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抓住了美感教育,就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就能“陶冶性灵,使之同进高尚”,就能逐步净化学生的性情,识别假丑恶,趋于真善美,进而塑造他们健康高尚的灵魂。
  【关键词】 职中语文 美感教育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教书和教育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是毫无意义的,然而怎样育人呢?是在课堂口若悬河地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还是“教人教心”,寓教于乐,通过教材的美感教育,让学生“如坐春风”,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从而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使之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呢?
  1 以情景进行美感教育
  审美教育与情景和心境有关。因此,渲染课堂气氛,创造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似见其物,便其形,嗅其味,闻其声,进而体察作者的感情,毫无障碍地接受作品的情感陶冶,是很必要的。这里的关键是“活”,要让作品中的人、事、景、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触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变作品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荷塘月色》,我首先引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让他们心往神驰,犹如进了一个荷叶亭亭、荷花艳艳、荷香袅袅的境界,为学习课文作了感情的铺垫。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段时,我引导学生依次找出荷塘的景物:月光淡淡,似“笼罩轻纱的梦”;荷叶田田,“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荷花朵朵,那绽开的如一粒粒明珠,又似碧天空的星星;荷香缕缕,若断若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微风过处,就如闪电般传递过去;流水脉脉,好像情意缠绵,更见风姿盎然。让学生置身于荷塘之中,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像作者那样“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以充分体会这段文字的意境美。作者是怎样描绘荷塘的呢?引导学生品味,使他们了解到作者不但写景有序,同时还用了比喻、拟人、通感、迭音字等修辞手法,以领略到本文的语言美。作者为什么把荷塘写成这样呢?原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表明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不愿同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进一步体味作者的情操美。这样把学生带进一定的情景中,让他们自己去寻类访胜、采撷珠宝,经过一番耳濡目染之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净化情感,陶冶了情操,点燃了心灵美的火花。
  2 以“共鸣”进行美感教育
  进行审美教育,要触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使之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一拍即合、感同身受,做到柏拉图所说的那样“融美于心灵”。如讲《项链》这课时,路瓦裁夫人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生活,在欢乐和赞扬声中丢失了项链,乐极生悲,付出了十年的劳动,毁了自己的青春形象。就其虚荣系这一点来说,与我们某些学生有相通之处,对他们来说,路瓦裁夫人的悲剧就是前车之鉴。由此调动他们鄙夷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感情,让他们正确认识外表美和内心美的关系。诚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谈:“人的美并不在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它的本身。至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衣。”一个人只有外貌美和内在美相互照亮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引导学生去追求美的理想、道德和情操。
  3 以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美感教育
  语文课文里的人物形象包括小说、戏剧诗歌中的人物,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如果把众多的人物形象从总体上比较,让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所理解、把握,就能把学生的感情调动起来,崇敬和爱戴、同情和惋惜、鄙夷或蔑视——激荡于心,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倾向感,倾向感即是美感的特点之一,自然也是美感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思想感情上倾向于美得事物,在行动上就有可能去爱护、支持、创造美的事物,揭露、批判丑的事物。因此,对品质高尚的人物形象的肯定倾向,对灵魂卑劣的人物形象的否定倾向,不仅是审美的重要表现而且还是审美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不可不加以注意。这种倾向性,有人在评论讲课艺术时说到:“美的地方要讲的让学生向往憧憬,丑的地方要讲的让学生厌恶痛恨,乐的地方要讲的让学生,忍俊不禁,悲的地方要讲的让学生黯然至于泣下。”讲课讲到这个“水平”,当然不易,但提出的这些要求却说明讲课必然激发学生们的倾向感。屈原的虽九死而不悔,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诸葛亮的正人正己鞠躬尽瘁,布鲁诺的坚持真理至死不悔、文天祥的丹心正气,史可法的宁死不屈,以及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怎能不令人仰慕振奋吗?上官大夫的嫉贤妒能。焦母、刘兄的专制逆行,赵桂、鲁四老爷的卫道“吃人”,夏三爷的自私冷酷出卖灵魂,夏洛克、葛朗暴贪婪,能不令人深恶痛绝吗?马的愚而自用,别里科夫的固步自封、能不令人可笑可悲吗?在教学中抓住具体的人物形象,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这种倾向感,便能潜移默化,点滴铭心,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教育,就是要运用各种方法,把学生引到美的王国,引导学生“披之以情,以情悟文”,让学生在审美教育中获得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情陶冶,这是语文教育培养人、教育人的一种独特有效的方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色彩的冷暖在电影作品中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可以反映出角色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还能影响到整个作品的风格。我们可以通过对色彩的研究与解析去分析动画电影作品的结构与构成。  【关键词】 色彩构成 冷暖对比 人物性格特征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
期刊
【摘 要】 能否创建和形成一个优秀班集体则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基本标准。那么班主任如何创建班集体,又如何进行日常管理从而形成优秀班集体呢?  【关键词】 班集体 创建 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学校领导者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否
期刊
【摘 要】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建模 教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1 在
期刊
幼儿园数学教育上,就是要让幼儿学会数学的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主动学习呢?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数学就是计算。然而,数学究竟是什么?现代教育家普遍认为,数学是模式数学。正如哲学家怀特海的表述:“数学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做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1]反过来,对这种抽象化模式的研究,又具有现实的有效性——帮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口语交际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其教学活动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先进的视听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有助于营造语
期刊
【摘 要】 打造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任重而道远,需上下共同努力,多方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注入强有力的人力资本!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和管理 策略  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双师型”教师,已成为落实职教方针的关键所在。我校作为“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主战场,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
期刊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也指明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因此,教师应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体验环境,使他们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生活成为学生快乐作文的源泉。  【关键词】 习作指导
期刊
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革新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的阅读教学模式则应运而生,受到了当前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如下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既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检验,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和技能的重要平台,是沟通教学双方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业布置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我对传统作业形式和创新型历史作业进行的一点浅显的对比分析。  1 传统历史作业分析  1.1 传统作业形式。传统的历史作业无非就是写和背两种形式,包括抄写、默写、背诵知识点和做配套练习题等。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德育课教学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门课程;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