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业绩评价体系文献综述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公司业绩评价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是企业利益相关方获得业绩信息的重要渠道。实践证明,良好的企业业绩评价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价值,指导企业的战略规划及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然而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中,企业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相对落后。并且针对我国广大民营企业所设计的业绩评价体系却极少,而且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仍然关注以财务指标为核心,该体系己无法担任全面评价企业业绩、科学引导企业经营管理、驾驭竞争风险的重任,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全面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绩评价体系。
  因此研究和探讨适合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相关概念介绍
  1.企业业绩的定义
  企业业绩(performance)涵义较为广泛。张蕊(2002)认为业绩是反映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所取得的成绩或结果。苏武康(2003)认为,公司业绩是指公司经营的业绩和效率,它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效果。谭克(2004)[3]认为公司业绩是经营者合理配置公司内外各种资源,有效达成公司目标的程度或表现。
  本文认为企业业绩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了经营者业绩,认同苏武康的观点。
  2、企业业绩评价的概述
  根据财政部统计评价司(1999)的阐述,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王化成,刘俊勇,刘薇(2004)将企业业绩评价的定义为业绩评价是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周佰成(2011)认为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在会计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剖析企业经营过程、真实反映企业现状、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一门科学。
  廖小菲,周良平(2011)认为业绩评价是评价主体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对评价客体,运用一定的方法、程序、指标等进行分析,进而对评价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表现做出某种判断的过程。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及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3、EVA的涵义
  对于EVA的定义,陈培友,师瑞涛(2011)认为EVA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以投资者即股东的角度考察企业收益在扣除债务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后的资本增值能力,体现了股东收益最大化的思想。
  廖小菲,周良平(2011)认为EVA是经过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投资者由于持有现有的公司证券而放弃的,在其他风险相当的股票和债券上的投资所预期带来的回报。
  王学亮(2011)指出EVA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己由一个业绩评价指标发展成为一套以EVA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具体包括评估系统(measurement)、管理系统(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以及理念体系(mindset)四个方面。
  本文采用的EVA概念,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即調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表示扣除所有投入资本成本后企业所获得的剩余收益。
  本文对以上各观点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认为基于EVA的公司业绩评价能实现管理业绩评价与经营业绩评价的有机结合。其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不仅能够评价是否达到经营业绩的标准,还能够评价企业文化是否有助于实现经营业绩目标、决策系统能否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是否按预期经营业绩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是一种更为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
  二、我国基于EVA业绩评价研究
  近年来,学者们对EVA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邓海燕(2006)认为EVA作为一种新型公司业绩衡量指标,它很好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期间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等并不能准确反映公司当期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主要缺陷在以下两方面:传统指标的计算只有债务资本成本计入损益表,而权益成本被忽视了,从而导致成本的计算不完全,因此无法判断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的准确数量;传统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而会计报表信息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对公司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部分失真。
  徐维隆(2008)等运用整合EVA的方法对我国上市的9家商业银行进行了业绩评价,并首次将EVA回报率运用在业绩评价体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认为EVA它能从股东财富增加的角度来评价经营业绩,并使得它与经营者的报酬挂钩,来有效影响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决策。
  黄奕楠(2009)等完善了我国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相比,EVA有以下明显优势:首先,EVA比较准确的反映了股东财富。其次,EVA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励经营者,缓解委托代理矛盾。再次,EVA有利于消除或减少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有利于信息需求者正确评估企业市场价值。
  吕苗苗(2010)等将EVA引入到我国煤炭上市企业的业绩评价,得出了用EVA评价上市企业比净利润更有说服力的结论。此外,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市场价值正是经济增加值得贴现值,所以通过EVA不仅能够获得企业价值的增加幅度,而且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进行合理地战略管理,信息需求者依靠EVA提供的财务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徐英平(2010)认为EVA从经济学角度解释,EVA的本质是经济利润,它将关注企业的常规评估项目会计利润调整为经济利润,然后评价企业业绩的财务指标,比会计利润更客观,排除了很多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从会计学角度解释,EVA通过建立企业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强调剩余收益的概念,不仅考虑债务资本成本,保证企业最终获得的是资本的真正增值,剔除了相关会计信息的歪曲性,更具现实的经济意义,有利于更科学和客观地评价企业业绩。
  吴虹(2011)指出VA是企业价值管理的体系,而非简单的财务指标;它是一种先进而成熟的公司管理工具。EVA的核心理念是关注资本成本,基本功能是绩效评价,实际上EVA价值管理实践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可以使公司内部各级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行為、管理决策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制度体系。因而建立以EVA为目标的管理体系,是全面落实EVA考核,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之关键。
  但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某一具体行业的EVA业绩评价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
  三、我国基于EVA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树华(2007)在对我国民营企业及业绩评价的现状分析中提出我国民营企业业绩评价的问题:以传统财务指标为主,忽略非财务因素的重要作用;未将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纳入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未能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未将企业家评价纳入整体企业评价中。
