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商业明星辈出的年代,何享健是一个陌生的巨头,更是一个坚定、机敏、睿智的老头。
中国三大家电制造基地之一的顺德,在2009年,其家电业产值达到了1560亿元,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百强县涌现出了众多家电企业,其中容桂镇就集中了格兰仕、海信科龙、万和、万家乐等著名公司,然而顺德家电业的真正巨头,却出现在北滘,这就是何享健的美的集团。美的一家企业的产值,已经超过容桂镇所有家电企业的总和。
仅2009年,美的集团的收入达到了950亿元,其中出口额突破了34亿美元,在全国工业500强中位居第68位,排在其前面的大多是“中”字头的国有垄断企业,只有海尔、联想、华为等几家市场化企业还排在其前面。而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美的在白色家电等领域已经表现出超越它们的强势。
这在几年前还难以想象。2004年底海尔集团就以超过千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了国内家电行业绝对的龙头,当时美的集团的收入只有300亿元左右。有一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美的视察,临走前轻声问何享健:老何,美的什么时候能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
据说,这句话成了美的集团此后几年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从此美的集团进入了加速扩张期。2010年,美的集团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时提出了到2015年“再造一个美的”的目标。
低调的变革
美的集团如今的规模是何享健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在很多人看来,美的的成长史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经常坐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往返于国内外各大生产基地的何享健,依然是一位隐士。他有商业天赋,也不乏变革的勇气,但因为讲不好普通话,从来不会面对公众夸夸其谈。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是媒体采访,以至于媒体都以采访到他为荣。在周边的竞争对手多次挑起的口水战中,他也一直保持着沉默,甚至严格约束其属下安心做事,远离江湖。何享健的传奇人生,至今半是明媚,半是遮蔽。
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北滘人集资5000元,创办了生产塑料瓶盖的“北街办塑料生产组”。在当时,这是冒着巨大风险的“资本主义尾巴”。后来,这个实体历经变迁,在1980年变成了一个电器厂,从为当时的名牌“钻石”电风扇生产配件,到仿造香港澳门市场上流行的“鸿运扇”,何享健开始了他的家电业之路。1981,工厂更名为顺德县美的风扇厂,何享健任厂长。
当时,美的所在地北滘是顺德经济落后乡镇之一,很少有外资企业愿意到北滘投资,而其临近的容奇镇、桂洲镇(2000年合并为容桂)则拥有更好的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容声、万家乐、格兰仕等家电大公司先后出现。美的在这些企业中表现并不出色,1992年,容声冰箱成为全国冰箱行业的老大并拥有了近30亿元资产,而以电风扇为主业的美的资产只有五六亿元。
然而,正是这个当年并不起眼的公司,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在乡镇企业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向社会发行股票的公司,而且在容声等大公司对是否参与广东省1992年进行的股份制改革试点犹豫不决时,何享健主动争取到了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
据何享健说,当时北滘镇政府对美的可谓“照顾有加”,企业投资甚至薪酬标准都需要这个“婆婆”的批准。一些决策触及个人利益,动不动就有人写信告状,政府什么都加个意见,派人调查。
这样的政府管企业的模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自主权和员工的积极性。何享健希望通过股份制改革,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手段调动团队和员工的积极性。在他看来,唯有如此,美的才能投身更加开放的全球竞争中去。
这次改革还是遇到了来自北滘镇政府的阻力。何享健说,在1992年、1993年的时候,美的计划大幅度调整管理人员的工资,比原来提高50%到1倍,但方案递交到当地的镇党委书记后,书记明确表示反对:这镇里机关的拿多少钱?教书的拿多少钱?你一个保卫科科长工资比我的还高?绝对不可能!
