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ical history的概念和汉译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国内将贝克的geographical history一词译为“地理学史”或“地理史”的问题,结合他的新作对geographical history这一术语的论述及学科合法地位的诉求,认为应译为“地理历史学”。同时结合国内学者对“地理历史学”的术语混乱和学科诉求做了论述,分析了“地理历史学”术语混乱的部分原因。认为对国内外“地理历史学”思想应给予注意,给予“地理历史学”一个合法的学科地位。
  关键词:地理历史学,国内认同
  中图分类号:N04;H059;K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5—0023—07
  一“Geographical history”翻译引起的思考
  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庞杂,专论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著作较罕见。1901年,乔治(H.B.George)以历史学的视角出版《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是第一部以之为题的著作,重版多次1。之后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H.C.Darby)《历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在英格兰、法国和美国的研究》一书,内容着重论述历史地理学的性质2。接下来就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贝克(Alan R.H.Baker)《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一书3,已由国内学者阙维民等翻译出版。
  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的一面,即在于面对共同研究主题时学科建构的关系,过去是“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有归属地理学和历史学两种观点①。现在看来,可能不仅于此,尤以贝克给出的维恩图(见图1)引出议题3。
  在该图中,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的核心非常明显: historical geography和geographical history。而且,贝克非常明确地说:“‘historical geography’是具有地理学视角的学科,‘geographical history’是具有历史学视角的学科。” 4在此,关于historical geography译为“历史地理学”是没有分歧的,也是国际通用的术语。但关于geographical history,则或译为“地理学史” 4,或译为“地理史”5,似有商榷之处。
  一方面,如译为“地理学史”,虽将geographical history置于学科范畴,但此译法有令人费解之处。首先,“地理学史”一般而言用的是history of geography,鲜有geographical history;其次,“地理学史”,中英直译“地理学的历史”,并无不妥,指称的是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历史,即地理学学科发展史,从属科学史范畴,这是学界所认同的,但这与该书主题“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没有直接的关系。
  另一方面,如译为“地理史”,则同样费解。“地理史”或可理解为“地理学的历史”,或可理解为“地理环境史”(history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若是后者,则按目前学科来看,地理环境史,既可能是人类或文明以前的环境演变,是“古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也可能是人类或文明出现以后的环境演变,是目前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之一。这两种理解,均与该书“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这一主题相去甚远。同时,若理解为“地理环境史”,并不属于学科范畴,也与贝克所论不及。
  后来,贝克在Classifying Geographical History一文(该文是少见且于近年发表的专论geographical history的文章,文章对geographical history做了历史的回顾和学科内涵的建构)②对geographical history一词的论述,充满批判地梳理,并强调该词的“学科”地位,而且几乎与“地理学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史)和“地理史”(地理环境史)在学科意义上没有多少关联6。
  另外,著名地理学史家格雷戈里(D.Gregory)和约翰斯顿(R.Johnston)等所编《人文地理学词典》将geographical history作为一门学科看,且是对历史地理学新的挑战7,且该书中history of geography(“地理学史”,作为地理学学科发展史的学科)是单独词条,论述geographical history时与之没有关联。而且,贝克在Classifying Geographical History一文中也引用了《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一书,但明显不是在讲作为地理学学科的历史。
  故此,geographical history的前述译法,值得商榷,应当有另一个确切的译法,且应译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名为妥。
  拙文以为,geographical history一词,应译为“地理历史学”为妥。对此译法,除去对思想的解读外,在国内亦有学者呼吁应把“地理历史学”作为一门与“历史地理学”有关联的学科看待,给予重视。
  二贝克“地理历史学”思想述要:以geographical history为议题
  贝克认为,历史地理学这一术语已作为一个学科而受到持续激烈的讨论,而geographical history却没有。而且geographical history这一术语的应用已显混乱,在认识论问题上模糊不清。从贝克的geographical history思想看,译为“地理历史学”为宜(他也以此说明该术语的应用混乱问题),有如下主要依据。
  其一,澄清术语。贝克多次提到,很多学者已在应用geographical history一词,但内容并非该词所指。如A Geographical History of Nova Scotia一书,所述是该区移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移民史,以及未来的统计预测,显然实际上文不对题,标题应该是“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Nova Scotia”(拙文所论Baker的评论,均引自Classifying Geographical History一文);1882年,历史学出身的法国学者德拉佩龙(L.Drapeyron)自相矛盾地坚信他将通过放弃他所谓的,名是地理历史而实是历史地理而成为一个地理学者,宣称“地理历史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其使命是为历史事件提供科学的或自然的解释”;1892年,美国学者斯凯夫(W. B. Scaife)出版了他在霍普金斯大学上课的讲稿America:Its Geographical History,内容却是美国大西洋及其海岸的探测和制图、美国领土边界的发展和美国地位的发展等;梅耶尔(D.Meyer)将其著作标为geographical history8,但其摘要却是“历史地理学”;穆勒(E. Muller)评论The American Way:A Geographical History of Crisis and Recovery为“建立殖民地至19世纪美国变化中的历史地理”9。