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作图能力提升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04555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图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方式,也是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系统地引导学生体验图形的作用,使其产生主动作图的意识,也要训练学生的作图技巧,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互助活动,提升作图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精准作图,确保所作图形是有用的,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作图,会作图的方法技巧,作有用的图,为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作图意识;作图技巧;作图评价;精准作图
  笔者所在高中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常常手足无措,甚至对文字稍多的题目产生畏惧心理.然而,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作图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017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就是直观想象这一素养的重要支撑点.直观想象主要包含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要求学生会利用图形分析、描述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直观的数学问题模型,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主动作图的意识,并掌握有效作图的基本方法呢?下面,笔者以函数图像为例,探讨高中数学作图能力的培养.
  笔者发现学生在作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主动作图的意识;
  (2)没有形成良好的作图方法;
  (3)所作图形不能准确反映函数的性质特征.
  针对学生在函数作图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体验图形的功用,产生主动作图的意识——“我要画”
  人去做某一件事必然有其目的性.若要让学生坚持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作图,必先让其感受到作图的巨大作用.数学中很多概念具有抽象性,而高中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接触的社会面还不够广,就很难理解这些概念.作图是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方式,它可以使那些让学生感到枯燥冗长的文字和抽象难懂的符号形象化、具体化,帮助他们形成对知识和问题的直观感知,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作图也是在作图中学习,他们在动手作图的过程中养成了观察、分析与反思的习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因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利用所作图形来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经历绘制图形并应用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这种成功的喜悦和解决问题的便利在学生心里产生优先考虑作图的倾向,从而愿意着手作图.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都在想方设法营造作图的情境,秉承要作图、能作图就一定作图的原则,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图形的变化,使得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表达的含义以及亲自作图分析,化抽象为直观,非常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潜在的动力被唤醒,对数学作图分析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函数的值域存在误解,他们常常将区间两端的x值直接代入函数式计算函数值,然后得到所谓的值域.这个做法对于该区间内的单调函数是可行的,但对于不单调的函数来说就是错误的,而初学函数的学生一时还不太明白这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预先运用几何画板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作为例子,
  然后在x轴上的某一特定区间[m,n]内任取一点P,拖动P 点并追踪对应y轴Q点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结论——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值域就对应着Q点走过的轨迹,这与学生先前直接将区间端点代入得到的值域截然不同.
  二、学习基本函数的图形特征和各种变换方式,提升作图技巧——“我会画”
  学生若要学会作图,必先将一些基本的图形掌握好,并且学会将基本图形进行灵活变换.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熟记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还要学会各种变换,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作图打下基础.
  1.确保学生熟练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
  学生要作函数图像,其蓝本就是他们所记住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只有将这些函数的图像特征记住,学生才有作图的基础,作图时才有凭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函数的性质及图像特征.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循环练习,使学生对随机给定的一个基本初等函数能立即作出它的简图.
  2.函数的四大基本性质反映在图像上的特征
  函数的四大基本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具体的初等函数使学生理解这些性质的图形特征,然后通过函数延拓的方式进行巩固,即给出图像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性质特征补全图像其余部分.
  3.掌握函数图像的变换技巧
  函数图像的变换主要包括四种:平移、伸缩、对称和翻折.
  學生在平时练习和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函数基本都是由初等函数经过一些变换得到的.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练习这些函数图像的变换技巧,逐步提升其作图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已经掌握作图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循环反复地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提高学生作图的熟练度,并拓宽知识面,以使学生动手作图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相互评价,交流作图技巧,提升学生作图分析的能力——“他会我也会”
  作为一个初学者,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预留时间解决问题,较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当堂组织学生开展作图分析互相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也是一种讨论式教学,它有助于学生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作图也更加积极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作图分析的展示与评价机会,可让学生之间的作图经验、方法以及技巧得以适时碰撞、改良乃至创新,更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作图的能力.同时,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也是构成学生作图能力的一个要素,学生读懂他人的图形与符号,理解他人的作图思想与意图,并经过消化吸收后,将使自己以后的作图更具交流性,令他人更易于读懂自己的图,更易理解自己的思想.   笔者常采用的做法是,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含有作图的活动,先安排学生根据题设条件进行作图,自己作为引导者做好示范、引领和指导工作.在学生完成作图之后,笔者再将图形用多媒体系统进行展示,让学生交流作图和思考的过程,观察别人的作品,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或者不同作品之间进行比较,这样能使他们在不断地纠错和评价中获得作图策略的改良.同时,展示一个优秀的作图还能强烈刺激其他同学作出完美图形的欲望,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特别指导,可让他们先通过其他同学的展示学习作图的方法技巧,然后慢慢有意识地拿笔作图,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起来了.
