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y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语文难教,学生埋怨语文难学。学生听课时打瞌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的。为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知识本身能否为学生接受,学生又是否乐于接受。如果这些问题都考虑到了,学生就可以兴趣盎然地学好语文。
  我深深体会到要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学生才能够更有趣地学好语文,而要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就必须要有“三心”。
  1.爱心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爱心,让其感受到老师的暖暖真情。学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对他的热爱,才会亲近我们,尊重我们而愉快地接受我们的教育,从而唤起了“学”的欲望。相反,如果老师没有想到学生离家在校后已经缺失了父母的爱,对学生不闻不问。这样的话,学生的积极性肯定调动不起来。
  2.细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找准切人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或德育渗透。
  3.童心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00后,所追求的是有趣的东西,不喜欢看板着脸孔的老师,也不喜欢老师从头到尾滔滔不绝地独自讲完课文就下课。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放下架子,体现出童心未泯。
  要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我认为还要有“三勤”:
  一、勤钻研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因此,教师除了熟悉课文之外,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如阅读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引导;阅读有关教育教学方法的书籍,可以了解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可以了解世界发展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学习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成为“老师”。
  二、勤设计
  一节课, 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学到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我的做法是:
  1.走出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等等,都说明了语文这个学科的广泛性。因此,学习语文,不必圈死在教室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的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2.请学生上课
  有时,听老师讲课久了,学生就会有点腻烦。而有的学生喜欢表现,喜欢被人肯定,因此,我就用心培养了几位基础较好的“小老师”。在我开会或者出差的时候,就由这些小老师帮我上课。经过同学们的反映,这些“小老师”上课蛮可以的,同学们也非常踊跃,没有什么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共同探讨的效果非常好。
  3.精心设计问题,生生合作解决
  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使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常常遭到失败,比一般學生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在课堂上,应该结合这些学生的实际,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也能和别的同学样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尽量设置简单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如读一段课文,读几个生字,背一句话,在文段中找出一个简单的句子等等。
  三、勤激励
  以往的教育,大多是批评的教育,挑错的教育,孩子们犯点错误就不依不饶,有毛病就批得狗血淋头。那不是在对待学生,而是在对待敌人。现在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激励的教育。贾志敏提出的“二主”(以激励为主、以训练为主),其中之一就是以“激励为主”。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表扬。再适当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扬长避短。现时给他们创设发挥长处的机会,如读书声音响亮的同学让他负责早晚读的领读,作业认真的同学让他负责检查作业等。
  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就是肯定他们在某方面的成功之处,他们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其他文献
笔者结合长期的实践实战经验总结认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重点环节大致包括:备课(课前准备)、新课程导入教学、强化巩固提升,这三大重点环节可以说是初教英语课堂革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可谓得其道者得课改革命之大成。  一、关于备课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又称“教案”,是指准备和整理现行教材、准备好分类指导学生、准备好相宜的教学方法、准备好趣味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等,而新课堂
期刊
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思考分析能力,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活动。文化意识是理解各国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是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是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一、单元整合学习后的知识结构  PEP(人教版)小学
期刊
曾有一首歌让我铭记于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你让我越来越相信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要学歌中所唱的,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把特别的爱献给那些特别的学生。  在我们的工作中,几乎每年都遇到些特别的学生,也就是问题学生。他们或是障智、或是道德品质差、或是行为不良、或是心理不健全。这类学生往往来自特殊家庭。表现为学习成绩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纪律散漫,有自卑、戒备、逆反、冷漠、情绪不稳定、易冲
期刊
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数学定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学生常常没了学习主动性,没有参加到学习中来的热情了。这就需要“兴趣”了。大家常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欲于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是以感知、记忆、思维、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致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生物学不仅是研究生命
期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课程计划(修订)》提出的:“跨学科综合学习、主题化学习及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依据新课标指出的:“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要进行综合化的设计,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活动方式来开展相关学习活动。”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中主动学习,建构新知。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北京的胡同》是人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课的时间都用来讲授知识,几乎没有时间来辅导学生,与学生沟通,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的所得为出发点,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地发展。  一、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知
期刊
一、学什么—学习目标  1、认知目標: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的动作要领及作用。  2、技能目标:巩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的技术   动作,85%的学生能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技术。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体会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本次课主要是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技术,重点是跨步收
期刊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也是较有难度的一环。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习作已渐渐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好的文章?在此,本人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每个人学习的好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他才有希望去把它做好做成。写作文也一样,若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期刊
提起机器人教育,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有所耳闻,但又不甚了解。说到机器人教育,不得不说说机器人技术以及它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机器人技术融合了电子、造型、传感器、机械、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等当今多项领域的先进技术,它不仅体现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认识,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举措。引入机器人的教学将给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增添新的活力,成为培养中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