然而,北滘这个珠三角小镇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不仅无法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即便与青岛等城市相比也远处下风。为了抢夺和留住人才,市场化的激励体制是必然的。虽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美的还是悄悄地实施了大幅提升薪酬的政策。改制让一些精明能干的职业经理人怦然心动。而一年后美的业绩的飙升,也证明了何享健决定的正确性。
1993年美的上市,第二年就以1.36元的每股收益成为了深交所的业绩冠军。当初购买内部股的美的员工纷纷买上了代表财富和身份的摩托车,因为观望错过购买机会的员工则后悔不已。
“美的模式”大扩张
这只是美的改革的开始。尽管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是作为大股东的当地政府在体制上依然对美的经营造成干涉。当初为了谋求企业宽松环境而披上的“集体企业”外衣,成为美的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桎梏。
为谋求“赎身”,美的和风细雨式的管理层收购,从1998年一直延续到了2001年。先是由美的集团管理层与工会共同组建一家投资公司,然后逐步收购该公司的股权,并最终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由此,美的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整统一,时称“美的模式”。
而在容桂镇,容声冰箱的改制就没有完成。在创业元老纷纷离开后,容声冰箱的业绩开始下滑,两家企业的方向开始掉转:美的青云直上,容声急转直下。
2001年至2003年,美的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股权重组,初步理清了美的集团的产业平台和投资架构,原本复杂、混乱的投资架构也开始清晰。
从2004年开始,美的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除了自身空调、冰洗、小家电等业务动辄几十亿元的巨大投资外,还先后斥巨资并购了荣事达、华凌和小天鹅。如今,美的集团已经在顺德之外拥有了几十个生产基地,形成了西到重庆、东至无锡、南到越南、北抵邯郸的千亿级白电产业生产布局。
在将70%的生产基地搬移到合肥、无锡、武汉等地后,美的集团依然将剩余的产能保留在了北滘。同时,美的集团旗下的美的地产发展集团等在北滘开发了大量房地产项目,在美的和碧桂园的带动下,北滘的房价在2010年初跃居顺德所有乡镇最高,均价超过1万元。这是中国制造业的新动向,由于房地产业的利润实在诱人,它正在挤出制造业的资金,甚至正在腐蚀、绞杀中国制造。好在我们看到,美的地产目前几乎所有的地产项目,都还集中在北滘,美的依然在雄心勃勃地扩张自己的中国制造版图。
退隐的巨头
2009年,何享健功成身退,将美的电器完全交给了以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美的集团的决策层里,没有一个是何享健的亲属。何享健确认,今后美的集团的CEO都会是职业经理人,他的家族,只是一个股东。
退居二线后的何享健,更多是靠打高尔夫度日,“虚君共和”,养望林下。在这个商业明星辈出的年代,他是一个陌生的巨头,但肯定是一个坚定、机敏、睿智的老头。他不仅要做大富豪,还要让美的成为真正的大公司。
而与其争斗了多年的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如今还要承担整个集团的运营重任。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则还要为接班人的问题大动脑筋。 (编辑/董非)
中国三大家电制造基地之一的顺德,在2009年,其家电业产值达到了1560亿元,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百强县涌现出了众多家电企业,其中容桂镇就集中了格兰仕、海信科龙、万和、万家乐等著名公司,然而顺德家电业的真正巨头,却出现在北滘,这就是何享健的美的集团。美的一家企业的产值,已经超过容桂镇所有家电企业的总和。
仅2009年,美的集团的收入达到了950亿元,其中出口额突破了34亿美元,在全国工业500强中位居第68位,排在其前面的大多是“中”字头的国有垄断企业,只有海尔、联想、华为等几家市场化企业还排在其前面。而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美的在白色家电等领域已经表现出超越它们的强势。
这在几年前还难以想象。2004年底海尔集团就以超过千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了国内家电行业绝对的龙头,当时美的集团的收入只有300亿元左右。有一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美的视察,临走前轻声问何享健:老何,美的什么时候能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
据说,这句话成了美的集团此后几年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从此美的集团进入了加速扩张期。2010年,美的集团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时提出了到2015年“再造一个美的”的目标。
低调的变革
美的集团如今的规模是何享健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在很多人看来,美的的成长史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经常坐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往返于国内外各大生产基地的何享健,依然是一位隐士。他有商业天赋,也不乏变革的勇气,但因为讲不好普通话,从来不会面对公众夸夸其谈。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是媒体采访,以至于媒体都以采访到他为荣。在周边的竞争对手多次挑起的口水战中,他也一直保持着沉默,甚至严格约束其属下安心做事,远离江湖。何享健的传奇人生,至今半是明媚,半是遮蔽。