  四、精准作图,提升图形的有效性——“我的图有用”
  学生的作图是出于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而进行的,学生只需作出满足要求的图形即可.这样一来,有些学生会过于追求快,没有根据题意来作图,或者图形数量关系不符合实际等.因此,学生所作的图形既要快速又要有用,这就对作图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精准.那么,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提高作图的精准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深挖题设条件,审清图形特征
  教师应训练学生先逐词逐句地阅读题设,把蕴含在其中的条件一一罗列出来,并指出当中哪些条件对图形特征作出描述或提出要求,然后使用尺规作图,尽可能做到规范,确保每个图形特征都要满足.
  2.理清数量关系,确定图形位置关系
  “形少数时难入微”,学生在作图时应该通过推理或者运算得出相关数值的相等和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做到“入微”.这里要考虑的图形关系主要包含:图形与坐标轴、图形与图形之间是否有交点,哪个图形在上或下,哪个图形在左或右;封闭或半封闭的图形间还要考虑是否有包含关系,若有,哪个在内或外;若含有未知参数时,要考虑参数对图形的影响,作出逐渐变化的、不同的图形.
  3.事后反思,提升作图能力
  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做到十分精准的作图,故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以便后续改进.就算学生成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也要回味其中的成功之处,并对成功作图的方法加以巩固,积累精准作图的经验,最后作图能力的提升就水到渠成了,也就增强了学生作图的信心.
  总而言之,学生数学作图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学生的作图能力乃至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要贯穿整个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坚持有目的地、系统地挖掘作图、用图的机会,让学生在作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漸学会作图,熟练作图,最后主动作图,让学生形成用图形说话、用图形推理、用图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作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邱磊.“偷师”杜威:开启教育智慧的12把钥匙[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彭兴俊,刘正军.函数的基本性质与图像变换[J].新高考(高一版),2006(10).
  [3](美)布鲁克菲尔德,(美)普瑞斯基尔.实用讨论式教学法:第2版[M].罗静,褚保堂,王文秀,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较为抽象的学科,若教师能在数学课堂上应用趣味教学法则,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趣味教学法的实践价值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提出了打造游戏教学环境、灵活使用教学用语、应用引导式教学模式、布置合理化课后作业等策略,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使其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游戏情境;课后作业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培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其今后的理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老师不仅要注重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将STEM教育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能够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认知.本文对STEM教育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以期提高小学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类比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根据教学实践可知,类比教学法对于锻炼学生抽象思维、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类比教学法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应用方式和策略,对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反思,希望对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等问题,分析了“黑色五分钟”这一教学低效期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笔者巧妙应用儿歌、游戏、竞赛、操作等形式的数学补白训练,既冲破了“黑色五分钟”这一教学瓶颈期,又进行了多种数学素养的补白训练,使低年级数学课堂更具有效性、數学味和生命力.  【关键词】黑色五分钟;教学瓶颈;补白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当紧张的教学活动持续一定的时间后,学生的集
期刊
【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元素,为学生构建生动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含义出发,从多角度分析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方式,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其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形成数学思考、提高运用能力、改善学习态度的一个途径.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阅读能力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在阅读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养.本文先是简单阐述学生数学阅读中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策略,并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给出建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在逐步展开和推进.而相对初中数学来说,高中数学要更加抽象,更加具有理论性,所以我们教师要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方法开始逐步适应,从而由熟悉到陌生,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新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为例进行研究.  【关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有效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也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为学生终身研究以及学习该学科知识奠定基础.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能够使得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基础理
期刊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强调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学生差异确定学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尊重学生差异性的解题方法、钻研教材备课精细、引入差异化教学模式这些尊重认知差异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差异;差异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受到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学生个体对于相同数学知识点的接受速
期刊
【摘要】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直接教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根据他已经存在的数学经验或者认知结构去进行的一种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判断学习起点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教材起点,二是学生经验起点.其中,学生经验起点更为重要.有了以上的理论基础,笔者开展了自己的研究,为帮助教师利用学习起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供可能.  【关键词】学习起点;数学课堂;学习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