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的:观察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脑血栓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 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是治疗20次(4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运动功能改变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0天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十分明显,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火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显效快,疗效显著,为治疗此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方法。
  关键词 脑梗塞 火针疗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康复科脑梗塞的住院患者,60例患者由专人随机交替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由两个管床医师分管,管床医师只对病人进行常规治疗,不参与火针及星状神经节治疗。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35~76岁,平均50+18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8~75岁,平均48+17岁;两组入选患者发病时间均为早期1个月以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 病例入选标准 ①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梗塞的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在一个月以内;③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
  1.2 病例排除标准 ①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及混合性脑卒中患者;②脑梗塞合并严重的心脏病、严重的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③脑栓塞患者;③对火针过度恐惧或晕针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进行必要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均是2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查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对疗效进行评定。
  2.1 治疗组治疗方法 治疗组30例用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方法治疗。先进行SGB治疗:令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枕头置于颈胸相连部,让颈部充分伸展并保持颈肌松弛状态,SGB进针的部位在第6颈椎前结节即环状软骨旁开1横指,在环状软骨旁处反复触摸,推开颈动脉和颈静脉,进针深度到达横突骨面,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即可注入药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所用药物为2%利多卡因2.5ml,加1ml VitB6,加2.5ml生理盐水。阻滞成功的标志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霍纳氏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是: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凹陷、结膜充血、鼻充血或阻塞感、面部无汗。
  


  观察15分钟无其它不良反应后再行火针治疗。
  火针操作方法:①消毒:在选择的穴位或部位上用2%的碘酒消毒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②烧针:消毒后点燃酒精灯,左手将灯移近针刺的穴位,右手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根据针刺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③进针:将针烧至通红时迅速将火针准确地刺选定穴位,并快速敏捷地将针拔出。头部运动反射区刺入较浅,仅到达帽状鞘膜和工作;有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较轻劳动和工作;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3.2 观察项目 简化McGiU疼痛问卷。共分3部分:疼痛分级指数(PRI)含有11个感觉性词与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0、1、2、3分,可计算出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视觉模拟量表(VAS)为一条10cm长的直线,分为10个点,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现有疼痛强度(PPI)分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6级,分别计0、1、2、3、4、5分。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5 治疗结果
  
  5.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组均有较好疗效。
  5.2两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见表2)。在VAS、PPI、PRI评分上,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i>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疗效;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Pi>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6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治疗组先用放松性手法,使颈肩背部肌肉松弛;然后患者采用仰卧位,平静放松,能较好配合医者;在颈肌放松的情况下,医者不需用太大力量去克服因某些肌肉紧张而产生的抵抗,患者痛苦小。拔伸牵引手法主要在于调整颈椎外平衡结构的动力平衡失常,通过对颈部周围特别是颈后部肌群及韧带的牵拉刺激,动态调节肌肉及韧带的柔顺性,以保证颈椎的稳定性,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通过间歇式操作的拔伸牵引,驰张交替输入良性刺激信息,以改善颈部肌肉的张力,进而改善其颈椎骨组织附丽处的应力状态,起到局部微调的作用同时,通过肌肉的张力改变,对有椎骨异常位移或角度变化而致颈椎失稳的内源性骨性结构产生整复作用,是拔伸法产生疗效的力学基础。屈颈成角于患椎,目的是使该椎体各关节处于失稳状态,因而只需轻轻旋转提拉,即可复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能事半功倍。并且本手法操作时,颈椎处于拔伸牵引状态下,有利于分离关节面,减轻神经根压迫。故治疗组能够取得较好疗效。有研究表明,牵引针刺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牵引疗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结合针刺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上颈椎牵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且有效的疗法,通过牵引。有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调整小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针刺能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缓解局部肿胀,松解粘连组织。
  脑梗塞早期的病理改变为应激性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脑缺氧、脑水肿,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脑缺血的预后有着密切关系,SGB可治疗其 所支配组织器官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各种疾病,使其支配区域内血流增加,循环改善,并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在文献中对于SGB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也有临床及实验室方面的研究报道,史珞等发现单独使用SGB也可抑制脑梗死患者的自由基反应和自由基清除酶的消耗,提示SGB在脑梗死治疗中具有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目前有研究表明,氧自由基损伤是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CIR)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全守波等人的研究表明SGB可明显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兔全脑缺血一再灌注后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平衡失调及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70的过度表达,对脑缺血一再灌注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贺纯静等运用SGB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观察认为SGB可阻断颈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调理中枢的血管舒缩功能,使头面部血管扩张,痉挛缓解,灌流量增加,患区血液循环增强,也得出结论认为SGB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彭全民等的研究发现SGB可以明显的减轻脑水肿,提高脑组织中自由基清除剂SOD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明显的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病理检查结果也显示SGB组脑神经元细胞受损程度明显减轻,说明具有一定的脑神经保护作用。SGB最大的特点及生理学效应是使其支配区域的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改善脑血流量,调节血浆舒缩血管物质的平衡,增加局部氧含量及被激活的清除酶含量,起到抑制和阻断自由基连锁反应和减少清除酶消耗的作用,进而减轻脑水肿,同时可以干扰应激产生的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的反应,降低儿茶酚胺水平,阻断或改善随后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赵英等人的研究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血管管径横截面积均增加,这种增加不仅使脑血流得到改善,耳蜗的血流状况也相应得到改善。以上研究证明SGB治疗能改善病灶侧大脑血液供应,使之供应量更趋向合理,阻断血管调节障碍继续发展,有利于受损脑细胞的修复,保护正常脑细胞可能由于调节障碍而受到进一步损害,进而保护了半暗区及周围的正常脑组织,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火针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本临床观察将两种有效方法联合应用,证明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运用火针加SGB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火针联合SGB治疗脑梗塞比只用火针或只用SGB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常规康复治疗在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作用不容忽视,其对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起了基础性的作用。
  
