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浅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议题式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已成为当下教育界探讨较多的话题。文章以一节公开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为例谈议题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主要从创设前提、创设途径、创设目标三个维度展开探讨。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前提;途径;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45-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了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实施议题式教学的要求。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中学政治学科教师的赞誉,并被积极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所谓议题式教学,就是以议题为中心,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在活动设计中以情境为载体,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所谓情境是指情与境的融合体,也就是在组织教学时,建构的学习背景和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习者主体的需要,使学习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情融于境中。情境创设是否恰当将关系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最近,笔者在《我们的中华文化》公开课中尝试采用了议题式教学,下面将重点谈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该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一、创设前提:学生内在情感的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认为,情感活动左右人的精神世界,是调节心理机能、提高认识水准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情境创设的前提就是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和情感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执教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时,创设了“方言小测试”这样的趣味性情境,让学生用方言翻译普通话。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江苏省淮安市的各个地区,但是不同地区的方言是不同的。比如当笔者让学生用楚州话来说“这是什么”时,来自楚州区的刘同学答:“这是什呢?”当让学生用泗阳话来说“这是什么”,来自泗阳县的万同学答:“这是什么(mǔ)?”随后笔者又设计了一道方言测试单选题:
  儿子:“妈妈,我到张三家去下。”妈妈:“你‘冲军’去的。”这里的“冲军”在淮安方言中是什么意思(      )
  A.流放到边远的地方
  B.因为打仗需要被征兵
  C.乱跑的意思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选C”。就是这样一个“方言小测试”让课堂充满了笑声,给学生带来了乐趣。这充分证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用生活化的语言讲好思想政治课,很容易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课堂充满真情、热情和激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教学改变了政治课让人昏昏欲睡的现状,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获取知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
  二、创设途径:植根于学生的生活或社会热点
  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是高中政治课推行议题式教学应有的路径。议题式教学中的情境也同样离不开生活,情境只有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引生活情境之水,浇活动课程之花,结立德树人教育之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议题式教学的魅力,让课堂更灵动、更精彩、更高效。
  那么,如何创设植根于学生生活的情境呢?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实况,总结情境创设是怎样植根于学生生活或社会热点的。
  首先,创设贴近生活的“真”情境。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心理学专家在总结实验成果时发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与学生自愿接受知识的程度成正比。笔者在传授《我们的中华文化》时,首先播放了一段《中华文化符号》的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论证中华文化的这两个特点。”在该情境中,笔者通过列举从古至今中国在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文艺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既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又领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风采,认识到中华文化拥有的强大生命力,从而让议题“中华文化的力量有多大”得以落地生根。
  其次,创设源于课本的“精”情境。课本是编者依据新课标精心选材并加以系统化、序列化的教学用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精准选择教材中的素材。笔者在讲授《我们的中华文化》时,选择了课本65页中的情境。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始面对现实,“睁眼看世界”。笔者根据情境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1.中华文化由盛转衰的原因有哪些?2.这样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样的情境贯穿着中华文化从辉煌到衰微再到复兴的逻辑关系,既能启迪学生为中华文化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又能丰富学生的道德感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生理品质、文化品质和审美品质等的全面发展。
  最后,创设联系热点的“新”情境。情境创设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反映学生生活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意义、有价值。笔者在讲授《我们的中华文化》时,选取了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这一热点新闻,然后让学生寻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华儿女能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哪些事情。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热点的真实情境,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而且有助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很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
  三、创设目标:指向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注重情境对展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价值。这表明情境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素养与能力的形成只有依托情境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必须努力体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创设的起點和归宿都在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以提升。如何让情境与学科内容相匹配,让情境与活动相衔接,让情境与议题相融合,这才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所在。笔者在讲授《我们的中华文化》时,先让学生列举我国古代在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从这些成果中感叹我国为世界文明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味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同时激发学生争当中华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感,使他们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提升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这两种极端的思想主张呢?为了使学生理解这样的主张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中华文化如何由衰微走向重振?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追问中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坚信中国共产党可以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践行者,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中学生必须以实际行动支持党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树立科学精神。同样的情境,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核心素养,也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形成较强的参与社会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也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是值得一线教师探究的问题,一线政治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扬情境创设之帆、创议题教学之美,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一、同系物与同系列易混淆概念辨析  具有同一通式、结构和性质相似、相互间相差一个或几个CH2的一系列化合物属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相邻同系物之间的差CH2叫做同系差。  1.判断是否属于同系物的规律  一看结构是否相似,二看组成是否相差“-CH2-”,以下是学生特别容易理解错的一些观点。  易错点提醒  (1)结构必须相似(链状与链状相似,环状与环状相似,含有一个苯环与含一个苯环
期刊
回顾近五年来各地的高考实验题,总是紧紧贴合着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观察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实验设计以及误差分析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情境新颖,起点较高,落点却在高中核心知识的运用上,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三实验复习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要推陈出新,才能使高三实验复习活力四射。夯实基础知识,理顺知识结构;改良和翻新经典的实验考题,提炼出化学思想和方法,探究和研究真实的实验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期刊
[摘 要]地理学科有“文”有“理”,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学科融合的理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语文阅读与地理教学融合”为例,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科融合;综合思维;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
期刊
[摘 要]读后续写是2021年江苏英语高考改革后采用的写作新题型,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一堂读后续写公开课为例,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情节构建和语言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读写教学,以期提高读后续写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本解读;读后续写;情节构建;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不断探索符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的使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基于视频切片分析的“三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了探究,以期提升学生自主性,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视频切片;“三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质是引领学生在解读教材、突破知识符号的浅层学习中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建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以《参与民主生活》为例,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詞]解读;建构;成长;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交流沟通。基于文本的提问,应有效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应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高效提问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冲突性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非是各种结论的相互攻讦,而是在有限的课堂里,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多视角、多维度地认识历史,打破思维定式,形成思维的开放性。文章以高三二轮复习中的《礼与法:中国传统法的历史链接》为例,对如何运用“冲突性史料”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冲突性史料;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教育没有捷径,教育不能速成,只有遵循教育的真谛,回归教育的本真,才能发挥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人文素材,可以通过还学科之“味”、创体验之“境”、重创史之“人”、寻教学之“魂”、养发展之“源”,借助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成功经验影响和成就学生。尚本求真是原则,以史砺人是方式,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克服教育中的不良现象,实现科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本真;历史思维;史料教学 
期刊
[摘 要]《祝福》里的整个社会环境笼罩着阴云和浓雾。文中祥林嫂的两次“笑”十分值得探究。祥林嫂的第一次“笑”是发自内心的充满希望的笑,第二次“笑”是无法抗拒命运的无奈之笑,是精神上的自嘲。文章对这两次“笑”进行分析,以探究鲁迅对现实的批判。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
期刊