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观察背景
小班的娃娃家里,我们最初投放了锅、碗、盆、灶、勺子和仿真的蔬菜水果。仿真蔬果比锅和盆小,但是比碗大。幼儿喜欢在娃娃家玩,但玩法仅限于将蔬菜放到锅里用勺子炒几下,整个过程仅仅进行了一两分钟就结束了。
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后来我新增了真实的黄瓜、带叶子的白萝卜、红豆、黄豆、面团、切菜板、擀面杖和切橡皮泥的小刀等活动材料。
二、观察记录
投放新材料的当天,果果发现了面团,就揪下来一块用擀面杖擀平,再用手搓成条状,放进锅里“煮”,过了一会儿又倒进碗里。多多发现了黄豆,热衷于用勺子将豆子从碗里舀到锅里,从锅里又再舀到另一个碗里。天天发现了白萝卜,尝试用小刀切却切不开,就用手将萝卜叶子扯下来放进碗里当菜。后来天天又切了比较好切的黄瓜,放在另一个碗里。看到孩子们“做饭”做得差不多了,我就对他们说:“果果的面做好了,多多的豆子做好了,天天的菜也做好啦!咱们把做好的饭放在桌子上吧!”于是3个孩子坐在一起“共进午餐”,还将自己做的“饭”分给其他孩子一起吃。整个游戏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
又一次区域活动时间,娃娃家区。果果揪下一小块面团,用手揉搓成条状,放进锅里。等到锅里有六七根面条之后,她将锅放在灶上假装煮面。“煮”好之后再将面条倒进碗里。果果做好面条后,端着碗走到教师跟前,说:“老师吃。”然后又端到桌子前,对多多和石头说:“你们吃面条吧!”
三、观察分析
艺术领域中,幼儿通过说话或做动作假装在扮演一个角色或表演一个图片里面的内容,并能重复地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
健康领域中,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好,能灵巧准确地操作小物件。
社会领域中,初步与成人建立了社交关系,游戏中幼儿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成人,并请求成人和他一起玩。同时幼儿也能对一个或多个朋友表现出喜爱之情。
语言领域中,幼儿能说出一个指代人、动物、物品或动作的包含2-3个单词的短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调整材料投放内容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发展。
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有不一样的环境和材料,就可能引发不一样的幼儿游戏和学习行为,帮助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真实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材料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游戏动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在游戏中时,幼儿往往更容易获得成果,能引发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给幼儿带来成就感,获得更多领域的发展。
之前的材料投放比较单调刻板,多是一些工具性的东西,可以引发幼儿游戏动机的仿真蔬菜水果又比碗大,无法切割,不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而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主要就是通过多种感官来学习的,仿真的物品远远比不上真实的、可以触摸、可以闻、可以切割、可以看,甚至可以去品尝的东西,这些物品带给幼儿的经验更丰富。
因此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兒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生活习惯,还要跟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
四、反思
从案例中,我直观而又深切地体会到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意义所在,由此也引发了我更加深入的思考。幼儿发展、环境创设和师幼互动三者是分不开的,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仅有好的环境,不给幼儿自由游戏、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强行“教”,那么环境就浪费了,幼儿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如果没有好的环境,师幼互动就很难进行。环境的创设和师幼互动的目的都应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此案例中,通过创设可玩的、真实的游戏情境和条件,以及宽松和谐的师幼互动,我们看到了3位幼儿的发展,包括小肌肉精细动作、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语言、学习品质、注意力、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在小小的娃娃家里均有体现。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性、持续性地去观察、去反思,通过对幼儿游戏情况及发展水平的观察,将材料调整之前与调整后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行对比,才能更加明确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发现还需要调整的地方。
小班的娃娃家里,我们最初投放了锅、碗、盆、灶、勺子和仿真的蔬菜水果。仿真蔬果比锅和盆小,但是比碗大。幼儿喜欢在娃娃家玩,但玩法仅限于将蔬菜放到锅里用勺子炒几下,整个过程仅仅进行了一两分钟就结束了。
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后来我新增了真实的黄瓜、带叶子的白萝卜、红豆、黄豆、面团、切菜板、擀面杖和切橡皮泥的小刀等活动材料。
二、观察记录
投放新材料的当天,果果发现了面团,就揪下来一块用擀面杖擀平,再用手搓成条状,放进锅里“煮”,过了一会儿又倒进碗里。多多发现了黄豆,热衷于用勺子将豆子从碗里舀到锅里,从锅里又再舀到另一个碗里。天天发现了白萝卜,尝试用小刀切却切不开,就用手将萝卜叶子扯下来放进碗里当菜。后来天天又切了比较好切的黄瓜,放在另一个碗里。看到孩子们“做饭”做得差不多了,我就对他们说:“果果的面做好了,多多的豆子做好了,天天的菜也做好啦!咱们把做好的饭放在桌子上吧!”于是3个孩子坐在一起“共进午餐”,还将自己做的“饭”分给其他孩子一起吃。整个游戏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
又一次区域活动时间,娃娃家区。果果揪下一小块面团,用手揉搓成条状,放进锅里。等到锅里有六七根面条之后,她将锅放在灶上假装煮面。“煮”好之后再将面条倒进碗里。果果做好面条后,端着碗走到教师跟前,说:“老师吃。”然后又端到桌子前,对多多和石头说:“你们吃面条吧!”
三、观察分析
艺术领域中,幼儿通过说话或做动作假装在扮演一个角色或表演一个图片里面的内容,并能重复地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
健康领域中,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好,能灵巧准确地操作小物件。
社会领域中,初步与成人建立了社交关系,游戏中幼儿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成人,并请求成人和他一起玩。同时幼儿也能对一个或多个朋友表现出喜爱之情。
语言领域中,幼儿能说出一个指代人、动物、物品或动作的包含2-3个单词的短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调整材料投放内容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发展。
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有不一样的环境和材料,就可能引发不一样的幼儿游戏和学习行为,帮助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真实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材料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游戏动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在游戏中时,幼儿往往更容易获得成果,能引发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给幼儿带来成就感,获得更多领域的发展。
之前的材料投放比较单调刻板,多是一些工具性的东西,可以引发幼儿游戏动机的仿真蔬菜水果又比碗大,无法切割,不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而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主要就是通过多种感官来学习的,仿真的物品远远比不上真实的、可以触摸、可以闻、可以切割、可以看,甚至可以去品尝的东西,这些物品带给幼儿的经验更丰富。
因此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兒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生活习惯,还要跟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
四、反思
从案例中,我直观而又深切地体会到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意义所在,由此也引发了我更加深入的思考。幼儿发展、环境创设和师幼互动三者是分不开的,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仅有好的环境,不给幼儿自由游戏、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强行“教”,那么环境就浪费了,幼儿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如果没有好的环境,师幼互动就很难进行。环境的创设和师幼互动的目的都应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此案例中,通过创设可玩的、真实的游戏情境和条件,以及宽松和谐的师幼互动,我们看到了3位幼儿的发展,包括小肌肉精细动作、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语言、学习品质、注意力、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在小小的娃娃家里均有体现。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性、持续性地去观察、去反思,通过对幼儿游戏情况及发展水平的观察,将材料调整之前与调整后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行对比,才能更加明确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发现还需要调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