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扶门的习惯吗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去美国的时候,我觉得那儿的人好像都特别绅士,我还没走到门前,就有人面带微笑帮我开门。我想这或许是西方人讲究“女士优先”的缘故吧,于是就满足地径直穿了过去。一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这一“待遇”。
  慢慢地我发现,规矩并非如此,而是“后来者优先”。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都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他(她)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并接着扶。我去孩子学校,特别留意观察,我给后面的小学生扶门,发现没一个不说“谢谢”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商店门口,很少有人进去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
  这使我想起郎咸平几年前说过的一件事。他总想不通为什么他的一个学弟要比他混得好,言语中带有酸味儿。有一次这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学弟去香港演讲,郎咸平“盯”上了他。一群人出去吃饭,经过一扇小门。郎咸平说:“像我这种没有什么悟性的人,傻里呱唧地一脚跨出门就走出去了。”而他的学弟则本能地向后退一步,让别的人都过去之后他才过去。郎咸平这回才悟出学弟比他“混”得好的道理。原来在美国选择人才还有另一个标准,即“一定要做个好人”,而像他这样目不斜视、扬长而入的就算不上什么“好人”了。


  在我们看来是蝇头小事,别人则看成大事。你不扶门,民间第一个反应就觉得奇怪,然后判断你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教养,更谈不上举止优雅了。一些国家的人看到我们不扶门这件小事特别不顺眼,而且更受不了你旁若无人地径直通过。别人扶门因怕门撞到你的脸,而不是为你专开绿色通道。另一个细节是,当遇到别人为你扶门时,虽然还有几步,也要加快步伐,不可慢悠悠地溜达过去。然后你也得接着扶,直等到后面客人鱼贯而入,或有人半途接棒,再缓缓放手,这才算完成了一套“爱的传递”的基本标准动作。
  在美国的十多年间,几乎毫无例外,老美都扶着门让我走过去,我又不得不扶着门让后面一个人走过去,这个简单的扶门动作我学了好久,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从来不学扶门。
  德国也是个扶门国家。有人说德国民众天生素质就比中国人高,其实也不尽然。真正的原因是联邦德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一套规则,让民众自觉提升素质。如德国有法律规定,关门时不小心把人撞了,你得无条件赔偿,还得帮人医治。这些规定都很具体,操作性很强。还有遵守交通规则、按秩序排队等,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良好的行为就变成了习惯,这个社会就变得文明起来了。
  当我给企业高层上课提及这个话题时,有位学员跟大家分享了个人的亲身经历。一天上班,他涌入了电梯。这时,远处有个糟老头模样的人朝着电梯方向跑得气喘嘘嘘。这时,电梯内的人分别按下了楼层按钮。不知怎的,他的目光注视到那老者身上并动了恻隐之心,他用手扶着电梯门,等着老头儿过来。进了电梯里,老头儿问了他做什么,叫什么,随后他就随着人流进了办公室。一刻钟后,电话铃响了,说请他去董事长办公室。他进去一看,哟,椅子上坐着的不就是那个糟老头吗?他意外地被告知今天被提升了。董事长告诉他,他来公司多少次,今天终于遇到了“意中人”。


  有个小学生说,在她的生活中,有一位爱她的人,那就是她奶奶。最令她感动的不是奶奶给她买好吃的东西、买好看的衣服或者做一顿丰盛的菜饭,而是看起来一个毫不起眼的动作——扶门。慢慢地,这个孩子也开始学会为奶奶扶门了。有时候孩子对爱的诠释往往很简单。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但不一定有文化、有教养,这让我们受过多年素质教育的精英,在国际商务场合常常显得不适应,而知识、文化、修养三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有人说中国人缺乏礼貌,也有人说这只是个习惯问题,这些说法都没有错。不过,往深里想,或许这里还有个“面子”的问题。我又不该他欠他,凭什么要给那么大面子拉住门给后面的陌生人提供便利呢?拉门恭候来人乃是宾馆服务员的事儿。
  中国自古有句老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恐怕至今还是至简的大道、不烦的要言。如果我们的老总能像那位董事长那样及时奖励员工,那么这家公司的其他员工就会积极效仿;如果老总能利用权限形成内部制度,你的员工到了社会上也会自觉传递爱;如果老总还能自己给女士、下属(或自家太太)扶门,这更会让人民群众肃然起敬,他们内心定会萌生小女孩对奶奶的感激和尊敬。如果在一个企业里你看到上下互相扶门,这里就君子多、淑女多,门风正,人际关系和谐。
其他文献
中国古人,包括现在一些修行人,总说做好事有好报,我原来不太信,因为现在有许多吃喝嫖赌的人还当了官,但是有的修行人告诉我,这些人的享乐都是暂时的,他们在消耗自己的福报,早晚会遭恶报的。的确,我发现,那些贪官、那些做坏事的家庭的子女多不肖,多是纨绔子弟,早晚要把这个家败完,而且贪官一般都会在晚年得恶疾,或者遭遇其他横事。  下面是一个好人求职业发展,也就是“求升官发财”的事。这是个真实的事,就发生在我
期刊