  徐英平(2010)认为EVA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较短,整个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缺陷:第一是没有涉及非财务指标。第二是EVA业绩评价体系设计的指标不利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第三是适用范围比较小。运用EVA指标体系,要求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波动幅度可以控制,能够对每项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显然对企业的经营水平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上述问题,徐英平(2010)提出了构建有效的EVA业绩评价体系的步骤:第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颁布正式的指导意见。第二,明确业绩评价体系目标,确定评价对象。第三,建立辅助管理制度,克服EVA指标缺陷。第四,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得出评价结论,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
  荆英(2010)提出目前我国企业应用EVA存在的问题:运用EVA的资本市场尚待完善;其次,传统的管理理念削弱了引进EVA指标体系的动力;再者,企业员工专业素质有限,EVA运用成本过高;最后,EVA指标体系形式主义严重,缺乏适用性。
  针对上述问题,荆英(2010)认为应更多的关注影响EVA发挥作用的一些因素如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企业管理理念等等,理顺相互关系,为EVA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首先,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制度是推行EVA的必要条件。其次,完善指标评价体系是实现EVA的重要环节。再者,注重激励机制的培育是推行EVA的有效途。最后,建立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实施EVA的保证。[
  吴虹(2011)指出全面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所面临的难点主要有:考核指标目标值的确定;资本成本率的确定;EVA激励制度的建立与推行;EVA方案制定的科学化。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对民营企业的评价尚处于落后状态,对民营企业业绩评价还不够深入。国内学术界更多的是对国外理论成果的翻译和泛企业业绩的研究,针对民营企业整体业绩的研究不多,实践操作就更少。
  四、总结
  通过上述对研究文献的回顾和评述,使我们对基于EVA业绩评价研究的视野有了极大拓展,便于在借鉴前人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中外学者对企业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而正对特定行业的EVA业绩评价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他文献
【摘要】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吸引投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的投资环境的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自从入世以来,我国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投资环境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投资环境进行剖析,探讨当前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完善新时期投资环境,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 投资 投资环境 对策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
期刊
【摘要】 我国施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集团公司和各子分公司、指挥部、项目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保证利益的最大化和利益的平衡,从而起到优化资金整体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对保证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經营目标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  引言  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资金是生存能力的命
期刊
【摘要】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日新月异,在新常态下,邮储银行该采取何种营销策略来吸引客户,抢滩县域及农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邮储银行 县域农村地区 电子银行 发展策略  隨着客户生活向网络化的飞速转变,银行服务的网络化进程随之加快,成为当今乃至未来的趋势,电子银行正全面替代传统柜面,成为面对客户的主渠道,同时也成为发展普惠金融、有
期刊
【摘要】 自2014年保监会出台《保险公司次级债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以来,越来越多保险公司通过发行次级债筹集资金,本文介绍了我国保险公司次级债的发行情况,接下来分析了次级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因偿付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在发行次级债时应该综合考虑,同时发行次级债可能带来很多风险,保险公司不应该过分依赖这种筹资方式提高偿付能力。  【关键词】 次级债 发行情况 偿付能力  一、保险公司
期刊
1845年,外商银行登陆中国,此后一直保持与法律偏离、失控的状态。稍有所改变的标志就是中俄在1896年《银行合同》的签订。虽然中国在华俄道胜银行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但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可以对外商银行进行控制。这个历程也是伴随着银行的法制化和领事裁判权的历史。这个过程总体是渐进式的。对外商银行法律制度的设计如何被纳入到整个中国银行法律体系是对这一过程的精确描述。外商银行法律制度作为中国银行法律体系的一部
期刊
重复保险是相对于单保险而言的一种保险制度,在我国通常称其为重复保险。我国最新的《保险法》经过一系列修订于2009年10月开始实施,其中重复保险的条款也进行相关修订,但是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重复保险的法律法规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因此本文针对现行《保险法》中重复保险的相关条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保险法》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助力。  一、重复保险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目前学术界对于重复保险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私募股权基金的四种退出方式,并简单分析了这四种退出方式在我国的现状,最后探讨如何选择PE退出渠道。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 退出方式  一、私募股权退出方式概述  IPO、并购、回购和清算是常见的四种退出方式,其中,IPO和并购由于退出收益较高,在国内外市场均占较大比重,属于主动退出选择:回购一般在投资企业未达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要求时发生,清算在投资企业颜临破产时采用,这两
期刊
【摘要】 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许多问题也运行中逐渐显现出来,基于上述考虑,本论文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转移支付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字】 转移支付制度 财权与事权 分税制 财税体制改革  一、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转移支付制度运行中的问题  1、转移支付形式不规范  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中
期刊
一、引言  所谓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Fishchhof (1985》。而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如何控制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采用2010年至2013年《中国保险年鉴》的最新统计数据和保险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报表相关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财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保险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通过实证数据进行数理分析,确定风险因素与整体风险及风险因
期刊
1 企业年金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  企业年金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年金形式,又被称作职业年金、补充养老金、私人养老金、雇主承办计划等。它是由雇主发起建立的,旨在为职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障以外的退休、死亡和因病伤残等收入保障的养老金计划。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了我国的企业年金是信托形式下的缴费确定型年金,采用基金化的管理方式。企业和职工将年金基金资产委托给年金基金的受托人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