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瘦竹藤斜挂。幽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二)
树合秋声满,村荒暮景闲。
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
(三)
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
疏烟沉去鸟,落日照归牛。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元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史学家。以元灭金(1234年)为界,元好问生活主要分两个阶段。前期,诗人长期过着逃避战乱的流亡生活,宣宗贞祐元年(1213),蒙军一支由太行山南下,入山西,次年屠戮忻县城,死者十余万人,其兄好古也遇害,贞佑四年,蒙军又围太原,诗人携家流亡河南福昌三乡镇,不久,又流亡他乡,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移居登封,并在昆阳后湾,置田买宅,期盼过上安定的生活。金灭之后,诗人决心隐遁不仕,在故乡秀容读书山下著书赋诗,度过晚年的遗民生活。
《山居杂诗》共六首,是诗人家居登封时写的。元好问的这些诗继承了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艺术成就颇高。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村幽居图。诗的第一句,写山竹遍野,刚健瘦削,遮天蔽日,野藤缠绕着修竹奋力往上爬,细细的藤蔓斜挂下来,摇曳多姿。第二句,写山中杂草丛生,百花竞发,红绿相间,斑斓多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了这里花多草密。环境清幽。第三句,写林中的动态美,远近高低,古木参天,山风排过,树梢摇曳,似海浪起伏,蔚为大觀。第四句。一个“滑”字,照应上文“幽”字。凸显了这里润湿幽深的环境,“水无声”写溪水静流,以静衬静,突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全诗一句两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融情于景,委婉含蓄。
第二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暮雨图。前两句,先从听觉写树林中的秋声,一个“满”字,尽写声之杂乱繁复,鸟声、虫声、风声、水声、落叶声充溢林间,接下来一个“荒”字写出了山村杂草丛生的景象,一个“闲”字,流露出了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写彩虹消散又下起了秋雨,青山中云雾飘浮,这两句对仗工整,写景动静结合,美不可言。
第三首诗描绘了一幅落日归牛图。远山枫林散尽,深山中溪岸佳竹葳蕤,这两句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写山中疏烟缕缕,归鸟急急,落日沉沉,归牛悠悠,此情此景好不悠闲!
三首诗,捕绘了山居不同的图景,这些景象,各具情态。色彩和谐,情趣盎然。营造了一种宁静平和、清幽恬淡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生活倾向与政治理想——安定、宁静的生活,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美学思想,也是诗人饱受战乱流亡痛苦生活感受后的一种隐性的倾吐。
元好问主张写诗要淳朴自然,纵观这几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描摹景物毫无痕迹。诗貌看似无情,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妙不可言!
瘦竹藤斜挂。幽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二)
树合秋声满,村荒暮景闲。
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
(三)
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
疏烟沉去鸟,落日照归牛。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元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史学家。以元灭金(1234年)为界,元好问生活主要分两个阶段。前期,诗人长期过着逃避战乱的流亡生活,宣宗贞祐元年(1213),蒙军一支由太行山南下,入山西,次年屠戮忻县城,死者十余万人,其兄好古也遇害,贞佑四年,蒙军又围太原,诗人携家流亡河南福昌三乡镇,不久,又流亡他乡,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移居登封,并在昆阳后湾,置田买宅,期盼过上安定的生活。金灭之后,诗人决心隐遁不仕,在故乡秀容读书山下著书赋诗,度过晚年的遗民生活。
《山居杂诗》共六首,是诗人家居登封时写的。元好问的这些诗继承了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艺术成就颇高。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村幽居图。诗的第一句,写山竹遍野,刚健瘦削,遮天蔽日,野藤缠绕着修竹奋力往上爬,细细的藤蔓斜挂下来,摇曳多姿。第二句,写山中杂草丛生,百花竞发,红绿相间,斑斓多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了这里花多草密。环境清幽。第三句,写林中的动态美,远近高低,古木参天,山风排过,树梢摇曳,似海浪起伏,蔚为大觀。第四句。一个“滑”字,照应上文“幽”字。凸显了这里润湿幽深的环境,“水无声”写溪水静流,以静衬静,突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全诗一句两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融情于景,委婉含蓄。
第二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暮雨图。前两句,先从听觉写树林中的秋声,一个“满”字,尽写声之杂乱繁复,鸟声、虫声、风声、水声、落叶声充溢林间,接下来一个“荒”字写出了山村杂草丛生的景象,一个“闲”字,流露出了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写彩虹消散又下起了秋雨,青山中云雾飘浮,这两句对仗工整,写景动静结合,美不可言。
第三首诗描绘了一幅落日归牛图。远山枫林散尽,深山中溪岸佳竹葳蕤,这两句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写山中疏烟缕缕,归鸟急急,落日沉沉,归牛悠悠,此情此景好不悠闲!
三首诗,捕绘了山居不同的图景,这些景象,各具情态。色彩和谐,情趣盎然。营造了一种宁静平和、清幽恬淡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生活倾向与政治理想——安定、宁静的生活,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美学思想,也是诗人饱受战乱流亡痛苦生活感受后的一种隐性的倾吐。
元好问主张写诗要淳朴自然,纵观这几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描摹景物毫无痕迹。诗貌看似无情,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