所以,贝克极力主张对geographical history的应用给予合法地位。   以此来定义地理历史学,是贝克的重大创新之一(也是地理历史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实际上,将地理环境理解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地理环境两大部分,可能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地理环境都是自然与人文社会相互介入的,地理环境并非纯自然或人文社会的环境,而是具有二者介入的性质。这样来理解地理历史学则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影响,人文社会环境的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影响。这样一来,历史的发展实际上处于环境演变过程中,历史与地理无法脱离。这比简单的环境决定论要深刻得多,也不是简单的人类调适观,历史变成了“环境—人—社会”的统一体及其演变过程。 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地理环境”的解释对于历史发展中诸多事件的解读是无限的。如看似与地理环境没有多少关系的科学活动,就是这种“地理环境”的产物,这被孙俊和潘玉君等的研究所证实19—20。这也说明在现代,“地理环境”确实需要新的解释(同时也是为解释更多事物)。
  三国内地理历史学思想述要
  以上所述,若只是翻译问题的话,那么在国内,也不缺乏“地理历史学”的呼吁者,其思想同贝克批判者有之,有过之而无不及者有之。
  首先来看术语使用的情况。在此方面,国内应用“地理历史学”的现象不多,独见蒋大椿和陈启能主编《史学理论大辞典》有“地理历史学”和“西方地理历史学”两个词条,且使用较为混乱:
  (“地理历史学”:)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历史学与地理学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生活对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具体作用、后果,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具体影响,来解释有关历史现象,探讨历史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历史学和地理学结合的另一门边缘学科,即作为地理学分支之一的历史地理学,虽在研究的对象上各有偏重,具体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两者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它们所研究的都是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活动之间的关系,运用的基本方法都既有历史学的,又有地理学的。而且,两者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学者们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一般都把它们合为一体,等量齐观。21
  此段引文,从目前学界来看,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具体影响,来解释有关历史现象,探讨历史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这一句与贝克相似。但将地理历史学与历史地理学等量齐观,过去没有“地理历史学”的呼声时还可理解,现在则必须改变了。
  (“西方地理历史学”:)年鉴派主张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地理环境对历史的作用:地理环境提供着又局限着人的活动范围及可能性,人又在以世纪为单位的长时段中改变着一这环境,而且这一改变随着工业化的到来日益加速着。但还不仅仅如此,地理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明、文化的类型与演变途径。正是在这些方面,地理环境研究对于史学具有了新的意义。21
  从此段引文看,年鉴学派的思想与贝克对“地理历史学”是比较一致的,也与前文解读类似。不过,年鉴学派实际上是批判早期地理环境决定论中将“地理环境”等同于“自然地理环境”,其被动的一面是无法避免的。这倒说明,贝克的“地理环境”概念,以及拙文前述的解析,应是新时代的要求。
  另外,蒋大椿在《新中国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历程》一文中将“地理历史学”作为历史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同时又说是一个学科22,似有不妥:地理历史学有其研究的固有内容,不仅是一门方法论学科。
  以上学者的解读,引起了学者的反思。最有意义的是孙天胜和曹诗图二位学者的《历史地理学的名实之辨》一文,明显地与贝克相似,是在为“地理历史学”的合法地位努力,他们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应回归到研究社会历史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轨道,目前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应归属于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范畴。所以其结论是:
  历史地理学已存在几十年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呼唤它的新生。几十年来,我们把“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任务放在历史地理学的名头上,的确是有欠思量的。那样一种任务,它该有另外一种“名分”,如果考虑它与历史学的衔接,则可以称之为“地理历史学”,即从历史角度或时间维度研究地理环境。23
  更为庆幸的是,潘玉君《地理历史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地理基础》一文是目前学界直接以“地理历史学”为题,且如下定义“地理历史学”:
  地理历史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集团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包括稳定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变迁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求阐明人的集团的历史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统一性,以揭示出客观存在的“地理—历史”规律。24
  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地理环境”的解读,已是前文所提“‘环境—人—社会’统一体”的思想,也是年鉴学派的思想。当然,也与贝克有些相似。
  可见,国内的地理历史学思想,与国外相比毫不逊色。可能的态势是:随着我国研究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影响的发展,归名为地理历史学的内容将会更多,而且是跨学科的,远远超出了地理学与历史学的范畴。举一例来说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研究,目前已不仅是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任务了,费孝通是如下论述“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的:
  任何民族的生息繁殖都有其具体的生存空间。中华民族的家园座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的这一片广阔的大陆上。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称之为天下,又以为四面环海所以称四海之内。这种概念固然已经过时,但是不会过时的却是这了片地理上自成单元的土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25。