  5 结论
  
  治疗组患者治疗20次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均十分明显,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观察认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火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确切,可明显缩短疗程,方法简便可行,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胸推小关节紊乱 推拿治疗 中频治疗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胸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俗称“岔气”,包括胸椎关节突关节及肋椎关节错缝。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整复,配合中频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疗效,并对100例进行了临床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取2006年1月-2008年5月本院门诊病例100例,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
期刊
关键词 腰扭伤,急性 推拿治疗 按动疗法 原理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多发于体力劳动者或平时缺乏劳动锻炼而偶尔参加劳动的人,因其在不正确的情况下或腰部过度屈伸和关节扭转超过了腰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而伤及腰骶部肌肉、韧带、滑膜等软组织的一类疾病。按动治疗此法具有:简便、快捷、有效的特点。笔者自2004-2006年治疗患者216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16
期刊
关键词 颈椎病,交感神经型 推拿治疗    颈椎病变导致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此病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笔者在近年来的临床上遇到很多此类型的颈椎病,本人借鉴了很多老师的手法,取其所长,总结出了治疗此病一套的手法,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人以此手法在临床上针对50例此类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在这些患者中,
期刊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手法治疗    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是一种髌骨软骨面与其相应的股骨踝面的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为髌骨软骨关节面软骨有局限性的软骨软化原纤维形成鳞状碎裂。晚期软骨糜烂、骨质暴露、髌骨边缘骨质增生。此病多发于青少年或中年以前,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以及体型肥胖者多见,多有创伤史或劳损史,女性多于男性。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手法治疗髌骨软骨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外科诊疗的体会。方法:1998年2007年间收治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42例,分析其术前诊断和手术处理的时机和方式选择,观察其效果。结果: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术前能定性定位确诊的几率低。右半结肠癌急性梗阻均作I期切除吻合术,无手术并发症,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视具体情况而定。结论:老年患者机体反应差、手术耐受差、并存病多等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掌握手术时机、
期刊
关键词 痛经,继发性 振腹手法治疗  中成药治疗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在治疗上,方法各异,特别是继发性痛经,由于其病因多而复杂,某些原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病机尚未明了。治疗上方法不同,效果各异。为探寻一种疗效持久病人易于接受的绿色疗法,我们和妇科门诊合作,针对盆腔炎和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采用了振腹手法结合中成药进行了治疗,实验结果经统计学X2验后显示该种治疗方法较单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胫骨髁骨折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选取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57例(58个)新鲜闭台性胫骨髁骨折临床治疗情况(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分析。随访57例,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3个月。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42例(73.7%),良10例(17.5%),中5例(8.8%),差0例,优良率为91.2%。结论正确选择和运用治疗方式以及科学系统康复是使
期刊
关键词 腰推管狭窄症 推拿治疗 中药烫熨法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征,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响,而使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等,椎管容积缩小,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所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称为脊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作者采用推拿结合中药烫熨治疗脊椎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
期刊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皮试 过敏性休克 案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1岁,近两日出现腰痛,曾行MRI检查提示:颈、胸、腰椎退行性变,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予鮭鱼降钙素(诺华制药,产品批号S0095,生产日期2008年08月,有效期2011年07月)用注射器抽取0.2ml鲑鱼降钙素注射液(50IU/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充分混匀后,在右前臂内侧给予0.1ml皮内注射。皮试10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支沟穴对外科术后患者大便的影响。评价支沟穴促进外科术后排便的效应,探索推拿防治外科术后便秘的方法。方法:将168例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一指禅推支沟穴;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指禅推支沟穴不能促进外科术后患者的大便排出。  关键词 支沟穴 外科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