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的改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师从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明确“知”的目的是为了“行”,动摇了传统观念中“知”的决定性主导作用,为今天小学德育工作者们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重视知性教育,忽视道德理论与德育对象的生活实际能够接轨,当学生学到的道德知识与其在生活中的体验不符时就产生了怀疑,从而出现道德认知不能指导道德行为的现象--“知行分离”。故本文希望能夠从实践层面上分析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的现状,进而寻找实现小学德育“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知行分离”;改善策略
  G621
  一、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比比皆是,例如一些小学生抗干扰能力差,在做出行为前受到了不良情绪的干扰,从而导致“行非所知”的发生;在具体情境中,一些小学生无法产生相应的热情,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或者是虽然清楚教育者要求的是什么,但觉得对自己没有太大价值而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知而不行”的发生。笔者认为,导致现阶段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价值取向有误。现阶段小学德育实施过程中,仍然受制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制约,其着眼点不在于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而是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在进行学科德育课程的教学时,还是从抽象的道德概念开始。在此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和学校里虽然获得了足够多数量的道德知识,但当走出校园,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时却因为自身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发现抽象、概括的道德理论知识与真实的生活格格不入,无法把课堂中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就无法把道德认知顺利地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导致“知行分离”。
  第二,德育活动实施中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转化。例如每年的植树节那天,很多小学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当学生们不知疲惫地挖坑浇水时,带队教师却说大家不要把衣服弄脏了,应付一下就可以了,这只是个形式而已。试想这样的德育活动能起到德育效果吗?如此的德育活动不仅让学生们疑惑,甚至可能产生“负效应”,让学生丧失积极性,从而导致“知行分离”。
  第三,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现实中的德育学科课程教师很多都是非专业出身,有时候小学德育课就变成了某些学科教师(如语文教师)等所教的“第二学科”,从具体的现实情况来看,德育课几乎成为任何教师都能上的课。这些教师对德育课程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教学方式、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没有彰显德育课程的特质,甚至可能由于对德育课程研究关注不够,从而对德育内容的把握不够正确,不够科学。这样的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科德育课程要解决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的问题,从而导致“知行分离”。
  二、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的改善策略
  1.德育方法的科学选择
  从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小学德育可以在方法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如故事法、童谣法等等,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故事法更能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如美国著名的教育活动家贝内特大力提倡的《美德书》,该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体系,贝内特主观选择了 “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这九个最基本的美德,通过各种文化传统中的美德故事和美德箴言展示出来,组成一本关于道德的故事书。书中的语言也没有板着教育的面孔高高在上,只是通过一些小故事、小诗歌的方式等向儿童叙述体现这些美德的生活故事。通过这些内容简单、主题鲜明的故事,教师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童谣法更能融入小学生的生活。例如,有学校尝试在学生出操、春游等集体出行的时一起诵读童谣《雁》:“雁雁排成队,后头跟个小妹妹。雁哥哥,慢点飞,雁妹妹,快点追,大家团结紧,谁也不掉队。”结果证明,该校的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能整齐有序地排队出教室,并始终保持着兴奋雀跃的心情,这远比教师大声叫喊“不要吵,排好队”或者点名批评某些顽劣的学生要有效的多。通过这种方式,童谣与出行排队这一学校的制度进行了结合,使得童谣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完成了德育思想的传播。
  2.德育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只有贴近德育对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才能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完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知行合一”。落实到德育课程实施中来看,针对生活的空间差异性,德育课程在内容选择上要做好“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的区分。在我国,城市与乡村是不同的两种生活空间,也就相应有着不同的生活状态,虽然“农村是城市的昨天”、“城市是农村的明天”,但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演变,而对于生活在不同空间背景下的个体来说,所遭遇的生活事件,所要解决的道德问题是不同的。在当前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德育教材的版本并没有做出城市和农村的区分,所以德育课程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不仅要展现城市的生活世界,更要体现出农村的生活世界,尽可能恰当处理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的分野,避免出现一元化倾向。
  3.德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德育教师肩负着传播德育理论知识、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使命,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德育教师就要具备以下多方面的素质:具备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用自身的理论素养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的共同影响去学生的道德发展;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当自身出现不正常的情绪时,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这样才能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以积极的情绪来影响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涉猎宽泛的人文知识;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组织管理、教育科研、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及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升小学德育的效果,就要改变原有的德育理念,就要努力完善教育目标、科学调整教育内容、有效补充教育方法、大力拓展教育途径,进而帮助小学生真正实现道德的“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黎延阳.以“知行合一”为核心渐进式在小学科学课渗透德育初探[J].新课程,2015(12).
  [2]郭海英.“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J].师道·教研,2016(7).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针对QC小组活动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QC工具迅速找出问题症结,借助于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FMEA法)开展了烟丝含水率批次间波动统计分析,准确获得了问题的症结。不仅提高了QC小组质量,而且为FMEA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QC工具;症结;FMEA法;统计分析  QC小组是指企业员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素質和经济效益为目
期刊
目的:   首先研究和了解在健康体检老年人群中血清胱抑素C(CysC)与年龄的相关性;其次探讨在健康老年人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CysC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   方法:
中 国脊髓损伤患者以及行走不便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不仅包括偏瘫、截瘫病患,也包括了行走不便的老人以及因故受伤的青年患者.这一现状使得助老助残日益成为一个重大
期刊
摘 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简称情感目标。初中思品课老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时,要正确认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角度理解知识、能力目标的实现是让学生处于品德他律状态,而情感目标的实现则让学生进入品德自律境界。因此,要落实好本学科德育功能必须优先设置和落实本学科的情感目标。要落实好本学科的情感目标,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要善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认
期刊
摘 要: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ABS已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它能防止汽车刹车时出现轮胎抱死现象,大大降低了紧急刹车的事故率,但同时要求司机必须了解汽车ABS系统的常见故障和应对策略,以便确保ABS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就ABS常见故障及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ABS;故障;对策  在当代,安装ABS的车辆已经相当普遍,经济型车也安装有ABS并且随着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更为先进的、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I b~II a期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研究该分期宫颈腺癌的预后相关的临床及病理因素。  
摘要:互联网冲击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如何运用微信来创新思政教育,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创新;互联网  G641;G206  “互联网+”一词最早是腾迅总裁马化滕提出的,2015年在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一概念。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而“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
摘要:在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中,中职教育占据着重要位置,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输送專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本文立足中职德育教育教学实践,分析中职德育教育的存在问题,阐释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路径,探索发挥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作用的有效路径,以期指导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升中职德育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道德水平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中职教育;中职德育;德育教育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法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因子及H0-1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122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复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