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麦穗的少女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存放在巴黎奥塞美术馆中的一幅布面油画《拾麦穗的女人》,是由法国画家米勒创作的。它描绘了麦收以后,三个妇人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她们的形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该油画笔法简洁,色调明快柔和,凝聚着米勒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在米勒之后,又有不少画家同样画过《拾麦穗的女人》,例如,同是法国人的布雷东和莱尔米特,特别是莱尔米特,依靠一幅油画《拾麦穗的女人》,声望达到了最高峰。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一定很难想象拾麦穗人的快乐。
  20世纪80年代最初两年,在农村还没有签订正式的承包合同,但土地的使用权已经归到农民的手中。可以说,这个时候,吃饱饭已经不成问题,因为家家都有了余粮。
  在我上高中之前,学校一直是一年放三次假——麦收假、秋收假和寒假。
  没有机械化的时候,麦收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当时,每家每户的镰刀数目一定比家里的人口还多。麦收之前,大人们早已经把所有的镰刀在磨石上细细地打磨过一遍。等到麦收一开始,所有的镰刀都被抱进麦地,每人在其中挑拣一把自己用着最顺手的,然后,弯腰手舞镰刀开始“噌噌”地收割小麦。被割倒的麦子打捆以后,再运到麦场脱粒,最后,晒干归仓。
  这时候,总有一些麦穗没有被扎进麦捆、装车运到麦场,它们零零散散地落在田地里,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如果能够被人拣拾起来重新带往麦场,脱粒以后成为粮仓中的一员,它们才开心起来。
  一般一收割完小麦,大人们会把拾麦穗的任务交给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因为生产队已经不存在,孩子们再难像以前一样聚在一起拾麦穗。
  在生产队的时候,参加麦收的学生们由老师带队,统一听从生产队队长的安排。大家排成一排横队,每人负责几垄,一起向前行进,一边拾麦穗一边叽叽喳喳地说话,甚至玩闹,热闹极了。拾麦穗的场景成了记忆深处的一道美丽风景。最值得一说的是,中间休息的时候,会发甜水喝,只是水里加的不是白糖,而是糖精。
  我最喜欢去村南拾麦穗,因为那里有一个机井房,旁边有一片空地,长着一棵高大的绒花树。大热天,不仅有清凉的井水供我们饮用,更有美丽的绒花供我们欣赏。
  麦收时节,正是绒花开放最好的时候。绒花树羽状的叶子,毛茸茸绯红的花朵,妩媚娇柔,让不曾见过多少世面又年少的我,沉醉。确实,小时候不曾见过名贵的花,一般除了指甲草、太阳花、牵牛花和夜来香以外,就是绒花了。
  村南机井房旁边的那棵绒花树,是村里唯一的一棵花树,所以,在我的记忆之中,绒花和拾麦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如今,每次听《绒花》这首歌,不仅让我想到电影《小花》和《芳华》,更让我想起记忆之中伴随着我在村南拾麦穗的那棵绒花树。
  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因为担心影响庄稼的生长,村南那棵高大的绒花树终于被田地的主人砍掉了。土地归了各家各户,学生们再不用聚在一起拾麦穗,从此,拾麦穗的乐趣,再不像以前一般有声有色了。
  以后的我,独自一人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塞着一个白布单子。因为感觉孤单无聊,我喜欢再带一本有趣的书过去。来到麦地里,拾满一篮麦穗以后,把它们倒在白布单子上,然后,跪在单子旁边看一会儿书,接着再去拾另一篮麦穗。
  实在记不起来,那本《格林童话》是从谁手里借来的,可能根本就不是我借到的,而是哥哥拿回家的。那时候,家里如果突然出现一本课外读物,一般都是哥哥搞到的。
  那本《格林童话》的纸张颜色发黄、纸质发脆,而且还缺少很多页,简直是破烂不堪。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我眼中的宝贝,去拾麦穗的时候,我把它和白布单子一起塞进篮子里。在麦地里,每拾满一篮麦穗,我就停下来看一篇故事。
  《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和《玻璃瓶中的妖怪》等故事,都曾经带给我无穷的乐趣,同时也给我的思想插上了一对翅膀。原来,外面的世界很大,而且异常壮观,我想出去看看,我一定要出去看看。