  这只是点明了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一种总体性影响,而对于“多元一体”格局的划分,必须追溯到青藏高原隆升事件:   从宏观的研究说来,中华民族所在的地域至少可以大体分成北部草原地区,东北角的高山森林区,西南角的青藏高原,曾被拉铁摩尔所称的“内部边疆”,即我所说藏彝走廊,然后云贵高原,南岭走廊,沿海地区和中原地区。这是全国这个棋盘的格局。26—27
  这一格局的形成,实际上说明了以地貌和气候为主导因素的我国民族生态格局的形成。这一生态格局的形成,实际上是青藏高原隆升的结果28—29。③
  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不是一门学科所能解决的问题,从民族定义上来看,可能需要的是民族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气候学和地理学等,其中,地理学与多元民族起源、民族迁徙、经济互补、语言传播、气候变迁等有关,且地理环境的变迁往往引发民族问题上的迁徙事件。这样看来,地理历史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地位。此例只说明地理历史学在诸多学科中的地位,也说明:给予地理历史学合法的学科地位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了。
  四结论与启示:学科认同与趋势
  从目前国内外态势来看,地理历史学已出现强烈的呼声,但却只是个别学者的努力。之所以如此,可能因为历史地理学已存在数百年了(从学科研究内容上看而不是学科命名看)。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大多学者认为地理学早期从属于历史学,我国尤其如此30,这可能影响到了学科命名,也就意味着,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认同,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同时,在学科分类上,目前并无“地理历史学”一说,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认同。
  但从研究内容来鉴定,则在地理学与历史学交叉的领域,过多的是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这一点无论是在地理学还是历史学中均存在。尤其随着综合问题研究的进展,交叉学科研究仍然是地理历史学或历史地理学的主要趋势。这样一来,为地理历史学“正名”是需要的。所以,当有呼声出现时,就应该正视这一事实。
  故而,在引进西学时,geographical history一词的翻译,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拙文的意义,也仅在此方面。同时,在编撰相关词典时,亦应适当引进西方思想,并结合国内学者的意见,给出地理历史学一个适当的位置,不宜与历史地理学混为一谈。
  注 释
  ①一般而言,认为属地理学者多出自地理学家之言,认为属于历史学者多出自历史学家之言。若在学科分类中有“地理历史学”和“历史地理学”之分,则争论可能要少得多。拙文所论“地理历史学”,或对此有些帮助。
  ②该文首次提交于德国汉堡大学举行的第十三次国际历史地理学者大会。
  ③此类文献较多,在此仅列两条重要文献。笔者也在撰写相关内容。
  参 考 文 献
  [1]George H B.The Relations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M] .Oxford:Oxford Press,1901.
  [2]Darby H C. The Relations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Studies in England,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M] . Exeter: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2002.
  [3]Baker Alan R H. Geography and History:Bridging the Divid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4]阿兰 R H.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M]. 阙维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谢湜.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新写法——阿兰·贝克新著《跨越地理学与历史学的鸿沟》述评[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4):146—154.
  [6]Baker Alan R H. Classifying Geographical History[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2007 (3):344—356.
  [7]Gregory D, Johnston R,Pratt G,et al.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5th)[M] .WileyBlackwell,2009.
  [8]Meyer D K. Making the heartland quilt:A geographical history of settlement and migration in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Illinois[M] .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2000.
  [9]Muller E. Historical geography, geographical history and The American Way[J].Historical Geography, 2004,32:7—18.
  [10]Williams M. Epilogue:Critique and evaluation[C]. In Darby H C.The relations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in England,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A] .Exeter.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2002. 
  [11]Merrills A H. History and geography in late antiquity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2]Earle C. Geographical inquiry and American historical problems[M].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3]Davis W M. Systematic geography[J] .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1902,41:235—259.
  [14]East W G. The geography behind history[M] .London: Nelson,1938. 
  [15]Mitchell J B. Historical geography[M] . London:English Universities Press,1954.
  [16]Wright J K. Geography and history crossclassified[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1960,12:7—10.
