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解释为粉笔加课本。静止、单一的教材和简单的教学手段、方法已然无法跟上教学改革的大形势。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已成必然。虽然,争议的声音仍有,但不得不承认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教材、教学的过程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材的直观革新
  教材作为教学的直接内容,由国家、省教委审核、编写,收罗的文章不仅文质兼美,同时还能给学生思想的启迪。但现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大量的信息,而且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尤其对于趣味性强的东西感兴趣,由此,教材中的许多文章相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枯燥、乏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是对传统教材进行革新以弥补这样的不足。如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教学挂图可以通过电脑处理后传递给学生,如教材中出现的各国风土人情、历史重大事件、活动可以通过视频材料再现,如科普文章中出现的科学原理可以通过动画进行演示……多媒体教学使得教材中静止的内容活动起来,使无声的文字变成生动的音乐和图像,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起来,这样的教学赋予教材更多的信息,更给它带来了生命活力。多媒体教学正是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使得原本枯燥、深奥的文本内容变得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更为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激发其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为学教材而学,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化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主动学习者。教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我们的教学氛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先的静态转化为动态,由简单转化为丰富,使得教材中的知识、情感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了无限的拓展,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即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信息传递的途径只有教师。教师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穷尽腹中的语言,可结果有时恰恰相反,学生非但不领情,还会嫌其语音贫乏、枯燥,失去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变成一潭沉闷的死水。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创设情境之语言化为生动的形象传递给学生,此时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为能尽快调动学生的情绪,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课前导入时可做如下安排。随着一段思乡音乐的响起,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诗人王维在凄冷的重阳节遥望故乡的画面,此情此景下,学生已感受到了画面、音乐所传递的丰富语言,教师只需寥寥数语便可调动起学生的情愫。课堂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与生、师与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学的简单、机械,使得课堂相对沉闷,很难进行互动。但多媒体教学运用其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缩短了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行有效的互动。仍以此文为例,“每逢佳节倍思亲”可说是这首诗的灵魂,也是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光靠教师简单的几句话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当王维背井离乡,一个人在外生活时是那样孤独、寂寞,以及曾经和家人一起登高、插茱萸时又是那样其乐融融……由此让学生讨论、体会诗句的深刻内涵,就不再是难事,相信生与生之间定能迸发出诸多的情感火花来。
  三、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不仅传递着教学内容,还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帮助课堂调节气氛,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屡有发生,这样的课堂会大大地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还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也还要注意,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如果只停留在吸收信息上,那么学生创造的源泉终会枯竭,信息的大量吸收有助于人脑的右半球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会导致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消亡。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对信息加以取舍,并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学生单一地接收信息的学习方法,学会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加工、延伸、批判,以培养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美术创作课应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即构思能力,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构思能力   我在美术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不要重复别人已经画过的题材。这一点对低年级同学来讲尤为重要,因为低年级同学容易互相影响。如:画《过生日》时,有很多同学就想画自己吃蛋糕的感受;画《一次难忘的春游》时,有许多同学想画看金鱼、踏青的场景等。我在指导学生创作时一发现
期刊
摘 要: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网络与资源的分级教学等相应的改革措施;论述了实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一、概述  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根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本课是我参加常州市体育教师优质课比赛的一节课,教学内容选择《单脚跳》,是一堂游戏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是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在游戏中能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于课中内容的自然衔接,同时课堂中注重学生自由创作,小团体合作创造不同形式的器材摆放,鼓励学生展示成果。
期刊
排列问题既是今后学习概率的基础,又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内容五花八门,题型变化多端。但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排列问题也有“其宗”。如果掌握了规律,总结模型,学起来对号入座,就容易多了。笔者就几类常见的问题,总结了以下模型。  一、占位模型  1.n个不同的元素占据n个不同的位置
期刊
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产生的个性心理,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内在动力。作为医用化学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化学的知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教学。  一、介绍与化学元素有关的医学常识  如,在讲解氟的性质时,可以介绍氟对牙齿、骨骼的形成和结构以及钙和磷的代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适量的氟(0.5~1ppm)被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Ca10(PO4)6(H2
期刊
一、模式内容  “三案六环节”模式,“三案”包括学案、教案、巩固案,“六环节”包括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二、教育教学要求  (一)“三案”设计  1.自学案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预习完成后,教师把预习案收来,全批或批阅一半,从学生的解答中了解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发现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讲解,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学生也
期刊
进入七年级,新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教材也安排了一部分可供学生尝试阅读的浅显文言文,这就意味着文言文阅读成为了七年级学生全新的事物。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因而学生只能停留于死记硬背的地步。这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不良局面:学过的文言文可以烂熟于心,遇到未见过的文言文就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法上下工夫,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抓好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培养学
期刊
一、加强朗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绝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在语文课的语言感悟环节上,笔者也经常会设计这样的问题:A.我感触的句子是……我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悟)?B.最能引起我们的联想的句子是……为什么(激
期刊
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具有活力,打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那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认为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细节,特别是能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的细节来组织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如何运用细节组织课堂教学,作初步探讨。  一、运用细节,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
期刊
摘 要:首先分析广西民族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在几年来的变化情况,提出构建民族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研究型课程体系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民族院校 电气信息 研究型 实践型 课程体系    一、引言  为适应新形势对大学生的要求,广西民族大学在拓宽专业口径、修订教学计划和实施学分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历年来,该校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民族地区基层单位的第一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