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化教学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即教育。教育蕴藏于生活点滴中,潜移默化而无处不在。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道德规范的养成阶段,是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明显的生活性、体验性、开放性及综合性特点。领会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明确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倡导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新动态和新趋向,是广大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从无律到他律到自律及至自由的过程。道德意识的产生和行为的发展,依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小学生的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标准模糊,意识发展由浅显到深刻,道德评价标准由考虑行为效果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仍缺乏稳定性和全面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背景,将道德引导与法治教育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规范,构建牢固的法律意识,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及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趣味学习,激发求知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促使人在愉快的情绪中求知、探索和实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新课标核心理念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需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构建新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师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能动者和知识的二次创造者。肯定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创设广阔的学习空间,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是高效学习的有力保证。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世界中的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中,明确学生生活主体的地位,将学习与生活有機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以更好地指导生活。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活化、生动化、人性化,更接地气,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2.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教育需注重知识与技能、发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求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状态,改变接受学习的状态,改变学科知识单一松散的状态,改变教材内容“难、繁、偏、旧”的状态。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具有一定的情境化、情感性和经验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将课本知识与生活高度统一,使得知识更贴近生活,更通俗易懂,简化了课程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便于学生更快地建立遵法意识,明晰道德准则,践行法治信仰,更好地解决生活难题,从而更有品质的生活。
  3.与时俱进,符合学科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新时期“四有新人”,要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具有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文明和财富,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是一份永久的希望和生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了生活现实和需求,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同步性和代表性。少年儿童是课程学习的主体,生活是学习的内容,教学应是以体验、反思、研究和创造为基础,教学的生活化改革,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保证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代表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学科发展需求,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生活化教学品质的提升策略
  1.设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计划达成的目标,包含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立应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成果,影响全民素质的提升,影响国家进步和民族的兴旺发达。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是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治精髓即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因德而兴,人因德而立,道德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二者为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保驾护航。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指出,所有的教师都是道德教师,所有的课程发展应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道德观念、意识形态及行为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影响学生道德意识和准则的建立,决定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建立,应充分体现“生活化”特点,应充分考虑社会现实及个人发展特点,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信条,形成对社会主义道德法制价值与制度的认同,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明确道德准则,在社会生活中能明辨是非,遵纪守法,依法维权,提高生存能力及生活品质,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和捍卫者。
  2.倡导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具备生活化特点,教学本真应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应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和方向。课题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及学生学习特点,恰当地运用生活化、形象化和直观性的案例,高效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家里来了客》一文时,可利用生动化的视频开启课堂,雯雯一人独自在家,这时有人在敲门……这时,教师可发问:1.雯雯应该怎么办呢?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由视频和问题导入课程,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观点,并给予适当的点评指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愉快的体验中,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应避免单一重复的内容铺设,应具有生动化及形象化的特征。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多层次地感受、体验课程内容,加强对课程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礼貌的力量》一文时,教师可摆出以下案例:1.在地铁上,二位年轻小伙占坐“爱心座”,却无视老人;2.在商场内,几个中年人抽烟闲聊,不顾工作人员劝阻;3.行人过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轿车主动为行人让行。通过三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明白礼貌的力量是什么?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纪的美德,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涵养的有用人才。
  3.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和任务完成的途径和方式,是师生信息互通的工具。社会越发展,教学手段越丰富,一般包括语言、文字、书籍、视听设备及多媒体技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運用于教学中,使得学习的兴趣与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禁锢,更新教学方式,积极尝试电化教学手段。如在学习《健康过冬天》一文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北方过冬的视频,让学生在丰富的视听效果影响下,直观、生动地了解北方过冬的储备及注意事项,感受过冬的乐趣,培养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同时,教师应注意课堂学习的延伸,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激活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其理想情怀。在进行《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布置调查作业:1.我们生活周边哪里有国旗?2.国旗是什么样子的?3.国旗的代表意义是什么?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对国旗的形状、色彩和意义有粗浅的认识。并可在班级播放祖国周年大庆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的音像视频,通过震撼的视频场景和音画效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伟大祖国的崇敬之情。通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及丰富的实践活动,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4.建立生活化的评价标准
  科学性、适应性的评价体系是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倡导三大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即是对教学评价模式提出的新标准,要求以学生的情绪、注意、参与、交往、思维及生成六大状态来评判教师教学成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生活理念。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具有生活化特点,应以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和道德理念为标准,考察学生的外在行为以及发掘行为背后的动机。生活化的评价标准,体现在多项化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层次化的评价标准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兼具以上特点的评价体系,才能发挥评价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及合理性,才能真正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郑志亮.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5).
  [2]严佩芳.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06).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由混合溶剂中电解质活度系数推算汽液平衡的数值计算方法。在电解质活度系数测定的盐浓度范围内,NaBr(1)-H_2O(2)-MeOH(3)和HCl(1)-H_2O(2)-MeOH(3)两体系在101.3
室内及车内环境中材料散发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造成空气品质低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显著影响着人们的舒适度和身体健康。材料VOC散发特性由3个关键参数表征:初始可散发浓
在密闭空间实际工况下,通过两组平行对照试验,考察了长时间吸脱附循环对固态胺材料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材料进行长寿命试验,并验证一年内固态胺材料性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水蒸气纯氧燃烧技术因具有高效零污染物排放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对合成气在水蒸气纯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扩散燃烧实验台上测量了H2O/O2为2.0时,燃烧室中心气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采用多种手段获取数学信息并选择合适的转译方式进而向他人准确表达的一种能力,其实质是数学思维训练.小组学习是提升这一能力的常
活动目标:1.在亲手探索中,亲身感知光照方向与影子显像之间的联系。2.能积极大胆地猜测并探究影子形状的发生原因。3.能和同伴愉快的合作,一起体验影子游戏的趣味性。活动准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听取学生的主观看法,诱导学生的主观意识,并促使学生激发潜在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的英语知识解读中,教师掌握的知识或者传输的信息,学生并不一定全面吸收,还有可能在封闭的英语空间中形成思维的桎梏,只有围绕学生的基础情况展开教学的探究,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英语思维能力进行阅读引导,在英语基础的阅读环节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实现教学的有效
数学开放题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全新的数学题型,已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乐思的氛围,让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既使
【摘要】当下,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新课程要求教育者改变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老师们都把整节课安排得满满的,有的甚至到下课铃声响起还讨论得意犹未尽,学生在课上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时间。文章就这一现象展开探究,发现其成因,探索其对策。文章认为,高效课堂作业设计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增强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的
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文本,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内的文章,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补充适合的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