它影响着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育,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一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弱化。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了一种接受心理定势,即只能听顺耳的表扬话,温雅的规劝话,正面的鼓励话,而一旦输入批评信息,采用批评手段,就会产生强大抗体,引发回避、沉默、戒备、敌视等一系列行为。
二是不良行为习惯的膨胀。不少教师出于善心爱意,总是慈母般地呵护学生,设想周到,关怀入微,生怕他们磕了碰了,有所闪失。这种过分保护学生的意识使得他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也变得慎小慎微、顾虑重重,唯恐伤害了学生,于是,对优点长处总是大加褒奖、肯定有加,对缺点错误则常不置可否,掉以轻心。
第二,为了正确客观地认识惩罚的实质和效用,增强操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我们有必要对惩罚的教育功能做一个理性描述。
一是劝告。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但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惩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向善。
二是激励。惩罚同样具有反向激励功能。对中学生来说,具有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希望自己总是超过别人,故而他们对于失败特别敏感在乎,所以适当地运用惩罚对学生进行行为改造是完全可能的。
三是警他。警他就是通过惩罚手段,教育个别,影响群体,以儆效尤的举措之一。
第三,惩罚的操作首先要打消思想顾虑,扫除心理障碍,敢于惩罚。其次,惩罚的成功操作是一种艺术和技巧,也是一种本领和机智。我们不仅要敢于惩罚,还要善于惩罚。善于惩罚,关键要找到切合当下的惩罚形式,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对惩罚的形式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究,狠抓了常规式惩罚和评选式惩罚两种形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常规式惩罚。常规式惩罚是运用于班级工作常规管理的惩罚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其一,损坏班级利益,影响班级名誉的罚为别人或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
其二,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的,除必须按要求完成作业外,罚抄诗歌教育、名人警句数则,或为大家唱一支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其三,不遵守课堂纪律,损坏公物等罚为班级买一件纪念品以挽回不良影响。
其四,打架斗殴或所犯错误有较深思想根源的,罚写一份心理病历,并针对错误写一句自我警策的座右铭。
其五,考试出现了较大失误与波动,罚写一份学习病历、分析病因、总结教训,提出治疗方案与对策。
二是评选式惩罚。评选式惩罚是利用学生的自尊好强心态,发挥集体教育优势,定期举行的班级评选活动。
这种惩罚对比鲜明,反差巨大,是一种精神上的强烈刺激,心灵中的十字架。为避免成为后一类人,学生们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克己守纪勤奋好学,无形中就提高了班级教育管理的水平。
第四,惩罚的操作不仅要注意方式方法,亦应讲究操作规范,否则就会大大影响实施效果,甚而产生负面效应。一般说来,规范化的操作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惩罚和说服教育相结合。惩罚一定要伴之以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的性质、危害、根源,认清受到惩罚的道理,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这样使学生心服口服,认同教师的惩罚手段,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要出于爱心善意。热爱学生是教师根本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的行为准则。教师对于学生切不可歧视、厌恶、嫌弃、粗暴,而要热情、诚恳、冷静、细致,否则惩罚教育很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三是要掌握分寸,合理公正。处罚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来决定给予必要的惩罚。要防止教师的“成见”与“偏爱”的情感因素在处罚中作祟,造成处罚的失衡、失准、失当、失败。
四是要采用间隔的惩罚。惩罚不宜滥用,泛滥无度的连续惩罚是一种灾难。它能迅速引发受惩者的心理疲惫和消极适应,导致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的心理防卫,从而造成惩罚的失败。过多的惩罚势必引起高度的焦虑水平,击垮一个人自尊自爱的心理屏障,导致自暴自弃的精神坍塌。
综上所述,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抓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一定要把正面说服教育和惩罚管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并重双管齐下,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能走出困境,抓出实效,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