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北滘人集资5000元,创办了生产塑料瓶盖的“北街办塑料生产组”。在当时,这是冒着巨大风险的“资本主义尾巴”。后来,这个实体历经变迁,在1980年变成了一个电器厂,从为当时的名牌“钻石”电风扇生产配件,到仿造香港澳门市场上流行的“鸿运扇”,何享健开始了他的家电业之路。1981,工厂更名为顺德县美的风扇厂,何享健任厂长。
当时,美的所在地北滘是顺德经济落后乡镇之一,很少有外资企业愿意到北滘投资,而其临近的容奇镇、桂洲镇(2000年合并为容桂)则拥有更好的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容声、万家乐、格兰仕等家电大公司先后出现。美的在这些企业中表现并不出色,1992年,容声冰箱成为全国冰箱行业的老大并拥有了近30亿元资产,而以电风扇为主业的美的资产只有五六亿元。
然而,正是这个当年并不起眼的公司,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在乡镇企业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向社会发行股票的公司,而且在容声等大公司对是否参与广东省1992年进行的股份制改革试点犹豫不决时,何享健主动争取到了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
据何享健说,当时北滘镇政府对美的可谓“照顾有加”,企业投资甚至薪酬标准都需要这个“婆婆”的批准。一些决策触及个人利益,动不动就有人写信告状,政府什么都加个意见,派人调查。
这样的政府管企业的模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自主权和员工的积极性。何享健希望通过股份制改革,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手段调动团队和员工的积极性。在他看来,唯有如此,美的才能投身更加开放的全球竞争中去。
这次改革还是遇到了来自北滘镇政府的阻力。何享健说,在1992年、1993年的时候,美的计划大幅度调整管理人员的工资,比原来提高50%到1倍,但方案递交到当地的镇党委书记后,书记明确表示反对:这镇里机关的拿多少钱?教书的拿多少钱?你一个保卫科科长工资比我的还高?绝对不可能!
然而,北滘这个珠三角小镇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不仅无法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即便与青岛等城市相比也远处下风。为了抢夺和留住人才,市场化的激励体制是必然的。虽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美的还是悄悄地实施了大幅提升薪酬的政策。改制让一些精明能干的职业经理人怦然心动。而一年后美的业绩的飙升,也证明了何享健决定的正确性。
1993年美的上市,第二年就以1.36元的每股收益成为了深交所的业绩冠军。当初购买内部股的美的员工纷纷买上了代表财富和身份的摩托车,因为观望错过购买机会的员工则后悔不已。
“美的模式”大扩张
这只是美的改革的开始。尽管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是作为大股东的当地政府在体制上依然对美的经营造成干涉。当初为了谋求企业宽松环境而披上的“集体企业”外衣,成为美的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桎梏。
为谋求“赎身”,美的和风细雨式的管理层收购,从1998年一直延续到了2001年。先是由美的集团管理层与工会共同组建一家投资公司,然后逐步收购该公司的股权,并最终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由此,美的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整统一,时称“美的模式”。
而在容桂镇,容声冰箱的改制就没有完成。在创业元老纷纷离开后,容声冰箱的业绩开始下滑,两家企业的方向开始掉转:美的青云直上,容声急转直下。
2001年至2003年,美的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股权重组,初步理清了美的集团的产业平台和投资架构,原本复杂、混乱的投资架构也开始清晰。
从2004年开始,美的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除了自身空调、冰洗、小家电等业务动辄几十亿元的巨大投资外,还先后斥巨资并购了荣事达、华凌和小天鹅。如今,美的集团已经在顺德之外拥有了几十个生产基地,形成了西到重庆、东至无锡、南到越南、北抵邯郸的千亿级白电产业生产布局。
在将70%的生产基地搬移到合肥、无锡、武汉等地后,美的集团依然将剩余的产能保留在了北滘。同时,美的集团旗下的美的地产发展集团等在北滘开发了大量房地产项目,在美的和碧桂园的带动下,北滘的房价在2010年初跃居顺德所有乡镇最高,均价超过1万元。这是中国制造业的新动向,由于房地产业的利润实在诱人,它正在挤出制造业的资金,甚至正在腐蚀、绞杀中国制造。好在我们看到,美的地产目前几乎所有的地产项目,都还集中在北滘,美的依然在雄心勃勃地扩张自己的中国制造版图。
退隐的巨头
2009年,何享健功成身退,将美的电器完全交给了以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美的集团的决策层里,没有一个是何享健的亲属。何享健确认,今后美的集团的CEO都会是职业经理人,他的家族,只是一个股东。
退居二线后的何享健,更多是靠打高尔夫度日,“虚君共和”,养望林下。在这个商业明星辈出的年代,他是一个陌生的巨头,但肯定是一个坚定、机敏、睿智的老头。他不仅要做大富豪,还要让美的成为真正的大公司。
而与其争斗了多年的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如今还要承担整个集团的运营重任。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则还要为接班人的问题大动脑筋。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