一个旅行者,在一条大河旁看到了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而发愁。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的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结果,过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匆匆走了。  旅行者很懊悔。他觉得,似乎很不值得耗尽气力去帮助婆婆,因为他连“谢谢”两个字都没有得到。  哪知道,几小时后,就在他累得寸步难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追上了他。年轻人说,谢谢你帮了我的祖母,祖母嘱咐我带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说完,年轻人拿出了干粮,
期刊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李叔同非常高兴,很快为画集配上文字,并回信嘱咐丰子恺,希望他能将此画集续下去,在自己60-100岁大寿时,能够分别再收到画集第2-6集,每集分别画60至100幅漫画。丰子恺随即回信,向恩师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此后,丰子恺谨记李叔同的嘱托,为报师恩而发奋而作。1929-1965年,丰子恺分别完成《护生画集
期刊
商界巨子学佛为哪般?  在青岛双星总部,意想不到的是迎面矗立着一尊大弥勒佛像。面对各界非议,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是这样解释的: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能为双星所吸纳。双星的员工大多来自于落后地区,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到工厂就是打工赚钱,还不太容易接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类的教育。所以汪海就提出“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一下子把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心愿统一起来了,双星产品合格率达到99.99%以上。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思想文化的相对滞后,物质极大丰富与信仰道德的缺失形成强烈的反差。30多年来我们一路狂奔,现在到了呼唤加强信仰体系、重塑社会道德体系,加强信仰建设的时候了,因为信仰和道德是人们生存的灵魂。  漫画家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学生,他在解释风流才子李叔同为何出家成为弘一法师时说过一段精彩的话。他说过:我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
期刊
“王菲离婚”消息一出,即跃升最热娱闻。王菲是众所周知的佛学爱好者,多次远赴印度礼佛,曾发一图,磕头而至于额破,绽如花朵。似只有在闪烁的酥油灯盏间,在如沸的经声佛号里,她内心深处的那些惶惑、愁闷、无力、不解,才会得以排解、消散,彼时,她会一改平日看似孤傲的外表与做派。  数日来,众说纷纭,为之洒一掬感伤泪水者有之,困惑不解者有之,甚或“点赞”者亦有之,而这无量的悲喜,对她而言,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期刊
马来西亚第二大富豪安南达克里斯南拥有81亿美元身家,独子却在18年前放弃一切尘世虚华,遁入空门。  这位法号“阿姜斯里潘诺”的僧人,大半时间在泰国森林隐修,近期回国受访时,坦承是巨富之子,但既已出家,就与原本家庭毫无关系。  自从阿姜斯里潘诺被揭露是大马第二大富豪独生子后,网络上的弘法影片点击率飙升。18年前,马来西亚第二大富豪安南达克里斯南的独生子为寻人生真谛,毅然放弃家族事业,情愿追随佛陀成为
期刊
第一阶段玩乐享受  这是我的儿童时代。1974年,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家庭环境比较好,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那时候还是文革后期,买粮食都凭票,但我的生活很优越,因为我是长子、长孙、长重孙,自然得到几辈人的关注。虽然当时物质生活很困乏,但是我的生活一点也不缺物质,好东西都集中到我这里来。家长省吃俭用,把他们要拿票购买的物资给我吃。至少在我小时候的生命经历中,没有感受到什么痛苦。从小过来,一
期刊
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命运,这人世间总是有许多人事业成功、生意兴隆、身体健康、遇难呈祥、无病无痛、夫妻和睦、家旺财旺……也有许多人挣了很多钱却总是留不住钱,夫妻吵架、疾病缠身、小人作梗、阻滞重重、危机四伏、举步维艰……其实说到底这些现象都是人背后的因缘与道德在起作用。人世间的幸运、快乐与成功来自结善缘,灾祸、痛苦与失败则是行恶之后的业力轮报。广结善缘者自会广积众德,富贵祥和,幸福美满,诈骗行恶的人即使得
期刊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僧人们正在吃晚饭。  一个男人悄悄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前。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  箱里放钱。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  在一边儿,小沙弥和师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沙弥说:“师父,有人偷钱!”师父说:“我知道。”小沙弥说:“我们去把他抓住……”师父说:“不用。”小沙弥急了:“师父,为什么啊?他偷了我们的钱,他是小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