  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三,村里过会。在农村,过会是一种民间习俗,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特定的日子。等到过会的那一天,亲朋好友都会赶来,大家聚在一起交谈春播夏收的生产,养儿育女的生活,或者互相传经取宝。
  因为贫穷的缘故,过会的日子一般在麦收以后,因为这时候家里一定有食物招待亲朋。出嫁的姑娘大多在此时回娘家,故有俗语“麦梢黄,女看娘”。
  在我拥有《格林童话》那一年,五月二十三村里过会,我和母亲起得很早。母亲睡前和好的面早已经发好,她准备蒸馒头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照例拎着篮子去地里拾麦穗,篮子里放着一条白布单子,单子里面裹着一本《格林童话》。
  我出门的时候,母亲叮嘱说:“早点儿回来!别等亲戚们都过来了,你还没有回家。”
  早晨乡下的空气好,再加上有一本《格林童话》作伴,不知不觉,等到我想起回家的时候,已经九点多钟了。我匆匆忙忙把拾到的麦穗用白布单子兜好,赶紧背在肩上往回跑。
  一走进胡同,迎面碰到家住村南的占军媳妇,她就是本村的姑娘,只不过是从村东头嫁到了村南头,我跟她妹妹还是同学呢。一看到我,占军媳妇高喊:“你看我种的黄瓜长得多好,可是,都说早已经预备下了,这么好的黄瓜竟然卖不出去!我不好意思在胡同里吆喝,你快回家问问,看能不能买下这篮黄瓜。亲戚们马上就该过来了,我急着回家招待呢!这篮黄瓜,六七斤呢,给我五毛钱就行!”
  上高中之前,我身上几乎没有带过钱。看着占军媳妇着急的样子,再看一篮子翠绿的新鲜黄瓜,虽然知道家里已经预备好一些,但我还是带着她一起回了家。
  因为嫌我回家太晚,耽误了吃早饭,母亲刚要开口埋怨,却见占军媳妇紧跟在我的身后,急忙改口说:“占军媳妇,你好稀罕呀!咱们离得远,你还是第一次来我家呢。”
  占军媳妇赶紧说:“婶子,真不好意思,第一次来我就想赚你的钱。”
  每年过会,大姨总是来得最早。这次,大姨是八点半左右过来的,她听说一篮黄瓜只要五毛钱,赶紧伸手去口袋里掏钱,准备替母亲买下。母亲立即上前按住大姨的手,随即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五张一毛的票子,交给占军媳妇,说:“黄瓜既便宜又好,不是你赚钱,而是我们沾光了!赶紧回家招待亲戚吧,以后有时间过来说话。”
  占军媳妇离开之前,跟我说:“一个人去拾麦穗,不如以前大伙儿一起热闹吧?”
  我使劲儿向她点了点头,接着说:“村南那棵绒花树也被砍了,以前拾麦穗的时候,都有绒花看。”
  “那棵树很漂亮,砍了确实可惜。”很快,占军媳妇又感叹说,“不过,日子确实一天比一天好了!”
  我再次使劲儿向她点了点头。
  等占军媳妇一走,母亲便吩咐我把麦穗送上房顶,再赶紧下来吃早饭。
  等我从房顶上下来的时候,大姨已经把凉菜调好,自家培育的绿豆芽,跟粉条和清脆的黄瓜拌在一起,再加上捣碎的蒜末,好吃极了。
  以后,伴随着我一起拾麦穗的,还有一本书,叫《爱因斯坦传》。很确定,这本书也是哥哥拿回家的,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读完。当时,很多地方我根本看不懂,但我确实完完整整地把它读了一遍。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一只生活在二维空间的臭虫只能在二维空间移动,永远不能意识到三維空间,虽然它无限接近于三维空间;同样道理,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并在这个空间移动和生存,也许我们无限接近于四维空间,但是我们不会意识到四维空间的存在。”
  在这本书里,有好几处都提到了臭虫,甚至还要把臭虫压扁,因为压扁的臭虫爬在一个圆球上,它不知道球是圆的,还以为就是平的呢。为此,我曾经把一个皮球装进篮子里,然后,也把它带到麦田里,再设法逮住一只我叫不出名字的硬壳虫子,让它在皮球上爬行。根本不用压扁这只硬壳虫子,因为它的身体就是扁的。皮球太小,硬壳虫子很快滑落到地上,它始终不曾告诉我,到底它知道不知道皮球是圆的。
  也许,正是这本《爱因斯坦传》,为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初高中阶段,我的物理成绩在班里始终很突出,进入大学以后,我学的正是物理专业。工作以后,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大学,我给学生们讲授的全部是物理课程。
  小时候,天空很高、很蓝,田地也很广阔,无论是在其中拾麦穗,或者割青草,我都收获了无穷的乐趣。
  (张变芳,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见于《长城》《边城》《世界文学》《香港文汇报》和《中国当代爱情诗典》等。)
  编辑:刘亚荣
其他文献