  [17]Earle C. The American Way:A geographical history of crisis and recovery[M] .Lanham:Rowan & Littlefi eld,2003.
  [18]Fay B. Environmental history:Nature at work[J].History and Theory,2003, 42:1—4.
  [19]孙俊,潘玉君,贾星客.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1):14—20.
  [20]孙俊,潘玉君.科学地理学提出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J].地理科学进展,2011,(12):4—12.
  [21]蒋大椿,陈启能.史学理论大辞典[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2]蒋大椿.新中国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历程[J].社会科学研究,1995,(6):83—95.
  [23]孙天胜,曹诗图.历史地理学的名实之辨[J].晋阳学刊2000,(6):93—96.
  [24]潘玉君.地理历史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地理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63—168.
  [22]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1—19.
  [26]费孝通.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2,(3):2—6.
  [27]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2,(2):3—10.
  [28]周延儒.古地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29]葛全胜,等.中国历朝气候变迁[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0]孙俊,潘玉君. 《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J]. 地理学报,2012, 67(8):1149—1153.
其他文献
在目前所见的网页、教材、科学和技术文献中,大多数作者用“组播”“多播”“多点传送”和“多点播送”来表示“multicast”。笔者觉得这些术语是收发关系颠倒的术语,建议使用“多目标广播”来表示“multicast”。同样,IP multicast用“IP多目标广播”来表示。尽管平常习惯使用2~3个字构成的中文术语,但“多目标广播”是“顾名”就可“思义”的术语。类似情况还有用“单目标广播”“任一目标
期刊
摘 要:Executive summary 是英文文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术语,而它的中文译法却多达十几种。本文对此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和对比,并在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译法,旨在促其术语规范化。  关键词:executive summary,术语,规范    一 什么是executive summary    executive summary是一个在多种英文文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英文术
期刊
他是一位测绘工程与技术的教育工作者;他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中国地图学之中,为地图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动力;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制图专业,以及第一个战场环境仿真实验室;他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地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从阅读地图到“走进”地图的飞跃。他就是中国现代地图学的开拓者——高俊院士。  2008年2月,得知工作在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的高俊院士在北京参加会议,笔者拨通了高院士的
期刊
摘 要:树枝状化合物dendrimer因其独特的完美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独特性能, 在最近20多年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关于dendrimer中文名的使用却非常混乱,在中国大陆至少有36种不同的中文名。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了这门新兴边缘学科在中国的交流与发展,亟需规范统一。综合考虑dendrimer今后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及名词的实用性等因素,建议将“树状物”作为dendrimer的中文定名。  关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meme的研究在国内渐有起色。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根据meme的词源、起因和传播方式,建议用“模因”为汉译名,同时探讨meme与语言、翻译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模因,译名,翻译    meme是英国生物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创造的一个词, 1976年首次出现在他写的科普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之后该书在全世界普及
期刊
摘 要:人类认知常以概念及其关系总和的形式体现,而概念在语言中借助于术语表达。术语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研究术语既为术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认知语言学开辟了新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术语,概念,认知语言学    一 术语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关系    术语与认知科学,首先是信息理论和认知心理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从信息理论中借鉴了信息和知识结构的概念、信息的加工和
期刊
印刷用语ICC的英文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它常以ICC profile的面貌频频出现于色彩管理的文章中,整个词是由三个词组合而成的专用复合词。  首词译为“国际”毫无疑问,争论的焦点是color,在生活中,color总是译为颜色。若将它放到工业生产中,例如与印刷生产结合时出现的color printing,color ink,color film等,就
期刊
本刊讯 能源煤炭名词审定工作继续取得进展。2008年6月26日,能源效率和节能分支学科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启动了该学科组的审定工作。会议讨论了本分支学科组选词范围及专家分工,初步确定以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建筑、耗能、照明、节材、能效标准和标识等方面的名词为主收词,并注重选收新词。会议还对部分新词进行了逐条讨论,并决定于9月份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能源效率和节能名词初稿。  已于2008年5月23日全面
期刊
摘 要: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德国、奥地利等西方国家术语学流派的影响,术语学在俄国应运而生。从俄国术语学流派的形成到术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术语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进入21世纪后,俄国术语学加强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术语研究向纵深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关键词:俄国,术语学,历史,现状    一 俄国术语学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不
期刊
2008年9月8日至13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界在台湾召开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后,笔者采访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委员会”台湾召集人陈泰然教授。  陈泰然教授,1945年生于台中县,196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理学院,1974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大气科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大学负责学术工作的副校长,海南大学客座教授。    做名词就是做学问    记者:作为气象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