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警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化的护理策略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ei_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策略早期预警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对疾病转归及发生重症病例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重症早期预警,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組患儿病情转归情况、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早(P<0.01),观察组发展为重症病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通过早期预警,及时识别重症早期征象,能有效阻断病情向重症转化,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早期预警手足口病重症护理
  2011年4~12月对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早期预警,及时识别重症早期征象,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危重症病例的发生,提高了手足口病临床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20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均伴有发热,38~41℃;均有皮疹,典型皮疹192例(96%),分布于口腔黏膜、双手足及臀部,为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均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出现皮疹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重症早期预警及时实施有效措施。
  判断标准:①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②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1]。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两组之间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重症早期临床特征改善时间比较,见表1。
  两组患儿病情转归情况比较,见表2。
  对手足口病重症实行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早期预警预防重症: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的重症早期特征,尤其对3岁以下的患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有持续高热38.5℃以上;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等[2]。当出现上述表现中任何一项时即为重症先兆早期预警,应立即报告医生。
  严密观察病情: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血糖等变化:体温37.5℃以上患儿每4小时测量1次,38.5℃以上为预警指标,要高度关注。高热不退持续在39℃以上或早期仅出现皮疹的轻症患儿1~2天后出现高热者要高度警惕。高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多喂水,可给予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9℃给予冰帽、冰毯降温,尽快使体温降至38℃以下,以保护脑细胞、降低氧耗,预防病情进展为重症[3]。若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的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发生;若体温升高与心动过速不成比例,提示并发心肌炎的可能,监测心肌酶谱变化,对患儿实施持续心电监护,注意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认真观察并识别有无心律失常[4]。若出现频发的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度或完全性窦房或房室、室内传导阻滞、扑动或颤动等征象,高度关注,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⑵密切观察患儿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密切观察患儿(尤其年龄3岁)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如有无嗜睡、萎靡不振、烦躁不安、头痛、呕吐等。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颈部抵抗程度等,及时通知医生,早期干预,阻止病情进展。⑶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系统变化:①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呼吸≥40次/分,浅快,口唇及末梢发绀,肺部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胸部X线异常。发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行动脉血气分析,给氧(1L/分),并根据其结果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②神经源性肺水肿。如患儿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可能为其早期表现,积极给予早期干预。如病情继续发展,出现皮肤苍白、湿冷,有濒死感,双肺湿啰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X线摄片见双肺大片浸润影,为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晚期表现。发现上述症状后,将患儿立即移至PICU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5]。⑷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况:护士经常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况,可以触摸患儿四肢有无冰凉,或者进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测试,方法:指压患儿脚后跟,放松后观察血流恢复情况,超过3秒为循环较差。末梢循环差、肢端发凉者给予热水袋足底保暖,注意温度适宜。如有四肢冰凉、皮肤发花、脉氧饱和度下降、血表1两组患儿重症早期临床特征改善时间比较(n=10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0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其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腹部按摩和适当运动等,并实施心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制定护理对策。方法:收治骨科住院患者448例,进行资料再回顾分析。结果:性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60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发生率明显增加;多发性骨折与骨盆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高危疾病护理、预见性护理、预后护理,大大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效果。  关键词 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护理对策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及护理经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患者24小时内血糖降至10~13mmol/L,电解质恢复基本正常,神志转清,脱水症状明显缓解,3~5天尿糖及尿酮体转阴,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危重,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患者治愈的关键。  关键词 糖尿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例因腹股溝复发疝行双层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PHS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结果: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康复。结论:普理灵疝装置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是安全有效的,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老年腹股沟复发疝普理灵疝装置围手术期  2008年9月~20
期刊
关键词 不孕症输卵管梗阻介入再通术  输卵管梗阻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发病率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针对不同民族做好医患沟通、护患沟通,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保证了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开展介入再通术治疗因输卵管梗阻所致不孕症患者331例,其中汉族82例、哈萨克族123例、维吾尔65例、蒙古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创伤骨科期卧床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创伤骨科期卧床患者150例,观察压疮发生情况与调查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有18例发生压疮,发生率12.0%,淋巴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首次主动运动时间是创伤骨科期卧床患者围手术期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骨科期卧床患者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应鼓励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Ⅲ度开放性骨折创面修复中应用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开放性骨折患者6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组织缺损45例,皮肤套套脱伤11例,感染性伤口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VSD负压封闭引流组)35例和对照组(传统换药組)26例,实验组均在彻底清创后应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7~14天;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冲洗引流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盆底重建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例,都采用盆底重建术,同时进行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结果:治疗后,本组10例总有效率100.0%,无神经、肌肉、血管的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在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肌电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护理熟练操作,达到对盆底重建术的手术配合要求,完全满足手术要求对于盆底重建术有重要帮助。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大部分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关,也就是说血脂异常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要防治心血管疾病必须关注血脂异常。作为社区医生,应该关注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血脂,做到早預防早治疗,使其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生活。  防治血脂异常要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要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指导居民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
期刊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在化疗过程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给病人带来痛苦,使病人无法坚持定期化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收治鼻咽癌复发转移患者1例,对其进行了化疗治疗,现将护理要点探讨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33岁,边防军人,2年前曾无诱因出现右颈外肿块来我院进行手术,病检后确诊为鼻咽癌伴右颈部淋巴转移,转上级医院行2个疗程放疗及化疗,术后良好,半年后出现鼻腔内肿块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