在新文里省文联宿舍,保柱老师已居住多年。八年前,由学会组织编辑的《河北散文家作品选》,他入编第二卷。图书出版后,我与同事前往他家中送书,第一次参观了他那装饰简约而又散发着文化书香的居室。如今,斯人驾鹤远去,一片沉重笼罩在四月的春风里。  与保柱老师相识,是在2001年秋季的井陉散文、诗词笔会。那次笔会,是省散文学会的工作恢复后与省诗词协会联办的第一次活动,我作为秘书长是会务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当时,
期刊
淡蓝色的窗帘被拉上了。之前透过窗口所能看到的修了半截便停工了的高层住宅群(它们与灰沉沉的天同色,拦截着我更远的视线),街道上匆匆而过的行人车辆,蒙在雨雾中油腻腻的自行车棚顶,在灰天灰地中刚返青不久即开出艳丽花朵的绿,包括这扇窗户外墙上网格状的护栏,以及停靠在窗沿上的一只深棕色的软垒球(它曾经属于某个调皮的小子)都被挡在了窗帘之外,当然,还有光线。  室内立刻暗了下来。在窗帘的闭合形成的一小片阴影里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爬墙头  少时,在乡下,村子里随处可见土屋、土墙。土墙很低矮,矮得伙伴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爬上去。我有些笨,总得踩着打墙时箍椽留下的边棱或者顺着比较宽的墙缝往上爬。快到墙头时,还得二毛在上面使劲又拽又拉,要不然,准会出溜几下,又滑下去了。相比之下,巧儿平时猴儿惯了,胆子大,爬墙时,身子轻得像燕子一样。她先上去了,坐在墙头上,看我憋足了劲,吭哧吭哧,挣得满脸通红,嘴里不停喊,快,快,快,腿上使点
期刊
树长在楼顶上,不是植根于楼板就是植根于墙体,这是真的。这楼顶上长树,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也许不相信。小的时候,我家住在辽西的一个山屯里。那里的二十几户人家,几乎家家住草房。房檐是一把一把的荆条码成的,房顶是一锹一锹的泥土踩成的。夏天连雨的时候,家家要使石磙子压房,边压边薅房顶上长出来的草。草房长草,似乎很寻常,因为房顶有土,但所有的房顶上都不长树。可在城市里,没土的楼顶却长着树,而且还不是一棵。 
期刊
溪水从大山里流出来,左一绕,右一绕,流到下游的杨家堰,便把脚步放慢了,视域也变宽了。人往水边一站,仿佛看得见时光在一层层淤积、沉淀,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现场。流不走的,却是滩上的花草以及与水有关的物事。  燕子花、油菜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从时间里拱出来,像一页展开的水边书。风一起,花草的香味吹得到处都是,直勾勾地引诱着你。我是春天的那个下午来到这滩上的,满眼的花草熏得人想入非非,一屁股坐上去,
期刊
本文介绍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及色彩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列举了基本色彩的性格特征,论述了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时应如何运用色彩的主色调、重点色块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消耗品,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火力发电仍将是我国主导发电方式。根据我国北方地区富煤贫水的国情,不得不大力发展节水效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耐读却不易读的书。正如它的译者徐迟先生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阅读之前请把您的心安静下来……”  我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是集中了几个夜晚,不作任何思索地通读一遍,再逐章逐段地研读它。我发现,这是一种有益的读法:那贯通于整部书的神韵风味,在通讀时,已有大概的领略,再作细部的品味,便不会陷入迷茫与偏激,便可
期刊
快过春节了,我就要步入70岁高龄(虚)。这对于一个心态年轻、思维正常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70年来,我先是从冀中平原的一个小乡村到了人人都向往的首都——北京,又从北京来到这座三线城市——邯郸,半辈子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最后在邯郸成了家,落了户。多年来总有人问我:“你的家乡在哪里?”“你是邯郸人吗?”而我的回答总是不确定,一会儿说自己是沧州人,一会儿说自己是北京人,一会儿说自己是邯郸人,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