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学科,更多承担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成为小学科学教师一项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精神;培养
  当前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思考力和创新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小学科学教学是达到此目的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把科学实验引进了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尤其在科学教学中,科学实验提供了最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更直接、更直观的形象,来增加学生的知识技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边思考边操作,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科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性和独特性,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收获乐趣、培养兴趣,还可以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突破学生常规性思维,打破传统思维,从多个视角、不同角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产生新颖的认知见解。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了创造性思维,学习就会更加高效自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
  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不竭动力的源泉。在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精心安排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从激发兴趣入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被动中转化为积极主动愉悦地学习。《看月亮》教学,首先设疑激发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有哪些變化?让学生带着疑问,通过教师演示三球仪,引导学生观察月球、地球的运动。从而发现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同时地球也在自转,月球有时被地球影子遮挡,月亮影像就会变化。让学生观察月相变化,发现月相变化规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
  2.诱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的因素,科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更直观更快捷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创造一定的课堂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思考,并把奇思妙想通过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开阔,从而带动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未来。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础,科学教学中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知欲望冲动,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想象能力,用新奇、独特、创新的思维去认识和探究问题。《电磁铁》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制作电磁铁,实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首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操作。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制作?如何实验?提出铁钉的粗细,导线缠绕的方式和圈数的多少,电池电力的大小等假设,相同实验条件验证。通过各组所制作的电磁铁吸大头针的数量,从而得出铁钉的粗细、电池电力大小、导线粗细、缠绕的是否有规律、缠绕圈数的多少等都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动手操作,不仅掌握了电磁铁相关知识,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挖掘。
  4.启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处于潜在或萌芽状态,他们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需要教师不断发现、挖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探索意识和求知欲、创造欲,加快创新能力的培养。《溶解》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常识,独立提出加快溶解的方法。学生思维得到激活,踊跃思考和发言,提出了用热水、搅拌、研碎等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水量多少也会影响溶解速度。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验证所提的假设,一一在课堂中得到验证,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知识带来的快乐,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
  三、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自身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首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完善,吸收最最先进、最丰富的教学理论成果,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最大可能地创造出新颖独特、受学生欢迎和认可的教学方式来。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大胆尝试行之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
  四、结语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程方面的优势,有意识的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打造极具高效优质的教学课堂,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同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J].华夏教师,2017,(02):53.
  [2]张静.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20):58.
  [3]刘影,左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1):116-117.
  [4]王建官.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2):11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背根节脉冲射频对坐骨神经缩窄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背根节脉冲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散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取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水蛭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复方水蛭散
摘 要:通过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物理试卷,试题从过去单一的考查学科知识,逐步转向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信息的提取、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教授科学的阅读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物理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保证,是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个体终身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物理阅读;信息加工;联想回忆式阅读  本文根据物理
致密性成骨不全(pycnodysostosis)是一类由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基因(MIM-601105)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破骨细胞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1-7].早在1923年Montanari报道了首例致密性成骨不全患者,但因患者骨密度明显增高这一典型特征,该病一直归于骨硬化性疾病[4],直到1962年Maroteaux和Lamy[8]才将该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普遍存在的病句辨析与修改问题,很多情况是在学生出现表述病句时才粗略地一笔带过,并没有开展系统性地教学讨论,学生往往形成一些错误的表述习惯难以改正,甚至一知半解。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探讨从抓住关键和技巧的方向解决学生的病句问题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技巧;病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出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盆底肌锻炼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压力及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为40例,对
摘 要:所谓数感就是认识客观事物与数时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是人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挖掘生活资源、构建数学活动、加强估算和综合运用等五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关键词:小学生;数感;培养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
腭瘘(fistula)又称腭穿孔和腭瘘孔,是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腭瘘的临床表现为从牙槽突至悬雍垂某一结构区域遗留口-鼻腔贯通的组织缺损.造成术后腭瘘的常见因素包括:伤口缝合后局部的张力大、感染、外伤、血肿以及术中离断血管蒂造成的组织缺血坏死.腭瘘可导致患者鼻漏气、构音障碍、听力受损以及食物返流[1-2].国内外腭瘘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国际上腭瘘发生率为0%~76% [3-4],腭瘘治疗后的复发率
期刊
颞下颌关节(tempromadibular joint,TMJ)具有复杂解剖和功能,其功能的正常行使有赖于关节各部分良好的组织解剖结构、正确的位置关系和协调的功能关系.创伤、肿瘤、炎症、强直或先天性疾病致TMJ解剖结构部分或完全丧失,将使其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多年来TMJ重建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大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