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一个人文的学科,千万不能把它教成技能技巧,重术轻人
  ——于漪
  一、绿色——播洒生命之光
  在语文课上,我努力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启他们的情感之门,点亮他们的“爱”的火炬,巡回他们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的世界,把人性化的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我也努力发挥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识,是他们体验到人性的奥秘,感知当下的生命本质和生存状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爱世界。
  如在教《药》时,我没有仅仅停留与对夏瑜早期革命的不成熟和民众的麻木的层面,而是延伸到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并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以此让同学们领悟作品的精神内蕴,和鲁迅先生伟大的爱;在分析《祝福》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时,我将学生们带到了当今社会的来,看看那些如祥林嫂一样悲剧的人群,我们怎样看待“弱势”群体……
  二、蓝色——点燃想象之光
  语文课应是闪耀想象之光、激越想象生命力的殿堂。那一个个灵动飞舞的汉字,一首首空灵曼妙的诗词,一篇篇情采并茂的散文,一部部荡气回肠、吐纳珠玉之声的小说……都是我们先辈们智慧和想象的结晶。然而,几多的观念与落后的测试,使语文课成为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课。每一个有想象渴望的孩子,每一个有想象天赋的学生,在狭小的牢笼中慢慢地丧失了想象的能力。当我们感叹学生越大,活力越少;知识越多,背负的包袱越重时,当我们感叹语文课越来越难上时,我们应该反思现行的语文教育缺少什么,应该让他们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蔚蓝的天际翱翔。
  三、金色——升华理想之光
  语文课在矛盾与冲突中寻找着新的理想支点,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困惑中寻求突破,在彷徨中升华理想。
  我在教《项链》时,没有将文章简单处理为玛蒂尔德悲剧因素的分析,而是进一步延伸到对玛蒂尔德用十年辛苦还“项链”的“诚信”的讨论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我又引进2001年语文高考作文的话题,最终学生们达成共识:抛弃诚信就等于抛弃生命的庄严和人格尊严。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鲁迅先生的话——“救救孩子”,紧密联系社会热点,艺术地引入课堂中来,引发学生讨论、思辩,在交锋中澄清认识,在碰撞中发现自我,让曾经迷惘的理想在交锋、碰撞中清晰明确起来。
  四、红色——采撷创造之光
  当代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们的创造力就如同喷突的岩浆、奔腾的急流冲击荡涤着陈旧的思想意识。
  语文学习是创造的学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比如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境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在理解原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运用。
  五、青色——驾驭探索之光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培养,有意识地让学生越雷池,闯禁区,让他们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披风斩浪,奋勇畅游。比如,在学了《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点后,我结合历朝历代因“贫富悬殊”引发农民起义暴动的史实,学生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然后再用这一“正确”观点分析当今社会,学生就陷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社会主义社会更应该消灭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他们上网搜集材料,查阅图书、请教历史、政治老师,最终澄清了认识;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杜十娘的最后选择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我引导同学去收集资料,再进行辩论,结果同学们援引史料评古论今,潇洒为文,在探索中获得了对问题的感性认识,深刻地理解社会、历史,从而得到理性的提升。
其他文献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
期刊
一、坚持一手“软”,一手“硬”的方式抓思想——以“软”为主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对象是活生生的有独立思想性格和意志的人,因此,班主任就不能像管理无生命的物品一样做单纯的“管理”者,因为其自主、自尊的意识更强,对外在约束的反抗意识也最敏感和最强烈。所以,抓学生的各种事情特别是思想工作时,一定要首先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以温和的态度、“软”的手法去处理,注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感情的理解和道理
期刊
那个早晨,我记得相当清楚。  坐在公交车上去学英语的我,看到了难以忘怀的一幕。  公交车在马路上行驶着,由于路面颠簸又因为起得太早,我被晃得有些熏熏然。突然一个急刹车,人们的惊呼声将我弄醒。下意识,出车祸了!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跟着众人抬头向前看去,却原来在车前不到一米处,有一只被吓得匍匐在地龟缩一团的小狗。小狗抖成一团,不用想,肯定是想过马路,结果被吓到了。  我内心升起阵阵怜悯,我曾多次看过,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中,教师如果使用的教学方法得当,小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兴趣,反之,学生则有可能排斥某一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生动有趣的课堂的构建。尤其对语文课堂来说,语文代表着生活,语文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一门课程,也是今后各阶段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从小学阶段起就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此帮助推进语文教学更好地开展。构建生动有趣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排为比较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比较阅读的材料选择面很广,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作家、风格类似或内容相关的不同作品放到一起进行比较鉴别,找到它们在语言表达、文章布局、语言风格及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相通和不同之处。  (一)选择相同题材不同主题的作品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差异,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主题。例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中选入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
期刊
首先说诗人白居易。如何理解白居易被贬的愁苦之情?很多人会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注释里说“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江西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跟演奏琵琶,述说身世的过程”;序言里也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开篇环境描写“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奠定悲愁的感情基调……此外被贬的压抑和愁苦之情在很多参考资料中被提及,所以白居易被贬的愁苦之情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吗?如果就这样讲给学生的话,似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让学生不再机械地识记汉字,不再索然无味地朗读课文,不再听那满堂灌的讲解。  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强烈的倾向和喜好情趣是学生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构建一个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才能用兴趣这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对教师角色都有一种新的认识。教师不仅仅是教给知识,要教会其做人才是最关键的。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那教师的角色该如何转变,是我们每一位在职教师要好好思考的课题。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要从主体变主导,做好学生的参谋  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为“引导”,即带着学
期刊
一、阅读教学“浅读”的成因分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对课文的浅读,表现为教材教参编者的浅读、教师的浅读和教师的浅教。  二、阅读教学如何才能不浅读  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不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迷信教材、教参、网络。  要想深入解读文本,就必须保持怀疑的
期刊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走向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共鸣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