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素质教育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所带的班绝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强;逆反心理较强。怎样才能使这些所谓的“差生”、“后进生”转变过来,以后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所作为,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更多得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责备,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一个后进生的心田。
一、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自我意识 、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涉世未深,阅历不丰,他们又比较稚嫩脆弱,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差生;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学校的歧视、家庭的威压,使他们深感自卑和压抑,渴望改变环境,获得理解和尊重。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视之为劣等生,嫌他们素质太差,难成气候,从而在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他们。他们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一次次破灭 ,原本自卑之心更为自卑,冷漠的环境使他们变得更加抑郁,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此恶性循环,就形成了素质教育的障壁。而尊重人格,也就因此成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差生、后进生的迫切需要,成为激活他们心灵的及时甘霖。
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中国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我们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保护自尊心、培植自尊心,使他们燃起前进的火焰。
二、施以仁爱,激发上进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以勇气和信心。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由于后进生常常被遗忘,要想使他们在短期内由后进变先进不大可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思想品德不是一时半载就形成的,对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它是一个过程。对这种学生的教育切忌用“嗓门大”的方式进行教育,只要多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讲清道理,注意他们一点点的变化,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会改变的,我们班的四个体育特长生就是最好的实例。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我采取了“谈心”策略,从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和他们闲聊一些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借此加以适当的引导;我还利用他们对体育的热爱,督促其在学习上进步以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宽容一点,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心与心交流,“教学相长”会别有洞天。 我们必须克服主观上“好生一切都好,差生一切都差”的心理,用我们诚挚的心,真诚的爱,去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适当宽容,给以自信心
宽容是一种教育学生的“软”办法,是一种“缓兵之计”。宽容,就是对学生的缺点要冷静,给学生自省的机会,给自己调查的机会,在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寻找恰当的机会,予以开导。适时、适地,也许一句玩笑,也许片言只语,就能化解一片阴云,正所谓“四两抵千斤”。 宽容不是姑息、纵容,反过来,宽容是为了更好地纠正问题。 例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是先面对面地予以严厉的批评,再和其推心置腹的谈心,共同寻找学习、生活中的错误根源,从而从根本上逐渐地完善自己。俗话说“瓜无滚圆, 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一有错误,就不管场合,不问情由,利斧劈木柴,急风骤雨似的严厉之词、激愤之语,汇集到学生身上,学生的自尊心受得了吗?况且,情急之下多冤枉,冤枉了学生,岂不又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对学生的处分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要给他们的成长留有充分的余地。
四、循序渐进,培养责任心
严师出高徒。但是凡事都得讲个度,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过程。对后进生的教育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对品德好、学习差的学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其自信心的培养。对这种“差生”我们不能有半点歧视,否则就会促成其为“双差生”,严重者会造成其心理的不正常发展。另外,由于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总之,我相信,只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本着一颗尊重、仁爱、宽容的心,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心去教育学生,必能从根本上促进后进生的转变,让后进生扬起希望的风帆,以充足的自信步入充满竞争的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自我意识 、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涉世未深,阅历不丰,他们又比较稚嫩脆弱,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差生;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学校的歧视、家庭的威压,使他们深感自卑和压抑,渴望改变环境,获得理解和尊重。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视之为劣等生,嫌他们素质太差,难成气候,从而在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他们。他们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一次次破灭 ,原本自卑之心更为自卑,冷漠的环境使他们变得更加抑郁,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此恶性循环,就形成了素质教育的障壁。而尊重人格,也就因此成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差生、后进生的迫切需要,成为激活他们心灵的及时甘霖。
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中国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我们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保护自尊心、培植自尊心,使他们燃起前进的火焰。
二、施以仁爱,激发上进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以勇气和信心。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由于后进生常常被遗忘,要想使他们在短期内由后进变先进不大可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思想品德不是一时半载就形成的,对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它是一个过程。对这种学生的教育切忌用“嗓门大”的方式进行教育,只要多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讲清道理,注意他们一点点的变化,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会改变的,我们班的四个体育特长生就是最好的实例。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我采取了“谈心”策略,从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和他们闲聊一些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借此加以适当的引导;我还利用他们对体育的热爱,督促其在学习上进步以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宽容一点,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心与心交流,“教学相长”会别有洞天。 我们必须克服主观上“好生一切都好,差生一切都差”的心理,用我们诚挚的心,真诚的爱,去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适当宽容,给以自信心
宽容是一种教育学生的“软”办法,是一种“缓兵之计”。宽容,就是对学生的缺点要冷静,给学生自省的机会,给自己调查的机会,在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寻找恰当的机会,予以开导。适时、适地,也许一句玩笑,也许片言只语,就能化解一片阴云,正所谓“四两抵千斤”。 宽容不是姑息、纵容,反过来,宽容是为了更好地纠正问题。 例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是先面对面地予以严厉的批评,再和其推心置腹的谈心,共同寻找学习、生活中的错误根源,从而从根本上逐渐地完善自己。俗话说“瓜无滚圆, 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一有错误,就不管场合,不问情由,利斧劈木柴,急风骤雨似的严厉之词、激愤之语,汇集到学生身上,学生的自尊心受得了吗?况且,情急之下多冤枉,冤枉了学生,岂不又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对学生的处分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要给他们的成长留有充分的余地。
四、循序渐进,培养责任心
严师出高徒。但是凡事都得讲个度,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过程。对后进生的教育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对品德好、学习差的学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其自信心的培养。对这种“差生”我们不能有半点歧视,否则就会促成其为“双差生”,严重者会造成其心理的不正常发展。另外,由于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总之,我相信,只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本着一颗尊重、仁爱、宽容的心,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心去教育学生,必能从根本上促进后进生的转变,让后进生扬起希望的风帆,以充足的自信步入充满竞争的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